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一个时代的纠结强加在了一个人身上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公元8年,孺子婴禅让,王莽篡位而代汉建新。 皇帝王莽一上台,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王莽改革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从政治到经济、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百姓,无所不包、无所不及、无所不纳。 但这些改革措施,只能冠以奇葩二字,所谓复古、所谓穿越、所谓奇幻,都不能超越王莽改革的想象力。 王莽改革都改了什么? 官制改革 汉朝堂的大司马改称纳言、大理改称作士、太常改称秩宗、大鸿卢改称典乐、少府改称共工、水衡都尉改称予虞、光禄勋改称司中、太仆改称太御、卫尉改称太卫、执金吾改称奋武、中尉改称军正。 中央三公九卿,一个都不能放过,全部都得改。 中央改了,地方也得改。 所以,汉朝廷的郡太守改称太尹、都尉改称太尉,县令改称宰。 地方郡县之中,只要是朝廷命官,全部都得改。 改个名称,不叫改革,改革得往深里走。 于是,皇帝王莽还在中央新增了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同九卿。九卿以下,还新增了典兵、司恭、司从、司明、司聪、司睿等。 中央官职要新增,地方也得新增,所以州置牧副、部置监副,就在地方长官下增添副职。 王莽的奇葩改革,落实到实践上就是折腾,不折腾就不舒服。 但是,王莽的这种折腾可不是凭自己的想象,而是全有出处、必有依据。而出处和依据就是周代礼制和儒家典籍。 所以说,王莽的折腾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折腾。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官职名称要改,地方名称也要改, 刚当上皇帝,就把国都长安的名字给改成了常安,音不变但字变了。 改国都名称只是一个序幕,接下来就是全国范围内的改地名。 新莽疆域 在皇帝王莽的努力之下,中原帝国八成以上的郡和一半的县都改了名字。 所以,王莽登基之后,整个官吏系统都得忙起来,先把自己的官职名称给改了,得重制印绶,再把自己治下的郡县名称给改了,得重做路标。 经济改革 权力有权力的规则,社会有社会的方式。 所以,王莽在官职和地名上在折腾,老百姓仅是徒增了麻烦,但经济改革就不一样了。 经济可是从上到下、从皇帝到百姓的全面影响。 但是,王莽就是要折腾所有人的。 于是,新莽王朝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开始「 ”侵略如火”了,皇帝王莽要侵略所有人,发动对一切人的折腾战争。 先是改革根本经济制度,土地和奴婢。 土地收归国有,奴婢不得买卖。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改名字一事,王莽是情有独钟的,以后凡是改革必改名称。 经济改革就得涉及到财富的重新分配,王莽的经济改革当然更要涉及财富重新分配,改个名字、产权国有、禁止买卖都只是序幕。 井田制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 行了,这基本就是「 ”均贫富”了,每个男丁就一百亩地,一家八口男丁、超过900亩土地,那就把「 ”余田”充公给乡党。 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可不是意味着什么禁止人口买卖。 如果把奴婢也看成一种职业,那王莽改革基本就相当于限制择业开除和自由流动了,奴婢们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改善。 土地国有、禁卖奴婢,当然会强烈地触动豪强大族的利益。 触动了豪强大族的利益,就会招致激烈反对。 于是,王田和私属改革,持续了三年,便被废止了。公元11年,王莽下诏: 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尽管如此,王莽的经济折腾仍在愈演愈烈。 因为还有一个更要害的经济改革还在深刻推行着,那就是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 王莽对币制改革也是情有独钟的,而且一以贯之。从他没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折腾币制了,而当了皇帝的王莽就更是折腾无极限了。 当皇帝之前,王莽的币制改革是在通行的五铢钱之外增加了大钱(相当于五十个五铢钱)、契到(相当于五百个五铢钱)、错刀(相当于五千个五铢钱)。 当了皇帝的王莽,更是变本加厉,在位期间又再次进行了三次币制改革。 第二次货币改革,废除五铢钱,让市场上就剩下重一铢的小钱和重十二铢的大钱。 第三次货币改革,是王莽币制改革的造极之作,已经超越了古今经济学家的可能想象。这次改革,王莽建立了一个复杂的货币体系,包括五类货币材料:龟甲、贝壳、金、银、铜;归之为六种类型货币: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和布货;细分为二十八中标准品类,也就是28品货币面值。 最后一次货币改革是对第三次「 ”登峰造极”之作的一种修正,因为这些「 ”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货币,市场就根本不认,所以王莽也只能重新发行大钱和小钱,以稳定货币市场。 已经不需要列举币制改革可能引发的市场混乱了,因为货币已经混乱了,市场必混乱、百姓必无措。 财税改革 设五均官,监督民间市场,给谷、布、帛、丝、绵进行「 ”指导定价”, ... 这就是要干预市场和社会的自由运行。 赊贷,百姓祭祀、丧葬以及经营工商业,可以向 ... 借贷。 六筦,垄断酒、盐、铁三类暴利行业,垄断货币铸造这个最暴利行业,收取山泽税,再加上五均赊贷,合称六筦。 所谓六筦,实际上就是对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济的系统化和制度化。 实际上,王莽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税收的问题, ... 得有钱。 为了让 ... 更有钱,敢想敢干的王莽,当然要加税。 于是,新莽王朝在公元17年出台奴婢税,规定每养一个奴婢,要向 ... 交纳3600钱。这个税负比汉武帝的算缗令要更为暴力。 但是,王莽在折腾,国家在动荡,人民要起义,于是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人祸又赶上了天灾,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饥荒。 这个时候别说收税、收钱了,就是不花钱都难,新莽王朝遭遇了财政危机。 那么怎么办? 反腐啊!老百姓没钱了,就是有钱也收不上来了,但是当官的还是有钱的,那些贪官污吏也是帝国税基啊。 收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以助边急。 那些当官的,被收走财富的80%,别说是反 ... ,这就是明抢。 反腐,追求的目的得是吏治清正,但王莽反腐,却是为了钱。 公府士驰传天下,考覆贪饕,关吏告其将、奴婢告其主,冀以禁奸,而奸愈甚。 反 ... 要轰轰烈烈,新莽王朝的反 ... 更要轰轰烈烈,因为王莽最发愁的是无处可折腾。 于是,全国范围内反腐运动便拉开了序幕,吏告官、奴告主,社会秩序被搞乱了。所以说「 ”冀以禁奸,而奸愈甚”。 外交改革 改名匈奴,王莽的改名已经走出国门,给官员改了名、给郡县改了名,王莽还得给匈奴改名。 因谕说改其号,号匈奴曰「”恭奴”,单于曰「”善于”,赐印绶。 匈奴人会听吗?王莽这不是欺负人吗? 但是,匈奴人还真听了,真改了名字。因为王莽给钱了,有钱能就能使匈奴改名字。 王莽得偿所愿,他给天下改名字的伟大事业正在前行。 单于贪莽金币,故曲听之,然寇盗如故。 要都是改名字这样的小事儿,还都好说,但是王莽可是要折腾大事的。 他要发展「 ”华夷之辨”,就是要卑蛮夷而贵华夏。 王莽一改昭宣以来的羁縻政策,非要把西域各国的国王改称侯,简单说就是你们都是中原帝国的诸侯,所以就不要称王了、封你们做公侯。 这就不是花钱的问题了,于是西域各国攻 ... 西域都护,使得中原帝国难以在继续控制西域。 非但西域不满意,西南夷也不满意,于是兴兵叛乱。 西北得打仗、西南也得打仗,但王莽没有汉武帝的武功,他除了改名字,当真不会打仗。对外打仗,外行;对内打仗,也是外行。 王莽改革,不胜枚举,全方位、立体化,都不足以概括皇帝王莽的各种折腾。 所以,这里只能择其要者。 我们不禁要问,王莽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是一个有想象力的皇帝,更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皇帝,所以就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天下万国,所以很奇葩。 并非如此。 王莽在「 ”想象”着改革,但他不是自己一个人在「 ”想象”。 王莽的背后还有一众儒家官僚,皇帝王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集团在作战。 他的种种奇葩改革和奇葩政策,也都是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的。 而这些根据和典章,就是儒家经典。 儒家暗流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这是汉宣帝教育太子的一段话。 作为一个实干的皇帝,汉宣帝瞧不上儒家、更瞧不上周政。他认为儒家和周政都是忽悠人的,「 ”使人眩于名实”,是做不了事情的,「 ”何足委任”。 但是,儒家却越做越强了。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的发展就已经不是汉家皇帝所能控制的了。 儒家,成为一股暗流。 汉武帝重用儒生,所以儒家学者逐渐登上了执政朝堂。 学儒术就能当官,当官的儒家还得重用儒生当官,这便是一个正反馈回路。 这个回路会越来越强,所以儒家垄断政治就在所难免。 汉武帝首建太学,所以学习儒家经典将会更容易,也会有更多的人学习儒家。 西汉太学 随着太学的不断壮大,汉帝国便培养了更多的儒家学者和儒家官僚、 多到什么程度? 已经多到了不是所有儒家精英都能当官的程度。 于是,儒家学者不仅居于庙堂之高,而且还要处江湖之远。 起初,太学的规模很小,但逐渐扩大,到了汉昭帝时期就是每年培养100名太学生,汉宣帝时期每年培养200名太学生,汉元帝时期就是每年培养1000名,汉成帝时期是每年3000名,王莽时期更彪悍,直接破万,达10800人。 子曰:过犹不及,就是这样,某种思想理念变得太彪悍,它就会过犹不及。 庞大的学校系统 所以,很多看起来不正常的东西,就会出现。原因就是这些不正常的东西,在某种思想理念中都有出处,天下要按照理论去设计了。 但这种理论,究竟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谁也不知道。 成帝时期,天灾异象不断,于是丞相翟方进被烧死,因为天人感应,负责阴阳协调的丞相就得谢罪。 按照儒家理论说教,丞相会被烧死、以死谢罪。那继续发展下去,儒家理论说教就会烧到皇帝头上。 于是,公元8年,汉皇帝刘婴按照儒家经典的说教,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了王莽。 皇帝王莽的种种奇葩改革,都是儒家理论说教的实践,王莽不是凭空自己琢磨怎么样设计国家,而是在按照儒家经典去设计国家。 比如官制改革: 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 比如礼乐改革: 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 其他诸如土地改革、币制改革以及外交改革,都是源自各种儒家经典的只言片语。 但是,在王莽及其一众儒家官僚眼中,这些只言片语就成了金科玉律。他们要按照这些金科玉律严格设计这个国家、这个天下。 王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一个人在奇葩。 人心思变 还得说到汉武帝。 为了能打败匈奴,汉武帝已经进行了剧烈的国家改革。 比如,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实施了盐铁官营和货币垄断。 那么这个政策结果是什么呢? 老百姓可以种地、可以勉强生计,但却没有了发财的希望。 当然可以打仗当兵,跟秦制一样,立功封侯,但战争的风险指数太高,关键是武帝之后虽有战事,但已经大为减少了。 所以,普通人就没了出人头地和发财致富的希望。 没了希望,就会生出不满,虽然不至于造反,但会怨天尤人。 再如,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汉武帝设置了内朝,削弱丞相权力。 皇权加强,会有什么结果? 雄才君王,则天下无敌;弱智皇帝,则天下鱼肉。 但这都是极端情况。 一般的情况是什么?就是外戚做大。 而王莽就是一个外戚。 外戚们不用在三公九卿、郡守县令的体系里摸爬滚打了,他们只需要进入内朝就可以。 而且身为正常官僚体系的外朝,他们的意见也不再重要,仅是一群干活的人。 武帝为防外戚专权,都把太子的母亲宰了,但到头来就是没有防住。 中央是外戚掌权,而地方呢? 也没好到那里去。 汉帝国的察举制,汉武帝给加强了,这便造就了地方豪强。 所以,能进入官僚体系的,能出人头地的,能建功立业的,要么是外戚,要么是士族。 于是,社会阶层便只能固化。 如此形势之下,便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人心思变。 世界得变一变、国家得变一变,朝廷得变一变。 所以,王莽篡汉,没啥阻力;王莽改革,支持满满。 王莽,他的改革,能够得到整个时代的加持。 总结:儒家还是儒家,它不坏,但却可以被人玩坏 王莽改革,是奇葩。 王莽打仗,更是奇葩。 新汉昆阳之战,是新莽王朝各种奇葩的集中绽放。 为了剿灭南阳更始政权,莽新王朝组建了一支风流与嚣张兼备的42万莽军团。 朝堂三公,做领兵大元帅,这是一个豪华的前敌司令部。 州郡牧首,做大军部将,这是一个「 ”精英”荟萃的指挥体系。 六十三家兵法专家,做军师幕府,他们还带着图册兵书、前来助战。 这是一个最有知识的军师幕府。 府库珍宝,全都带上;珍奇猛兽,也要带上,莽军团可以用用钱砸死起义军,也可以用猛兽吓死起义军。 倾府库以遣邑,多赍珍宝猛兽,欲视饶富,用怖山东。 而打起来仗来,莽新军团更是嚣张。 任凭重镇南阳被起义军围着打,就是不去增援,而是在昆阳小城死磕到底。 昆阳城被打服了,已经举白旗投降了,结果呢? 莽军团的三公元帅们非让人家退回去守城,不许出来,等着我们攻进去、然后把你们城屠了。 光武帝刘秀也是一个书生,大军碾压,他不仅不跑,而且不知道从哪攒了万八千人到昆阳增援来了。 而且更彪悍的是:光武帝还要「 ”鲁班丝血五 ... 、单挑敌方水晶”。 带了3000人挖地道, ... 进了42万莽军团的中心打仗,要实施什么斩首行动。 斩首行动没成功,但是刘秀却把42万莽军团给一举击溃了。 这就是莽新王朝的奇葩历史。 我们能够发现的是一个趋势是:逐渐儒化的大汉帝国及其一众精英,越来越执着经传本本、越来越迷信儒家教条,越来越理想主义,所以越来越不切实际。 儒家是讲故事的,他能够发挥统一思想的作用。 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就发挥了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儒家能够凝聚天下人,天下人相信一套礼乐的故事。 儒家能够提供价值判断,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仁义给出了判断。 儒家能够为统治者提供辩护,皇帝制度、伦理秩序,儒家在帮着建构合法性。 但儒家这套故事不允许被教条主义,一旦教条了,那就是把儒家给玩坏了。 而其结果就是各种奇葩的骚操作。 一旦儒家被奉为圭臬,法家就会式微。 而法家是做事情的。 正如汉宣帝所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儒家可以用,但不能执着,政治是杂家,所以干事情必得霸王道杂之。而所谓霸王道杂之,主要就是法家。 执着于儒家教条,不是王莽一个人,而是一众儒家官僚和儒家知识精英。 而时代思变,但变不得法,归于儒家教条的变法就是各种奇葩改革。 王莽奇葩,是一个时代的纠结强加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一个时代的纠结强加在了一个人身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梦见女友变僵尸

    周公解梦梦见女友变僵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友变僵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临川逝世

    汤显祖,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宰相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败,于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汤显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同时期,所以也被现代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的作品代表着一种典型的东方戏剧风格。

  3. 出 门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4. 梦见囚禁梦到囚禁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囚禁好不好

    做梦梦见囚禁好不好?囚禁是失去自由的象征。梦见自己的晚辈被囚禁,表示自己的子女会身体健康。梦见老婆升职梦到老婆升职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老婆升职好不好梦见女友被囚禁,预示著自己将会因为父母而更加富足。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在梦中被拘押或被囚禁,意味着你身陷困境,难以脱身。一般说来,你由于害怕和无知而给自己创造了“被拘押”的前提。

  5. 两鱼斗嘴

    一次,鲤鱼和鲇鱼斗起嘴来,互比高低。

  6. 佛教故事:北朝17位帝后为何出宫为尼?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然而,像北朝中后期那样,百余年间,仅历魏、齐、周11帝,竟有帝后17人出宫为尼,实在世所罕见,成了我国佛教史和北朝发展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究其原因,中国早期的佛教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依附性,自汉至南北朝,外来的佛教愈来愈具有中国的特色,比较广泛地流传于民间。从这样的大背景来分析,北朝17帝后的出宫为尼,皆因佞佛使然。

  7. 梦见机器没收

    周公解梦梦见机器没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机器没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到玩牌,梦见玩牌,玩牌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玩牌,梦见玩牌,玩牌相关的周公解梦牌是成功牌是一种博弈,参与者都争当赢家,象征著在竞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同时它还有一个意义,就是用游戏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没有陷得太深,意味着健康的心态。梦见玩牌,无论爱情还是事业都会取得成功。

  9. 飘萍断梗是什么意思?

    【拼音】piāopíngduàngěng【解释】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飘萍断梗”

  10. 宋朝为何刑不上大夫?赵匡胤真的不 ... 士大夫吗?

    赵匡胤真的不...士大夫吗?在宋朝灭亡的时候,曾经在太庙中发现了赵匡胤立的"三誓碑",其中一条就是不...士大夫。>其实不...士大夫这条,应该是被大家美化了,赵匡胤不是不...士大夫,而是不让士大夫因言获罪,这样就不会让士大夫们因为言语、观念的不同而被...,同时可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政治和国事讨论当中,由此开启了整个宋朝文化的繁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