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一个时代的纠结强加在了一个人身上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公元8年,孺子婴禅让,王莽篡位而代汉建新。 皇帝王莽一上台,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王莽改革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从政治到经济、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百姓,无所不包、无所不及、无所不纳。 但这些改革措施,只能冠以奇葩二字,所谓复古、所谓穿越、所谓奇幻,都不能超越王莽改革的想象力。 王莽改革都改了什么? 官制改革 汉朝堂的大司马改称纳言、大理改称作士、太常改称秩宗、大鸿卢改称典乐、少府改称共工、水衡都尉改称予虞、光禄勋改称司中、太仆改称太御、卫尉改称太卫、执金吾改称奋武、中尉改称军正。 中央三公九卿,一个都不能放过,全部都得改。 中央改了,地方也得改。 所以,汉朝廷的郡太守改称太尹、都尉改称太尉,县令改称宰。 地方郡县之中,只要是朝廷命官,全部都得改。 改个名称,不叫改革,改革得往深里走。 于是,皇帝王莽还在中央新增了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同九卿。九卿以下,还新增了典兵、司恭、司从、司明、司聪、司睿等。 中央官职要新增,地方也得新增,所以州置牧副、部置监副,就在地方长官下增添副职。 王莽的奇葩改革,落实到实践上就是折腾,不折腾就不舒服。 但是,王莽的这种折腾可不是凭自己的想象,而是全有出处、必有依据。而出处和依据就是周代礼制和儒家典籍。 所以说,王莽的折腾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折腾。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官职名称要改,地方名称也要改, 刚当上皇帝,就把国都长安的名字给改成了常安,音不变但字变了。 改国都名称只是一个序幕,接下来就是全国范围内的改地名。 新莽疆域 在皇帝王莽的努力之下,中原帝国八成以上的郡和一半的县都改了名字。 所以,王莽登基之后,整个官吏系统都得忙起来,先把自己的官职名称给改了,得重制印绶,再把自己治下的郡县名称给改了,得重做路标。 经济改革 权力有权力的规则,社会有社会的方式。 所以,王莽在官职和地名上在折腾,老百姓仅是徒增了麻烦,但经济改革就不一样了。 经济可是从上到下、从皇帝到百姓的全面影响。 但是,王莽就是要折腾所有人的。 于是,新莽王朝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开始「 ”侵略如火”了,皇帝王莽要侵略所有人,发动对一切人的折腾战争。 先是改革根本经济制度,土地和奴婢。 土地收归国有,奴婢不得买卖。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改名字一事,王莽是情有独钟的,以后凡是改革必改名称。 经济改革就得涉及到财富的重新分配,王莽的经济改革当然更要涉及财富重新分配,改个名字、产权国有、禁止买卖都只是序幕。 井田制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 行了,这基本就是「 ”均贫富”了,每个男丁就一百亩地,一家八口男丁、超过900亩土地,那就把「 ”余田”充公给乡党。 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可不是意味着什么禁止人口买卖。 如果把奴婢也看成一种职业,那王莽改革基本就相当于限制择业开除和自由流动了,奴婢们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改善。 土地国有、禁卖奴婢,当然会强烈地触动豪强大族的利益。 触动了豪强大族的利益,就会招致激烈反对。 于是,王田和私属改革,持续了三年,便被废止了。公元11年,王莽下诏: 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尽管如此,王莽的经济折腾仍在愈演愈烈。 因为还有一个更要害的经济改革还在深刻推行着,那就是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 王莽对币制改革也是情有独钟的,而且一以贯之。从他没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折腾币制了,而当了皇帝的王莽就更是折腾无极限了。 当皇帝之前,王莽的币制改革是在通行的五铢钱之外增加了大钱(相当于五十个五铢钱)、契到(相当于五百个五铢钱)、错刀(相当于五千个五铢钱)。 当了皇帝的王莽,更是变本加厉,在位期间又再次进行了三次币制改革。 第二次货币改革,废除五铢钱,让市场上就剩下重一铢的小钱和重十二铢的大钱。 第三次货币改革,是王莽币制改革的造极之作,已经超越了古今经济学家的可能想象。这次改革,王莽建立了一个复杂的货币体系,包括五类货币材料:龟甲、贝壳、金、银、铜;归之为六种类型货币: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和布货;细分为二十八中标准品类,也就是28品货币面值。 最后一次货币改革是对第三次「 ”登峰造极”之作的一种修正,因为这些「 ”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货币,市场就根本不认,所以王莽也只能重新发行大钱和小钱,以稳定货币市场。 已经不需要列举币制改革可能引发的市场混乱了,因为货币已经混乱了,市场必混乱、百姓必无措。 财税改革 设五均官,监督民间市场,给谷、布、帛、丝、绵进行「 ”指导定价”, ... 这就是要干预市场和社会的自由运行。 赊贷,百姓祭祀、丧葬以及经营工商业,可以向 ... 借贷。 六筦,垄断酒、盐、铁三类暴利行业,垄断货币铸造这个最暴利行业,收取山泽税,再加上五均赊贷,合称六筦。 所谓六筦,实际上就是对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济的系统化和制度化。 实际上,王莽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税收的问题, ... 得有钱。 为了让 ... 更有钱,敢想敢干的王莽,当然要加税。 于是,新莽王朝在公元17年出台奴婢税,规定每养一个奴婢,要向 ... 交纳3600钱。这个税负比汉武帝的算缗令要更为暴力。 但是,王莽在折腾,国家在动荡,人民要起义,于是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人祸又赶上了天灾,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饥荒。 这个时候别说收税、收钱了,就是不花钱都难,新莽王朝遭遇了财政危机。 那么怎么办? 反腐啊!老百姓没钱了,就是有钱也收不上来了,但是当官的还是有钱的,那些贪官污吏也是帝国税基啊。 收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以助边急。 那些当官的,被收走财富的80%,别说是反 ... ,这就是明抢。 反腐,追求的目的得是吏治清正,但王莽反腐,却是为了钱。 公府士驰传天下,考覆贪饕,关吏告其将、奴婢告其主,冀以禁奸,而奸愈甚。 反 ... 要轰轰烈烈,新莽王朝的反 ... 更要轰轰烈烈,因为王莽最发愁的是无处可折腾。 于是,全国范围内反腐运动便拉开了序幕,吏告官、奴告主,社会秩序被搞乱了。所以说「 ”冀以禁奸,而奸愈甚”。 外交改革 改名匈奴,王莽的改名已经走出国门,给官员改了名、给郡县改了名,王莽还得给匈奴改名。 因谕说改其号,号匈奴曰「”恭奴”,单于曰「”善于”,赐印绶。 匈奴人会听吗?王莽这不是欺负人吗? 但是,匈奴人还真听了,真改了名字。因为王莽给钱了,有钱能就能使匈奴改名字。 王莽得偿所愿,他给天下改名字的伟大事业正在前行。 单于贪莽金币,故曲听之,然寇盗如故。 要都是改名字这样的小事儿,还都好说,但是王莽可是要折腾大事的。 他要发展「 ”华夷之辨”,就是要卑蛮夷而贵华夏。 王莽一改昭宣以来的羁縻政策,非要把西域各国的国王改称侯,简单说就是你们都是中原帝国的诸侯,所以就不要称王了、封你们做公侯。 这就不是花钱的问题了,于是西域各国攻 ... 西域都护,使得中原帝国难以在继续控制西域。 非但西域不满意,西南夷也不满意,于是兴兵叛乱。 西北得打仗、西南也得打仗,但王莽没有汉武帝的武功,他除了改名字,当真不会打仗。对外打仗,外行;对内打仗,也是外行。 王莽改革,不胜枚举,全方位、立体化,都不足以概括皇帝王莽的各种折腾。 所以,这里只能择其要者。 我们不禁要问,王莽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是一个有想象力的皇帝,更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皇帝,所以就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天下万国,所以很奇葩。 并非如此。 王莽在「 ”想象”着改革,但他不是自己一个人在「 ”想象”。 王莽的背后还有一众儒家官僚,皇帝王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集团在作战。 他的种种奇葩改革和奇葩政策,也都是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的。 而这些根据和典章,就是儒家经典。 儒家暗流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这是汉宣帝教育太子的一段话。 作为一个实干的皇帝,汉宣帝瞧不上儒家、更瞧不上周政。他认为儒家和周政都是忽悠人的,「 ”使人眩于名实”,是做不了事情的,「 ”何足委任”。 但是,儒家却越做越强了。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的发展就已经不是汉家皇帝所能控制的了。 儒家,成为一股暗流。 汉武帝重用儒生,所以儒家学者逐渐登上了执政朝堂。 学儒术就能当官,当官的儒家还得重用儒生当官,这便是一个正反馈回路。 这个回路会越来越强,所以儒家垄断政治就在所难免。 汉武帝首建太学,所以学习儒家经典将会更容易,也会有更多的人学习儒家。 西汉太学 随着太学的不断壮大,汉帝国便培养了更多的儒家学者和儒家官僚、 多到什么程度? 已经多到了不是所有儒家精英都能当官的程度。 于是,儒家学者不仅居于庙堂之高,而且还要处江湖之远。 起初,太学的规模很小,但逐渐扩大,到了汉昭帝时期就是每年培养100名太学生,汉宣帝时期每年培养200名太学生,汉元帝时期就是每年培养1000名,汉成帝时期是每年3000名,王莽时期更彪悍,直接破万,达10800人。 子曰:过犹不及,就是这样,某种思想理念变得太彪悍,它就会过犹不及。 庞大的学校系统 所以,很多看起来不正常的东西,就会出现。原因就是这些不正常的东西,在某种思想理念中都有出处,天下要按照理论去设计了。 但这种理论,究竟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谁也不知道。 成帝时期,天灾异象不断,于是丞相翟方进被烧死,因为天人感应,负责阴阳协调的丞相就得谢罪。 按照儒家理论说教,丞相会被烧死、以死谢罪。那继续发展下去,儒家理论说教就会烧到皇帝头上。 于是,公元8年,汉皇帝刘婴按照儒家经典的说教,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了王莽。 皇帝王莽的种种奇葩改革,都是儒家理论说教的实践,王莽不是凭空自己琢磨怎么样设计国家,而是在按照儒家经典去设计国家。 比如官制改革: 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 比如礼乐改革: 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 其他诸如土地改革、币制改革以及外交改革,都是源自各种儒家经典的只言片语。 但是,在王莽及其一众儒家官僚眼中,这些只言片语就成了金科玉律。他们要按照这些金科玉律严格设计这个国家、这个天下。 王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一个人在奇葩。 人心思变 还得说到汉武帝。 为了能打败匈奴,汉武帝已经进行了剧烈的国家改革。 比如,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实施了盐铁官营和货币垄断。 那么这个政策结果是什么呢? 老百姓可以种地、可以勉强生计,但却没有了发财的希望。 当然可以打仗当兵,跟秦制一样,立功封侯,但战争的风险指数太高,关键是武帝之后虽有战事,但已经大为减少了。 所以,普通人就没了出人头地和发财致富的希望。 没了希望,就会生出不满,虽然不至于造反,但会怨天尤人。 再如,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汉武帝设置了内朝,削弱丞相权力。 皇权加强,会有什么结果? 雄才君王,则天下无敌;弱智皇帝,则天下鱼肉。 但这都是极端情况。 一般的情况是什么?就是外戚做大。 而王莽就是一个外戚。 外戚们不用在三公九卿、郡守县令的体系里摸爬滚打了,他们只需要进入内朝就可以。 而且身为正常官僚体系的外朝,他们的意见也不再重要,仅是一群干活的人。 武帝为防外戚专权,都把太子的母亲宰了,但到头来就是没有防住。 中央是外戚掌权,而地方呢? 也没好到那里去。 汉帝国的察举制,汉武帝给加强了,这便造就了地方豪强。 所以,能进入官僚体系的,能出人头地的,能建功立业的,要么是外戚,要么是士族。 于是,社会阶层便只能固化。 如此形势之下,便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人心思变。 世界得变一变、国家得变一变,朝廷得变一变。 所以,王莽篡汉,没啥阻力;王莽改革,支持满满。 王莽,他的改革,能够得到整个时代的加持。 总结:儒家还是儒家,它不坏,但却可以被人玩坏 王莽改革,是奇葩。 王莽打仗,更是奇葩。 新汉昆阳之战,是新莽王朝各种奇葩的集中绽放。 为了剿灭南阳更始政权,莽新王朝组建了一支风流与嚣张兼备的42万莽军团。 朝堂三公,做领兵大元帅,这是一个豪华的前敌司令部。 州郡牧首,做大军部将,这是一个「 ”精英”荟萃的指挥体系。 六十三家兵法专家,做军师幕府,他们还带着图册兵书、前来助战。 这是一个最有知识的军师幕府。 府库珍宝,全都带上;珍奇猛兽,也要带上,莽军团可以用用钱砸死起义军,也可以用猛兽吓死起义军。 倾府库以遣邑,多赍珍宝猛兽,欲视饶富,用怖山东。 而打起来仗来,莽新军团更是嚣张。 任凭重镇南阳被起义军围着打,就是不去增援,而是在昆阳小城死磕到底。 昆阳城被打服了,已经举白旗投降了,结果呢? 莽军团的三公元帅们非让人家退回去守城,不许出来,等着我们攻进去、然后把你们城屠了。 光武帝刘秀也是一个书生,大军碾压,他不仅不跑,而且不知道从哪攒了万八千人到昆阳增援来了。 而且更彪悍的是:光武帝还要「 ”鲁班丝血五 ... 、单挑敌方水晶”。 带了3000人挖地道, ... 进了42万莽军团的中心打仗,要实施什么斩首行动。 斩首行动没成功,但是刘秀却把42万莽军团给一举击溃了。 这就是莽新王朝的奇葩历史。 我们能够发现的是一个趋势是:逐渐儒化的大汉帝国及其一众精英,越来越执着经传本本、越来越迷信儒家教条,越来越理想主义,所以越来越不切实际。 儒家是讲故事的,他能够发挥统一思想的作用。 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就发挥了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儒家能够凝聚天下人,天下人相信一套礼乐的故事。 儒家能够提供价值判断,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仁义给出了判断。 儒家能够为统治者提供辩护,皇帝制度、伦理秩序,儒家在帮着建构合法性。 但儒家这套故事不允许被教条主义,一旦教条了,那就是把儒家给玩坏了。 而其结果就是各种奇葩的骚操作。 一旦儒家被奉为圭臬,法家就会式微。 而法家是做事情的。 正如汉宣帝所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儒家可以用,但不能执着,政治是杂家,所以干事情必得霸王道杂之。而所谓霸王道杂之,主要就是法家。 执着于儒家教条,不是王莽一个人,而是一众儒家官僚和儒家知识精英。 而时代思变,但变不得法,归于儒家教条的变法就是各种奇葩改革。 王莽奇葩,是一个时代的纠结强加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一个时代的纠结强加在了一个人身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梦见乌龟长著两个头_周公解梦梦到乌龟长著两个头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乌龟长著两个头好不好

    而长著两个头,说明是有两种不同的个性,或是反映了一种思想冲突,或者是对于一件事情,出现的几种不同观点。

  2. 新奥尔良湖畔机场:一个时代的终结

    是1930年代蜀山机场在全国最先进的机场之一。在机场全盛时期,奥尔良堤防...会多次扩建机场跑道,以容纳更新和越来越大的客机,但这种增长和成功很快就结束了。蜀山机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些关键个人的工作,他们都在机场开放后不久丧失了行动能力。1935年至1936年间,韦德尔和威廉姆斯航空公司的创始人死于空难。1935年,休伊·P·朗被暗...。1941年,经过多年的...丑闻,路易斯安那州最高

  3. 林徽因也曾歷經滄桑

    一個才貌俱佳的大家閨秀,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一個溫文爾雅的丈夫,一個一生守護的藍顏知己,他出生在蓮花的六月,死在她最愛的人間四月天,那位終生不娶的藍顏知己,在最後的日子裏也在豐潤者她的生命,這樣看,似乎樑徽因的一生都如一首詩一樣的素潔美好。學生時期的林徽因可是,你是否聽過這樣的林徽因?她的結婚蜜月是歐洲古典建築考察她與樑思成回國後放棄了清華大學的有待,選擇取東北大學創建建築系,也因此加重了病情

  4. 史记中的故事

    史记中的故事  卫鞅  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

  5. 药补不如食补,夏天多喝这汤,润肺去火,清淡滋补,提高免疫力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喜欢吹空调,吃凉的食物和饭菜,喝冰水,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对身体并没有好处。有资料表明,高温时人体为了散热,1天的出汗量可以多达3至10升。然而,在人体所流出的汗液中,除约99%为水分外,还会排出一定量的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对于人体都是极为珍贵的。所以越是炎热的天气,越不能贪凉,热天要多吃蔬菜,多喝点一点汤,为身体补充所需水分和营养。

  6. 带有便的成语

    包含有“便”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挑得篮里便是菜——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家常便饭——指家中日常的饭食。空腹便便——便便:肥胖的样子。方便之门——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大开方便之门——给予极大的方便。不便水土——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便宜从事”。触机便发——机:弓弩上的发箭器。后亦指人遇到机会便要发作。便宜行事——便宜:方便,适宜。

  7. 超市骗你花更多钱的花招,你控制住了吗

    突然发现,很多超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大部分超市会在前门附近腾出很大一部分空间来作为花饰以及新出炉的烘烤食品,这样,当你心情好的并且手推车空着的时候就会遇到它们。超市将牛奶等必需品隐藏在超市的深处,因为这样你只有逛了整个超市才买到这些。研究称,慢音乐会让人们花更多时间消费,快音乐会让人们加快步伐,经典音乐会让人们买更多昂贵的商品。这张卡会让你成为这家超市的常客。

  8. 近亲繁殖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ìnqīnfánzhí【解释】指亲缘关系近的家畜个体间交配繁殖。可以用于领导干部在自己权利范围内任人唯亲。【出处】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十章:“某省一位县委书记说,由于多年的近亲繁殖,如果查处一个科级干部,就会得罪半个县城。”【例子】无【相关】百度“近亲繁殖”

  9. 刘光世有多厉害?竟与岳飞齐名!

    郭药师率领一小部分人潜入燕京城中,并约定以刘光世为后续部队,想要里应外合攻下燕京。当时,刘光世手下有五万士兵,再加上这五万士兵的家属,总计男女老幼十几万。隆佑太后心也是真大,命令“有前科”的刘光世移驻江州作为屏障,保护南昌的安全。刘光世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确实担得起“长腿将军”这一名号。

  10. 冰箱

    >地盘工人翻开地板后,挖了没多深就碰到硬物,继续挖竟然发现有一个冰箱埋在地下,而电线就是连接着这个冰箱。>一打开冰箱的门,立刻有恶臭传出,放在冰箱里面的竟然是一具女尸,她的脖子上有勒痕,舌头伸出,双眼像金鱼一样瞪得老大。虽然放在冰箱里面,但也许因为冷度不足,尸体已经开始肿胀腐烂,并且流出让人作呕的黄色尸水。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才把已逃到省外的彭先生抓获,他对谋...妻子并藏尸冰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