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康熙青花瓷器的创新与发展

此时期青花瓷器凭最高峰的盛势,在创新与繁荣上也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高峰。因此,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能给人以深厚含蓄、耐人寻味的美感。康熙青花瓷器的釉色特点是色泽鲜明青翠,浓淡相间,层次分明。这种特点在康熙青花瓷中的山水、花鸟纹饰中表现尤为明显。其中,康熙中期的青花瓷器最具魅力。

浅议雍正官窑与唐窑

浅议雍正官窑与唐窑陶瓷史上曾将雍正年间烧造的官窑称为“年窑”,而只将乾隆早期的官窑称“唐窑”。可以说,雍正御厂复烧之日,即是唐英直接管理御厂窑务之时。雍正官窑的真正督造者是唐英,《清档》和唐英论著中提供了这方面的情况。若以督陶官的姓氏称窑,雍正官窑无疑堪称“唐窑”。乾隆前期,唐英继续在景德镇督陶,远及宋代各地名窑,近至康熙、雍正官窑,唐英几乎无釉不仿。

纵观乾隆瓷器

纵观乾隆瓷器中国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早期,无论在瓷业生产的规模上,还是在制瓷技术以及产品的精美程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乾隆丙午”款青花盘为乾隆五十一年官窑产品,可谓乾隆中后期青花瓷器的代表作。乾隆釉里红瓷器在传世品中占一定比例,纹饰线条有的浅淡或偏暗,但其产品仍能表现出娇妍沉着、敦厚朴实的风格。

江西洪州窑系的青瓷

江西洪州窑系的青瓷江西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是中国古代瓷器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之一。经查实,其窑址在现临川县桐源乡的猪婆山和丰城市洪州窑区,值得指出的是,在江西西晋墓出土的青瓷中,也有极少量的江苏、浙江窑口的产品混杂其中,这些外来品,釉色青绿,胎质坚致,尤其是造型规整,质量比江西窑口的制品要好。江西的制瓷业在东晋时期又有所提高。

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

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六朝是越窑发展的重要时期,自东汉创烧出成熟瓷器后,越窑制瓷业迅速繁荣起来。仅管东晋南朝时期越窑瓷器生产的规模缩小,但瓷器的质量仍然较高,在器物的装饰上与三国西晋时期一脉相承,并出现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并有独到之处的作品,使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更璀璨夺目。三国西晋时期,越窑瓷器常见的装饰纹样与造型艺术有网格带纹、联珠纹、铺首、佛像、人像、动物以及各种仿实物模型等。

邢窑瓷器的艺术成就

邢窑瓷器的艺术成就一、邢窑的发现唐代邢窑白瓷,工艺上取得的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朝文献从各个角度清楚地记录了邢窑瓷器的存在,如李肇的《国史补》为修国史提供资料时谈到它。陆羽写《茶经》品评各窑生产的茶碗时,将邢瓷和越瓷并提,仔细评论了邢瓷如银似雪的特点。这些都说明邢窑瓷器的存在,影响深远。临城瓷窑的发现对邢窑考古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梅子初青

梅子初青在封建社会,宫廷的指令往往就是最高的社会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青瓷便是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它本身发展的契机。越州“秘色瓷”的第二阶段是后来居上的龙泉窑青瓷产品。北宋后期到南宋粉青、梅子青是公认的青瓷釉色的颠峰,这两种釉色自然也成为龙泉窑达到鼎盛时期的标志,它不仅意味着龙泉窑制瓷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厂更丰富的审美意蕴。

简论四川宋代窖藏瓷器与金银器青铜器的关系

简论四川宋代窖藏瓷器与金银器青铜器的关系1991年,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发现了一处南宋时期的特大窖藏,共出土1005件器物,其中985件为瓷器。在四川的宋代窖藏文物中,这种“同形异质”的现象更多地出现在银器与瓷器之间。四川宋代窖藏出土了许多仿古铜器与仿古瓷器,这些器物以先秦两汉铜器及玉器为样本,同时又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代仿古器物是崇古风尚与金石学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四川宋代窖藏及其历史背景

四川宋代窖藏及其历史背景在考古学上,窖藏遗存是不同于居住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遗址和宗教遗址的一种特殊遗存。综述四川宋代窖藏如下:1.剑阁近年以来在剑阁境内陆续发现8处宋代窖藏,分别在县东南的白龙镇,县西南的凉山、五连镇、正兴乡,县北的汉阳镇,县城北郊的卧龙山,南郊的鹤鸣山,以及县城中的小东街。窖藏遗物虽无纪年,但其形式风格皆属宋代。

四川遂宁窖藏出土的瓷器

遂宁窖藏出土的龙泉窑瓷器,其年代主要为南宋时期,釉色以粉青居多,器物釉质滋润匀净,从整体来看,器物釉色烧成比较稳定,绝大多数器物呈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粉青色。遂宁窖藏出土的龙泉窑荷叶盖罐是宋瓷中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荷叶形盖罐,它使我们了解到南宋时期这种器形已经出现,以此为标准器进行排比,或许我们还能划分出宋代的荷叶形盖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