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遂宁窖藏出土的龙泉窑瓷器,其年代主要为南宋时期,釉色以粉青居多,器物釉质滋润匀净,从整体来看,器物釉色烧成比较稳定,绝大多数器物呈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粉青色。遂宁窖藏出土的龙泉窑荷叶盖罐是宋瓷中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荷叶形盖罐,它使我们了解到南宋时期这种器形已经出现,以此为标准器进行排比,或许我们还能划分出宋代的荷叶形盖罐。
四川遂宁窖藏出土的瓷器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遂宁金鱼村发现一处宋代窖藏,出土器物共计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包括龙泉窑青瓷342件,景德镇窑瓷器600件,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江西南丰白舍窑,四川广元窑、彭县磁峰窑等窑口瓷器43件(1)。这批瓷器数量之大,品类之多,保存之完整,在国内实属罕见,是中国古代陶瓷考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既展示了南宋时期以龙泉窑、景德镇窑为代表的一批瓷窑的 ... 水平,也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到同时期瓷器、金银器、铜器、石器等不同工艺品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遂宁窖藏中的龙泉窑器物
根据窑址遗存的最新标本资料显示,龙泉窑创烧于三国时期,北宋中期以后有很大发展,南宋臻于极盛,元代在烧制大件器物的技术上取得很大成绩,明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烧瓷时间延续到清代,是我国陶瓷史上烧造青瓷历史最悠久的瓷窑。
宋代是龙泉窑的发展时期。宋代初期,龙泉窑烧制的以多管瓶、盘口瓶为代表的浅青釉瓷器,虽在纹饰上仍有越窑遗风,但造型修长,线条俊美,已显现出龙泉窑自身的特点。北宋中期以后,龙泉窑产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器形增多,以盘、碗、壶为主,盆、钵也有少量烧制,炉、瓶、渣斗、龙虎罐、五管瓶、塑像等陆续出现。器物普遍装饰波浪、蕉叶、云纹和莲瓣纹等刻划花纹,辅以篦点或篦划纹。这种划花、篦划纹为宋元时期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瓷窑所广泛采用。南宋时期,龙泉窑不仅瓷窑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也有显著提高,成功地烧成梅子青釉和粉青釉色瓷器。在此时期,龙泉窑的产品有黑胎与白胎之分(2),以白胎器物为主。白胎青瓷受北宋后期仿古风尚的影响,模仿商周和汉代的铜器、玉器等器物,器形丰富。黑胎青瓷的造型和胎釉特征与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出土的器物相仿,是供宫廷使用的仿官窑瓷器。龙泉窑与官窑有很多相同的器形,如直口碗、琮式瓶、直颈瓶、鱼耳瓶、贯耳瓶、五管瓶、弦纹瓶、花式瓶、投壶、出戟花觚、三足炉、鬲式炉、弦纹三是炉、双耳三足炉、渣斗、花盆、莲瓣碗、花口碗、莲瓣纹盖碗、斗笠盏、莲瓣茶盏、单柄杯、莲瓣盘、折沿盘、唇口洗、折沿洗、双鱼洗等。可以说,宋代是龙泉窑发展成熟的时期,产品在胎、造型、釉色、支烧 ... 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龙泉窑烧制的瓷器胎釉细腻,纹饰精美,产品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并影响了南方一批瓷窑,不少瓷窑模仿龙泉窑产品的造型、纹饰、釉色,逐渐形成了以龙泉窑为中心的龙泉窑系,从而确立了该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地位。
遂宁窖藏出土的龙泉窑瓷器,其年代主要为南宋时期,釉色以粉青居多,器物釉质滋润匀净,从整体来看,器物釉色烧成比较稳定,绝大多数器物呈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粉青色。粉青釉是龙泉窑南宋时期创烧的精美釉色品种之一,呈现出一种粉润而柔和的青绿色,犹如半透明的青玉。它属于石灰碱釉中的一种,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剂,还有少量的锰、钛。这种釉在高温烧成中,粘度较大,釉不易流动,这样釉可以施得较厚,使器物的釉色在适当的温度与还原气氛下呈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融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使其在外观上获得一种与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因此,龙泉窑创烧的粉青釉以其色质精美受到人们的喜爱,宋代官窑、明清景德镇窑都仿烧龙泉窑的粉青釉。遂宁窖藏出土的龙泉窑器物器形主要有青釉荷叶盖罐、青釉龙耳簋式炉、青釉鬲式炉、青釉八卦兽足炉、青釉弦纹筒式三足炉、青釉兽耳衔环鼎式炉、青釉琮式瓶、青釉盘口弦纹瓶、青釉折沿弦纹瓶、青釉贯耳瓶、青釉侈口贯耳瓶、青釉穿带瓶、长颈鼓腹瓶、盘口圆腹瓶、海棠式瓶、花式瓶、五管花插、葫芦形执壶、莲瓣纹净水碗、莲瓣纹碗、莲瓣纹盖碗、莲瓣纹盖杯、莲瓣纹盘、斗笠式碗、青釉杯、圆口洗、青釉缠枝花炉等。其中青釉荷叶盖罐被专家称为中国瓷器中的三大国宝之一,器形饱满规整,釉色粉青,釉面匀净滋润,足边露胎,底是满釉并有凸棱一周,是南宋龙泉窑青瓷中较大的一件瓷器。荷叶形盖罐是元代瓷器中典型的器形,北方磁州窑、南方龙泉窑、景德镇窑都有烧造。从品种来看,有白地黑花、青釉、青白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荷叶罐传世。遂宁窖藏出土的龙泉窑荷叶盖罐是宋瓷中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荷叶形盖罐,它使我们了解到南宋时期这种器形已经出现,以此为标准器进行排比,或许我们还能划分出宋代的荷叶形盖罐。青釉龙耳簋式炉釉色如翡翠,釉面有开片,系仿官窑器物,是龙泉窑鼎盛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宋人崇古的高雅情趣。青釉兽耳衔环鼎式炉、青釉八卦兽足炉釉色粉青,都是龙泉窑器物中不多见的炉式。青釉盘口弦纹瓶釉色粉青,釉光含蓄,有玉质感,是龙泉窑的精美瓶式之一。已故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曾这样论说宋代龙泉窑青瓷:它是中国青瓷的历史高峰,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美玉,宋代龙泉青瓷的每一块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美所倾倒。
二、遂宁窖藏中的景德镇窑瓷器
景德镇窑始烧于五代,烧造青瓷与白瓷。到宋代有很大发展,烧造出胎白细腻、色质如玉的青白瓷,其窑址主要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等窑,另外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在宋代也改烧青白瓷。在这些瓷窑中,湖田、湘湖窑的瓷器质量较细,前者除烧青白瓷以外,还烧黑釉瓷器。它们都以烧盘、碗为主,也烧盏托、盒子、炉、瓶、壶、枕等器物。釉色为青白釉,色佳者似湖水的蓝绿色,晶莹剔透,有的色质如玉。装饰有刻花、刻划花、刻花蓖点及印花四种。在烧法上采用定窑的覆烧法,碗、盘等口部多无釉。景德镇窑的青白瓷以其色质如玉的质感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广为流行。
遂宁窖藏出土的景德镇窑瓷器有青白釉刻缠枝花卉纹梅瓶、青白釉刻花卷草纹梅瓶、青白釉兽足鼎式炉、青白釉刻花荷莲纹鼎式炉、青白釉八棱鼎式炉、青白釉凸雕花卉纹鬲鼎式炉、青白釉凸雕花卉纹炉、青白釉凸雕荷莲纹炉、青白釉鼓腹瓶、青白釉瓜棱壶、青白釉凤首流水注、青白釉印花云龙纹水注、青白釉敛口钵、青白釉刻花莲瓣纹钵、青白釉弦纹盖杯、青白釉莲瓣纹盖杯、青白釉菊瓣纹碟、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青白釉刻花双鱼纹碗、青白釉刻花朵花纹碗、青白釉印花莲花纹斗笠碗、青白釉印花双凤纹盒、青白釉三足蟾形水盂、青白釉三足蟾形水丞、青白釉印花缠枝莲纹三足笔墨插、青白釉莲瓣纹盖碗、青白釉铜扣盖碗、青白釉印花双凤纹盘、青白釉刻花双鱼纹碗、青白釉印花荷莲纹盘、青白釉印花折枝牡丹纹盘、青白釉盘、青白釉划花萱草纹盘、青白釉印花雁纹碟、青白釉印花双鱼纹碟、青白釉菊瓣碟、青白釉葵瓣碟、青白釉碟、青白釉杯等,其中不乏精品。例如,青白釉刻缠枝花卉纹梅瓶共计3件,都采用剔划装饰,分别饰缠枝牡丹纹、缠枝花卉纹。花纹凸起,有浮雕感,隙地划满线纹装饰。这种用地纹与花纹双重装饰的器物在青白瓷器中还是比较少见的。3件梅瓶器形高大,造型规整, ... 精细,釉色纯正,为宋代景德镇窑的精品。青白釉凸雕花卉纹鬲鼎式炉通体施青白色釉至近足部,从颈到足采用流线型设计,三组凹线使器物线条自然柔和,颈部划刻简单的回纹,腹部主题纹饰为折枝花卉,花纹凸起,立体感较强。青白釉凸雕花卉纹炉通体施青白色釉,釉色纯净滋润。装饰采用刻划与凸雕并用的 ... ,口沿下有一周划刻的回纹,主题纹饰为凸雕缠枝花卉,在花蕊及叶子上用细线划出花蕊叶脉,使花纹凸起,具有很强的立体感。釉色如此精美、花纹如此生动的器物在传世的瓷器当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从遂宁窖藏出土的器物来看,景德镇窑的鼎式炉、鼓腹瓶、莲瓣纹碗、莲瓣纹盖碗等与龙泉窑的造型基本相同,显示了当时两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谋求共同发展的轨迹。
三、遂宁窖藏中的其他窑口瓷器
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之一。最早发现于1954年,窑址位于陕西铜川黄堡镇,铜川旧称铜官,唐末天佑、五代后唐以及宋代均属耀州治,故名。该窑经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调查与发掘,是目前国内发掘面积最大(11500多万平方米),清理窑炉、作坊最多(各67座),出土陶瓷标本最丰富(100多万片)的窑址。其烧瓷时间始于唐而终于元,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在宋代,耀州窑以烧青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与白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精美的刻花装饰工艺独领 ... 。早期青瓷器形以碗居多,中期为鼎盛时期,凡日常所用碗、盘、碟、洗、钵、杯、盏托、盆、盒、瓶、壶、注子、注碗、罐、炉、尊、奁、唾壶、灯、枕、香熏、砚、砚滴等应有尽有,每种器形又有多种式样。装饰以刻、印的缠枝莲花、菊花、牡丹、把莲、海水游鱼、飞鹤、龙凤、博古等纹饰最具特色,其中刻花刀法犀利,线条流畅,构图完美,居诸窑同类装饰工艺之上。此外,耀州窑瓷器还有划花、镂雕、贴塑等多种装饰技法。晚期的青瓷器物多为盘、碗,器形规整小巧,胎变薄,以印花装饰为主,纹饰布局严整。耀州窑的刻、印花装饰技法对其他地区瓷窑的影响较大,河南临汝、宝丰、内乡、宜阳、新安、鲁山、禹县、钧台,广东广州西村,广西容县、永福一批瓷窑都烧制具有耀州风格的刻、印花瓷器。到金代,耀州窑的青瓷继续发展,釉色有翠青及姜黄等,器物有碗、盘、狮形灯盏、双龙瓶、炉等,常见纹饰有分格折枝花、犀牛望月、海水游鸭、莲花莲叶等,纹饰趋于简化,开光装饰普遍使用。因采用叠烧,一部分盘、碗里心刮釉一周。除青釉以外,耀州窑的月白釉亦较多,釉色青灰,有玉壶春瓶、碗、盘、盏、钵、三足炉、鸟食罐、直腹杯、唇口罐、单柄洗等器形。遂宁窖藏出土的耀州窑青瓷有两件,一件为直口碗,胎体较厚,釉色浅青,玻璃质感强,釉面开片,是耀州窑金代烧制的典型器物之一。另一件为青釉划花水波纹盘,胎体较厚,盘里刻划水波纹,釉色玻璃质感较强。
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东西燕山村及北镇村一带,因曲阳县在宋代属定州而名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它创烧于晚唐,在北宋时期有较大发展,所烧器物以白釉瓷为主,还烧造少量黑釉和酱釉瓷,绿釉瓷较为少见,另外也烧造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白釉剔花瓷器。故宫博物院曾多次调查该窑址,窑址遗留物以宋代白釉刻花、印花盘、碗标本最多,质量最精,还发现有刻划、印花龙纹标本,与传世器物相印证,说明定窑一度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在调查中,还采集了一些带款识的器物标本,如“五王府”、“北苑”、“奉华”等;采集了一定数量的粗胎白釉碗,碗心多一圈刮釉,有的以褐彩书写段、李、刘、元、液等字,具有金元时期瓷器的特征。定窑瓷器以其精美的划花、印花装饰以及覆烧 ... 影响了大江南的一批瓷窑,形成了定窑系。南方江西吉州窑、四川彭县磁峰窑都仿烧定窑白釉印花瓷器。遂宁窖藏出土的定窑瓷器为白釉印花缠枝牡丹葵瓣口碗,主题纹饰为印花缠枝牡丹纹。它的出土说明定窑在金代仍烧造刻花、印花白瓷,而且作为商品瓷销往江南地区。
南丰窑窑址位于江西南丰南30公里的白舍村。南丰窑最早见于元代蒋祈的《陶记略》,书中纪载了在元代与景德镇窑争夺瓷器市场的有南丰窑。清代的《景德镇陶录》、《南丰县志》分别记载了宋代南丰白舍窑烧造瓷器,置窑数十处,望之如山,反映了当时该窑繁盛的景象。南丰白舍窑窑址发现于1960年,共发现16处,遗物比较丰富。1979年,故宫博物院派人作了调查,调查判明南丰窑的烧瓷时间在宋代,与蒋祈所记的时间有出入。在宋代,该窑址主要烧造青白瓷,属于青白瓷体系。器物以盘、碗为主,还有少量的注壶、盏托、盒子及枕等。其中仿金属器形的小碟,碟口下卷,碟里凸起几条直线,以往均将此类小碟列为景德镇窑器物,白舍窑发现后,说明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为白舍窑的产品。遗址中的酱口青白瓷刻划碗在其他瓷窑之中尚未见到,素胎十二辰俑在江西省宋墓出土亦不少。器物绝大部分釉色偏白,与景德镇之偏青有所不同。以刻花装饰居多,有剔刻梅花者,花上为一弯曲的新月,与吉州窑的画、刻月梅纹饰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遂宁窖藏出土的南丰窑产品为青白釉盘,有划花与光素两种,在造型、釉色、烧造 ... 等方面都与景德镇窑很接近。
彭县磁峰窑窑址位于四川彭县磁峰,是四川,发现的唯一一处仿定窑白瓷的窑址。该窑址发现于1976年,1977年进行了局部试掘,出土遗物中有很多刻花双鱼纹碎片,印花标本也不少。其烧瓷时间原笼统定在宋代,由于窑址出土了南宋绍兴及嘉泰铜钱,因此定为南宋时期比较合适。遂宁窖藏出土的彭县磁峰窑器物有两件白釉印花鹅戏莲纹碗,造型有所不同,一件高而足小,一件浅而足宽。装饰风格相同,里口有一周联珠纹装饰,主题纹饰为鹅戏莲花,花纹较为清晰。与北方定窑不同的是,两件瓷碗的白釉为粉白色,与定窑的牙白色不同;花纹的边饰也与定窑的不同;采用支钉支烧,碗心留有支烧痕,其支烧 ... 与定窑多采用的覆烧 ... 亦不同。
广元窑窑址位于四川广元瓷窑铺,是在1953年修建宝成线路时发现的。从窑址采集的标本看,器物以黑瓷占绝大多数,有兔毫釉和玳瑁釉,装饰着北方瓷器常见的凸线纹,采用两次烧成,标本中有素烧坯。除黑釉外,该窑址还烧造彩绘、绿釉、黄釉和黄地褐花小件雕塑等品种,其中彩绘标本与四川华阳琉璃厂窑的宋代遗物具有同样的风格。其烧瓷时间在宋元时期。遂宁窖藏出土的广元窑瓷器为黑釉玳瑁斑碗,造型与江西吉州窑碗相似,釉色黑酱色,有浅黄色条纹。
四 遂宁窖藏瓷器与其他工艺品的比较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陶瓷器与同时期其他工艺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在唐宋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唐代陶瓷器仿丝织品装饰的唐三彩、仿金银器的各式器形、装饰等,丰富了陶瓷器的造型与装饰,与其他工艺品共同构成了唐代的风貌。遂宁窖藏出土的瓷器同样受到这种风尚的熏染。例如,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口底相若,四方形器身,四面分别装饰着双竖条凸弦纹。同窖藏出土的青石雕琮式瓶,四川彭州窖藏出土的铜琮式瓶,大小虽然与龙泉窑青釉琮式瓶有区别,但造型、装饰风格却基本相同。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口内折,炉体装饰弦纹,下有三个如意形足,炉底中心露胎。同窖藏出土的青铜弦纹三足炉,造型与龙泉窑三足炉非常相似,唯口不内折。龙泉窑青釉圆腹瓶,长颈,圆腹,圈足,造型与四川彭州窖藏出土的直口银壶相似。景德镇窑青白瓷器物中的梅瓶、弦纹瓶、注子、注碗、斗笠式碗、执壶、盏托、各式杯、菊瓣盘、折沿盘、折沿碟等器物,均是模仿金银器的造型,在四川彭州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中都可以找到一一对应的器形。此外,龙泉窑青釉斗笠碗、景德镇窑青白釉斗笠碗、广元窑的玳瑁釉碗的造型与彭州窖藏出土的斗笠银碗也很相似。
总之,宋代瓷器造型端庄清秀,形态优美,釉色含蓄,纹样自然生动,呈现出一种沉静素雅、凝重高贵的品格。它所体现出来的制瓷工艺和美学境界,不仅超越了前代,后代的仿制品也难与之匹敌,从而造就了宋代所特有的陶瓷美学。遂宁窖藏出土的瓷器,不仅为我们研究宋代瓷器增添了新资料,也使我们又一次步入瓷器艺术的殿堂,饱览宋人留下的美轮美奂的精美作品。
注释:
(1)李伟纲、何瀛中编《宋瓷精粹——金鱼村窑藏》,四川美术出版社,2001年。
(2)朱伯谦:《龙泉窑青瓷》,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8年。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