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孝德:他是西域王子,却偏要到唐朝当小兵 白孝德是一个双枪将,手持两个短矛,在敌阵中所向披靡。出战前,李光弼问白孝德:“你需要多少兵?”不能回到故乡的白孝德,只能一心一意在唐朝做官。其后,白孝德多次挂帅,屡次击破吐蕃、回纥的入侵。>由于功勋卓著,没有在龟兹当国王的白孝德,却在唐朝被封为昌化郡王。一代文豪白居易的祖先竟可能是西域王族,这着实令人意外。
鸟窠和尚 鸟窠和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谁都会说。在唐朝时代,白居易遇见鸟窠和尚。这位法师何以叫做鸟窠?他在树上搭个小蓬,住在树上像鸟窝一样,生活多简单,是个老修行人,万缘放下。白居易那时是杭州太守,太守如同现在的市长,他遇到鸟窠和尚,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教大意?鸟窠和尚回答一句话,「三岁小孩虽然能说,八十岁老翁还做不到」。白居易听了之后,想想很有道理。
白居易:归即须归兜率天 按照常理,白居易得知自己名登仙籍,位在仙府,自该高兴万分才对,可他听到传闻不但不乐,反以嘲弄的口吻作诗说∶“吾学真空不学仙,恐君此语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须归兜率天。”原来,白居易早就信佛教了。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文章精切,诗平易近人,与元稹齐名,时称元白。自此之後,白居易一心念佛,严守戒律,直到最终去世。
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鸟窠禅师,本名道林,谥号圆修。九岁就落发出家,二十一岁到荆州果愿寺受具足戒,后来入陕西投韬光禅师门下。后来道林座下收了一位侍者叫会通,日子久了,始终不能开悟。有一天,就向鸟窠道林禅师辞行,请求离去。由于禅师道行深厚,时常有人来请教佛法。白居易聆听禅师的开示之后,深感敬佩,作礼而退。
佛教小故事:鸟窠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也因此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鸟窠禅师与白居易的故事 鸟窠禅师与白居易的故事鸟窠禅师,浙江杭州富阳人。鸟窠禅师出生的时候,“异香满室,遂名‘香光’”。鸟窠禅师9岁出家,14岁到河南嵩山会善寺学习佛经。鸟窠禅师云游浙江杭州时,看到西湖背面的秦望山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盘屈如盖,于是就住在上面,因此有人叫他“鸟窠禅师”。宋梁楷《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唐元和年间,著名文学家白居易到杭州任太守,与韬光法师常相往来。鸟窠禅师笑着答道:“太守,其实你的处境更危险啊!”
诸恶莫作 唐元和十五年,大文豪白居易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道:“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白居易听后连连点头称是。白居易不满意他这个回答,接着说道:“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么说。”禅思禅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说的是:作恶犯戒,而且有善不行也犯戒。如果说“诸恶莫作”断了离佛日远这条路的话,那么“众善奉行”正好让人走上了离佛日近的这条路。
5 浮生梦中 5浮生梦中杭州西湖喜鹊寺的鸟窠禅师,本名道林,九岁出家,于陕西韬光禅师门下当侍者而悟道。大文豪白居易非常敬仰鸟窠禅师的道行,有一次特地来请示禅师,并用诗偈问道:“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鸟窠禅师也用诗偈回答道:“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