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

水盛(别有会心)

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僧,俗姓范,是元代饶之乐平人。>水盛辞别无能教公之后,东游四明、天童,然后隐居于南巢。>水盛大师行为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下葬的那天晚上,天空中有无数的光束,如匹练一般,交互通贯,须臾,散布在五峰山顶,又合于葬塔之中,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三个晚上。水盛世寿七十二岁。

不闻雷电声的赞叹

阿含经故事集(八)不闻雷电声的赞叹庄春江>佛陀八十岁那年的最后游化,来到了末罗族国的首都波婆城,接受了铁匠儿子纯陀的菇茸供养,结果引起佛陀严重的腹泻,抱病勉强地走向拘尸城。从这则故事,也可以了解到:禅定的能力,是共外道的,不是佛教特有的,也不是佛法的核心,佛陀依着福贵对禅定力的赞叹,引导他趣向真实解脱的修学。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居士编竺摩法师鉴定七画八画九画七画徒众对老师的自称。3.释尊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的姨母大爱道为佛母。2.佛心印的简称。(喻)佛法广大如海。腊者岁末之义,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最后一日为岁末。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各据己见,将其分为若干时,或若干类,使发心研究佛教者,较易探讨了解,名为判教。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三)

本来是既无生也无灭,而我们却认为生死有别。我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执着于财富、执着于金钱、执着于名誉、执着于生命。我们拘泥于有无、善恶、正邪和一切事物,从而加深了生命的迷惑,带来了痛苦和烦恼。我们总认为存在着清净和污浊,拘泥于两者的区别。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也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因为我们的心灵中存在着无明的执着。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四)

以我们人类的立场看待一切,显然与事实相去甚远。一般人勉强可以接受的例子是:像初始的生命,最原始的细胞、最原始的细菌、单细胞生命,它是不断地自我分裂而已,它没有死亡。每一个生命都在本质上不生不灭,追溯“我”这一念无明的源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佛教显宗称其为“无始无明”,密宗的宗喀巴大师则称其为“俱生无明”。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二)

寿终之后,喜见投生到生命位阶更高的兜率天国里来。喜见在兜率天国虽然使尽了力气,但是在几亿年的时光里,依旧未能彻底搞清楚生命的真相,当然也就无法战胜死亡了。但由于他的修行福德,喜见不像一般天神享完天福之后,就必然堕落下界,成为受罪的生命形态。时空中的能量转化把戏化乐天的公民一出生就会能量态身体甚至宇宙能量的转换变化,这是它们的本能。化乐天的天神公民们无不日日花枝招展地举办各种艺术盛会。

《摄大乘论》笔录 第五章、彼入因果

第五章、彼入因果2第一节、总明因果「如是已说入所知相,彼入因果云何可见?」这是第五章「彼入因果」。这以下这个第五章「彼入因果」,就是详细地说到「善备福智资粮」的这个意思,就是只是悟入所知相固然是最重要的要智慧,可是若没有福智的资粮,也还是不能成功的,所以这底下说到六波罗蜜,就是福德智慧资粮的意思。

05-073 聆听佛陀的教诲

聆听佛陀的教诲—二海涛辑1.在个人德行的修习法方面,佛陀的教学法是无与伦比的。聆听佛陀的教诲—三海涛辑1.没有支架的瓶子易打翻,有支架的瓶子不易打翻。正精进即兴起扬善去恶的念头,做出努力、集中并引导心念去制止恶念的滋生、断灭已升起的恶念,培育未升起的善念以及促进已升起的善念,使它全面发展,达至圆满。聆听佛陀的教诲—四海涛辑1.修习甚么佛法才会给自己带来莫大好处?

什么是佛法 (张澄基)

什么是佛法张澄基教授讲编印缘起‘什么是佛法’演讲词乃张澄基居士应美国佛教会之请而准备。演讲词中之‘佛法与其他宗教的比较’及‘什么是佛与禅的概述’,张居士曾在美国先后演讲几次,并包括在已出版的‘佛学四讲’之内。乐渡谨志于纽约西历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什么是佛法各位大善知识!目的是在用衬托的...来说明佛法。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画~)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居士编竺摩法师鉴定十六画十七画十八画十九画廿画廿一画廿二画廿三画廿四画廿五画廿六画卅三画十六画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总称。见式叉摩那尼条。因它不必和前五识俱起,故又名独头意识。后此国王,死后为阎罗王,其大臣兵卒,亦皆为地狱官卒。2.依大乘唯识的宗义说,烦恼的种子,随逐众生,眠伏于阿赖耶识中,故曰随眠。随着佛三十二形相的八十种好。权是方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