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

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秦史:「 ”合纵”「 ”连横”政策的来龙去脉(图)

公元前313年,为了寻求共同「”发展”,张仪来到了楚国。张仪的到来,让楚怀王万分惊恐,他知道张仪被自己侮辱过,如果张仪提起此事,场面就会异常的难堪。好在张仪很是大度,那件挨打的事情,只字不提。张仪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秦、楚两国的友好。张仪说道:「”当今天下七雄中,只有秦、楚、齐三国最强。而齐、楚两国势均力敌,天下的大势还得看秦国。如果秦国与齐国联手,则齐强楚弱;反之,如果秦国与楚国联手,则楚强齐弱

山东五国陆续被灭时,齐国为何不出手相助,反而要向秦上表称贺?

文/格瓦拉同志从前230年开始,秦王嬴政仅用了9年时间便陆续消灭山东六国,完成天下的统一,由此建立起史上首个帝国。在山东诸国被兼并的过程中,出现过很诡异的一幕,那便是作为最后被灭亡的诸侯国,齐国非但没有出手援助邻国,反而屡屡向秦国上表称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切,还要从齐国的国策说起。

听听南北朝以来,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已经在南北朝时期了。它在隋唐之后逐渐传播开来。最先载于南朝梁吴均所编《续齐谐记》:屈原蒲月五日自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至此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一)楚国改革:草宪改革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直不屈不挠,担心他一生中的国家和人民。

秦国军功赐田,不担心将来土地不够分吗?1976年考古才知商鞅机智

战国时期,秦国能从一个备受诸侯鄙夷的西陲弱邦壮大为战国第一强国并最终一统天下,其根源就在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50万来夺河西,却被5万魏军击溃。直到秦献公继位推行新政,秦军才从数次惨败中恢复过来,与魏国交战有了胜绩。不过,秦献公的新政改革并未给秦国带来换血式的改变。当时的秦国在经济上依然实行的是商周以来的井田制,残留着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的戎狄风俗。

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为啥销声匿迹?自作聪明的选择将他推入政治陷阱

最为古代传说中出类拔萃的神通,甘罗十二岁拜相被认为是其能力的最佳体现。其十二岁拜相的故事名垂青史,成为后世父母教育孩子的典型案例。甘茂去世后,十二岁的甘罗进入丞相府出任少庶子之职,侍奉当时的秦国相国吕不韦。这便是甘罗十二岁拜相的本来面目,而上卿被说成丞相也是以讹传讹的夸大。甘罗作为吕不韦的心腹,自然不可能例外。甘罗对这点却没有充分的认识,还想借机抱吕不韦大腿上位,却将自己推入了火坑之中。

春秋五霸之不争中原,反攻西戎的秦穆公

影视形象秦穆公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秦晋两家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秦穆公便想借此机会打败晋国,谋求霸业。命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攻打晋国。奈何攻打失败,大将孟明视也被俘,在晋襄公的后母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儿的劝说下放其回国。万没想到,秦穆公没有责备他,还让他继续执掌兵权,这使他对穆公感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