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

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传说清明节的传说一:清明节的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 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 【注释‎】‎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推。晋‎国贵族,曾‎跟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

介之推的节日 寒食清明节: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

寒食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其所体现的根祖文化,对于凝聚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寒食清明节是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的节日。还如央视《东周列国春秋篇》所播映的: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

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介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

介。介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 姓氏源流。介姓源出有二:1。出自夏朝末年大夫介之窥之后。 以祖名为氏。夏朝末年夏桀在位君主时。有大夫介之窥。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称为介氏。2。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介之推。其后代以祖...

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介之推与重耳-人生的无奈

老早读过《介之推与重耳》这篇文章,只觉人谋人实在一个利字了得,同患难可以,同富贵不行。今日之夫妻,贫贱时可吵可闹但可同命,而一旦富贵,不吵不闹却不同命;今日之公司,股东可在弱小时同患难,一旦做大则各分东西。再读下文: 历史上功成身退的谋臣,最著名的恐怕要数范蠡和张良。范...

尊称“足下”的由来与谁有关?

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以后每年这一天,即四月清明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不生火做饭,只吃干粮,称为“寒食”。晋文公为了永远不忘介子推,把绵山所在县改为介休县,并令人砍下一段未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成一双木屐,每当穿上木屐,就想起介子推,情难自禁地念叨:“悲哉足下!”“足下”一词传开后,成了人们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后来又演变成称呼朋友的敬词。

闻名遐迩造句

闻名遐迩造句1、爱晚亭蟒蛇洞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绵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以春秋介子推而享誉海内外,有余年的历史,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山。

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晋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原来寒食节是这样来的,瞬间涨姿势了

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文公。在晋惠公手下当过大夫的吕省、隙芮,虽已投降重耳,但一起秘密策划要杀死重耳,另立别人做国君,又派人把捉拿过重耳的勃抵叫到家里,结成同盟。 勃抵从吕家出来后,思前想后,来到狐偃家中。狐偃听了勃抵的话,便带着他来到晋宫门前,...

介之推 什么人 历代文人墨客赞美绵山和介之推的诗句

1、战国时伟大诗人屈原《九章.惜往日》云: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公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2、哲学家庄子所撰《庄子.盗跖》云: 介之推之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之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3、北宋文人皇甫韶舜作五...

介之推还是介子推 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名臣]

《吕氏春秋》云,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