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寒食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其所体现的根祖文化,对于凝聚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寒食清明节是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的节日。还如央视《东周列国春秋篇》所播映的: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子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子推母子守志被焚。文公封绵山为介推田,敕令子推忌日焚火寒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此柳竟复活了。睹物思人,念及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后因两节相邻,渐合二为一。《唐会要》载唐代宗李豫于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宋周密《癸辛杂识》:冬至后百六日为寒食,即以清明为寒食矣。这就是寒食清明节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又是一年三月清明,偶读2006年4月3日《三晋都市报》A20版《寒食介山辨》一文,【下称《辨》文】,其论不能自圆其说,谨讨论如下:

首先关于寒食禁火之俗。史料《左传》、《国语》、《史记》,记载了介之推隐于绵上(绵山上).至于介之推的死,在与《左传》同时代的晋《史乘》就载有: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山宜出,及焚山遂不出而焚死;在距介之推生活年代不远的庄周之《庄子盗跖》篇也有介之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的记述;另外,楚大夫屈原《九章惜往日》有: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之句;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鹤鸣》有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焦何为抱木而泣,子推何为登山而燔之句;正如《辨》文所述,汉刘向《新序》所引用晋《史乘》内容,资料都证述了子推被焚死的事实。由此可见,禁火寒食与焚山的必然关联。至于介之推抱木而燔的时间,仅仅因为《琴操》、《周举传》、《明罚令》在时间上不统一,就断言可见寒食因介之推焚死介山说之不可信,以一点而否定全盘,较失之偏颇。因古代历法的变迁,有的以冬至为一年的开始,故有三月、五月之差异,也情在理中。《辨》文口口声声讲究史实,请问介之推并不死于这个季节,那么依《辨》文之见,子推死于何时?

介之推

其次,关于介之推的栖隐地。《左传》有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语。晋杜预注云:西河界休县南,有地名绵上。东晋袁崧《郡国志》进一步载:界休县有介山、绵上聚、子推庙。魏郦道元《水经注》:(绵)水出界休县之绵山,北流经石桐寺,西即介之推祠也。昔子推逃晋文公之赏,而隐于绵上之山也。《春秋左传词典》注绵上,晋地。在山西介休山下。《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介山,又称介休山、绵山。东今山西介休东南,春秋介之推隐居此山;《辞源》介山,在山西介休县东南,古名绵上,春秋介之推隐居此山;介休,县名,属山西省,春秋晋人介之推隐居的介山就在介休县内;《辞海》:绵山古地名,春秋晋地。在山西介休东南。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居于此而死,晋文公以绵山之田为介之推的癸田;绵山,在山西省介休东南、属霍山山脉。古时山下有绵上之田,故称绵山。相传,为春秋时介之推隐遁焚身处,亦称介休山,简称介山。此外,《古文观之》、《东周刘列国志》、《水浒传》等颇具影响的着作均持同样的说法。

除这些典籍记载外,尚有碑碣石书可考证介休绵山是介之推的栖隐之地。绵山镇山之宝,唐开元二十年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镌有绵山为焚介子之林麓.宋成平五年,绵山《大宋国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有当山有晋文公忠臣介之推□见于山,上有敕葬陵墓矣之说。

关于介山与介休县。《辨》文云:春秋时叫邬县、秦时改名界休县、汉时或名邬县或名界休、到晋时才改作介休.其实,由界到介并不是改,稍有点文字演变或书法常识的人都知道,现介字古代就是界字,大篆中并无现在的介字。况且秦时的界休县治,在现介休县东南十几公里处,更靠近绵山。(见中国社科院1982年版《中国历史地图集》)更雄辩地证明了介休因介山而名,及其旌表介之推的含义。怎能说介休的介字与介之推的介字风马牛不相接呢?

《辨》文引用《汉书武帝纪》、《汉书地理志》介山在汾阴的说法。早在唐《十道记》已考证此介山伪为绵山.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也说《水经注》亦引此(指汾阴介山),谓晋《太康记》及《地道记》与《永初记》,并言子推隐于是山而辨之,以为非然。即古人已表明,此介山才真正与子推隐居风马牛不相接。查前述地图集可知,春秋时,绵上山已标有介山,而汾阴之介山是到汉代才有的标注,那末,哪山是后来才有的叫法还须回答吗?请注意,《史记晋世家》载: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介休绵山即绵上山的简称,请问河东之介山,何时称过绵上?特别考虑到文公封绵上为介推田,是为了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岂能以又小又矮(与介休绵山相比较)的万荣孤山封赠,而达到志吾过旌善人的目的?

以上种种,足以说明,在汉代才叫介山的孤山才真正与介子推不搭界与寒食无缘。《辨》文仅恁一山名,而列不出此山与介子推有关的史料。

最后,说介子推其人。史籍说其为晋人。清嘉庆版《介休县志》进一步说介之推,邑人矣.介休文庙历代都将介子推列于乡贤祠之首位供奉,故介休有三贤故里之称,即介子推、郭林宗、文彦博三位乡贤。另外,还有介休小宋曲村为其娘舅家的说法。至今,该村安姓家族,每节清明都到本村介神庙祭记,并认为子推母子就是由此而上绵山的。

夏县裴介村有清雍正年间碑,说子推为该村人,秦二世时将其遗骨由介休绵山迁回;元代绵山神林介庙《重建洁惠侯庙碑》是介子推庙遗址现存最古老的碑石,是了解原介子推庙建筑特色及介子推籍贯的重要史料,碑现存于绵山神林介庙旧址。该碑镌有侯铜L人,姓氏曰介,之推其字也字样。查前述地图集可知,春秋时,绵上山(介山)下确有铜L县。体现介子推隐不违亲的孝道品质,落叶归根,从晋都逃禄,回原籍铜L偕母栖隐绵上山是情理中事。即使母随其也在任上,背着他的老母隐居介休绵山,只不过多走几天罢了。须知,介子推已随重耳流亡了十九年,论体力,肯定不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且对于赤胆忠心能割股奉君的人,从曲沃到介休这点距离实实算不了什么。再者,子推既然不食晋禄,隐居一定是往远离晋都,人不易发现的大山中。若依《辨文》之见介子推负其母隐于距曲沃不远的汾阴介山,小小弹丸之山怎能藏住身、隐居成?于情于理都不通。若仅以现代人的眼光,认为从曲沃到介休好几百里,既无车马可乘,更无现今汽车、火车之便,背着他的老母跑到介休的绵山不可信,则以此推论,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样无车马可乘,无汽车火车之便,是否也不可能?

历史的问题,以石书最具说服力。史料记载,当以历史年代最接近者,最为真实。这是人们研究历史的共识。关于介子推介休绵山,寒食清明节如许多典籍记载,如许多大家的论证,而《辩》文拿不出充分的历史依据。妄言晋史学大家杜预的注释错误,其谬也大矣!

因介子推隐迹焚身于介休绵山,故以山铭记曰介山,以县铭记曰介休,以村铭记曰旌介,始有寒食清明节,已经成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是任何人所能改写的。

介之推的节日 寒食清明节: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战国七雄之魏国:高开低走的「 ”遗憾之国”

    战国时代开场时,如果要评选一个开局状态最好的国家,答案并不是老牌「”大佬”齐国,也不是传统「”非主流”楚国,而是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魏国是战国时代最早变法的国家,也是变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初期可谓威风八面。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军队不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秦军,而是魏国武卒。那么,如此强盛的魏国,最后怎么就没了呢?本文分魏家渊源、文武侯图强、夭折的统一梦三篇为你讲述令人唏嘘的魏国兴亡史。上篇魏

  2. 齐桓公:齐国是侯爵国,应该称我为齐桓侯,为何你们称我为齐桓公

    引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神医扁鹊路过齐国,齐国国君齐桓侯热情接待了他。

  3. 晋文公怎么起了重耳这么个怪名字?

    春秋形势图图片来自网络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名字叫重耳,这是国人都知道的。那晋文公取了重耳这么一个怪名字,究竟寓意着什么呢?那为什么这么读呢?要想真正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从晋文公的老爸晋献公说起,因为毕竟名字是他起的。图片来自网络可是,晋献公不管那些,然后生了晋文公,生下来重瞳骈肋,不仅一点毛病也没有,而且还出奇的好!这下可把晋献公高兴坏了,就把这个孩子取名叫重耳,是什么意思呢?

  4. 晋国内乱爆发前夕,曾有一人两次预言,结果全部言中

    然而就在内乱爆发之前,就曾有一人两次预言,结果全部被他言中。他就是侍奉了晋穆侯、晋文侯、晋昭侯三代君主的晋国大夫师服。先来看师服作出的第一个预言。

  5. 春秋时期著名美人夏姬的故事,兼说杨贵妃

    电视剧中的夏姬且说春秋早期,陈国的陈桓公,有四个儿子,太子免,陈厉公,陈庄公,陈宣公。公孙御叔以夏为氏,称为夏御叔。女儿中,有一位绝色美人,嫁给了夏御叔,因此称为夏姬。说话间到了春秋中期,陈共公去世,其子继位,是为陈灵公。夏征舒继承父亲,继续为陈国司马,掌管军队。前590年,楚庄王去世,其子楚共王即位。春秋时期的楚国,能单挑中原各国,霸气十足,而战国时期的楚国,经常被秦国压着打,原因就在于此。

  6. 为什么晋国的青铜器才,能够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 ... 呢?

    所以,西周时期,晋国青铜器铸造的原料大部分来自外界,直到东周时期,中条山区的深层铜矿才得到开采。同时伴随着晋国的扩张,其疆域向北跨过了霍山,向南进入河南,这时晋中、晋东和河南地区的铜矿资源得到开采。此外在炼铜的同时还加入一定量的锡和铅,使之成为青铜。目前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垣曲铜锅、马蹄沟、店头遗址在矿井开采方面已经能够深入地下,铜锅遗址有古巷道十余条之多,均是由地表沿矿脉向下掘进,深达几十米。

  7. 春秋战国时期,号称「 ”春秋五霸”的晋国军队构成是怎么样的?

    自周武王推翻夏朝暴君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周朝,周朝开始施行分封制。

  8. 战国时代,秦国为何能崛起?燕国、齐国、晋国底蕴悠久却不称霸

    在当时政治制度的作用之下,这些家族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尤其是像燕国和齐国这样的老诸侯国。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国家底蕴问题。在战国时代,秦国或许是最没有资格一统六国的国家,因为它的历史底蕴是最差的,最有资格的应该说是燕国、齐国或者是晋国,这三个国家都是西周分封的老牌诸侯国,它们都得到过西周的承认,是中国封建历史当中的正统诸侯国。

  9. 晋国之所以能力压齐楚秦三大强国长期称霸,离不开这七个关键因素

    翻开有关春秋的史书,有关晋国历史的叙述总要占据半壁江山,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史,也往往是一部以晋国为中心的霸业史。自从晋文公在城濮战胜楚军取得了霸主地位,晋国便牢牢地占据了霸业秩序的中心位置,在此后的一百年间几乎没有被动摇过。为了安抚国君的心绪,狐偃曾劝说:战也。

  10. 晋国君主的权威,在晋国卿大夫一次又一次的拉扯中,不断地衰退

    晋文公之后,晋国维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他传位给晋襄公,但是在晋襄公死后,晋国在继承方面又发生了问题。

随机推荐

  1. 梦见两条道路是怎么回事 – 周公解梦

    道路是指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梦见崎岖狭窄的道路表示你要经历坎坷磨炼,或是心中有痛苦难以排解。梦见布满荆棘的坎坷道路预示你要经历磨炼,但只要坚持努力,定会取得不平凡的成功。梦中沿着一条崎岖的以前没走过的道路旅行预示你将开始的新事业只能带给你悲伤,浪费自己的时间。梦见煤桶是怎么回事–周公解梦

  2. 封神榜里的高觉是谁?他最终被封为什么神位

    小说《封神演义》人物,和兄弟高明原是棋盘山上的桃精和柳鬼,有很多妖术。高明眼观千里,人称千里眼;高觉耳听八方,故名顺风耳。杨戬回到军中,子牙问他出去干了些什么,杨戬唯恐泄露天机,只是不说,令军中舞动红旗,擂鼓鸣锣,以迷惑千里眼和顺风耳。看来纵然是千里眼、顺风耳,也有办法障住其耳目。不料姜子牙神机妙算,早有准备。姜子牙举起打神鞭,把他们打得脑浆迸流。千里眼、顺风耳一命归天,姜子牙带兵乘胜进军。

  3. 孕妇梦见被追杀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被追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被追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保尔的名言

    他自我活着,并且为自我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愉悦……但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好处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5. 做梦梦到放鞭炮 周公解梦寓意象征含义

    未成年人梦到放鞭炮,寓示著在身体健康方面近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状况,重点留意过敏现象。孕妇梦到放鞭炮有什么象征说法孕妇梦到放鞭炮,按照周公解梦里的说法,是意味着胎梦,一切都会吉祥如意。孕妇梦到小孩子放鞭炮,按照周公解梦里的说法,是寓示著孕妇将会生一个聪慧而又活泼好动的儿子。

  6. 特权猪更乐观

    主动型猪的特点是举止活泼、行为稳重,而反应型猪的反应更为被动、前后矛盾。他们观察猪接近碗时是否期待更多的甜食,从而显示每头猪是乐观还是悲观。主动型猪更有可能做出乐观的反应。“我们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那些生活在较差环境中的猪更悲观,而那些生活在较好环境中的猪更乐观,”项目负责人丽莎·柯林斯说,英国林肯大学动物科学教授。

  7. 刘梦溪:陈寅恪的学问人生和心路历程

    刘梦溪:陈寅恪的学问人生和心路历程1969年10月7日清晨,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先生病逝于广州中山大学的家里,终年八十岁。一个月以后,即1969年11月21日,他的夫人、四十年甘苦与共的唐晓莹先生也撒手尘寰。哲人其萎,忽焉五十载。

  8. 梦见烟斗梦到烟斗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烟斗好不好

    梦见烟斗,预示要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已婚女人梦见烟斗,丈夫家可能会有人去世。病人梦见烟斗,预示很快能恢复健康。男人梦见自己用烟斗抽烟,表示身体健康强壮。梦见抽屉梦到抽屉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抽屉好不好梦见自己带着烟斗去参加会议,表示你会赢得广泛尊敬,深受信任,在行业内德高望重。梦见自己去买新烟斗,或者修理烟斗,都预示近期可能会去参加婚礼。

  9. 汉武帝刘彻一共有几个姐妹?她们分别是谁?

    汉武帝刘彻一共有几个姐妹?她们分别是谁?  汉家旧典,尊崇母氏,在西汉时期,即使是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汉武帝刘彻也十分孝顺和尊敬他的母亲——王娡。  汉景帝刘启并不是王娡的首嫁,最初王娡嫁给了同村的金王孙,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金俗。后来,王娡的母亲给全家人算命,在得知...

  10. 【临深履薄】的意思是什么?【临深履薄】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临深履薄」在《汉语大词典》第11889页第8卷733★「临深履薄」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临深履薄línshēnlǚbáo《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面临深渊,脚踏薄冰。后因以「临深履薄」喻谨慎戒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