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

喜恶果报

喜恶果报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一日入城乞食,途中见一天人,散华于死尸之上,并且极其恭敬。于须臾间,又见一饿鬼,连鞭死尸。反之,坏人坏事,即为众人之所唾弃,指责而惩戒。喜恶之果报,丝毫不爽,三世因果,佛非妄言,有智阅之,不可不信!

龙女成佛的故事

龙女成佛的故事  龙女  龙女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迹,“龙女”,大家都这样尊敬的称呼她。  小小年纪的龙女...

往生梵天的 ...

往生梵天的...与其百年间每月供养成千上百的祭祀,不如顷刻之间供养修行的人,>如是供养,胜过百年的祭祀。>舍利弗的叔叔是一位婆罗门,有一次,舍利弗问他,有没有做过任何的功德。他的叔叔回答说,他每个月供养裸身的苦行者,希望将来能往生梵天。舍利弗告诉他说,他的老师们并不了解往生梵天的...。说完后,舍利弗更引领叔叔去见佛陀,并请求佛陀开示确实可以使人往生梵天的佛法。

率徒事佛——舍利弗和目犍连

一个叫舍利弗,一个叫目犍连,两人都有一百名弟子。>舍利弗听了这段偈语之后,茅塞顿开,心志已脱尘事牵缠,清澈得好象深山的泉水,心中甚是欢喜。>了悟了佛法,舍利弗连忙回到住处,目犍连见他回来,面容安详,六根清静,就问他是否得了真道妙法,舍利弗就把今天所遇之事,详细说给他听。>目犍连听完这件事和这段偈语,也觉得清静法眼。

了解正法甚难 (舍利弗和大目犍连)

了解正法甚难误认非法为正法,误认正法为非法,抱持邪见的人,永远无法了悟正法。但删阇耶拒绝了。>优婆提舍和拘律陀就和他们众多的弟子一齐出发去找停留在竹林精舍的佛陀,并加入僧伽为比丘,拘律陀是目犍利的儿子,所以别人就称呼他作大目犍连,而优婆提舍则被称为舍利弗。大目犍连在出家后第七天就证得阿罗汉果,舍利弗则在第十四天之后才证得阿罗汉果,他们两人就是佛陀的二大弟子。

阿含经故事选(6)

──嗏帝比丘的邪见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佛陀请人叫嗏帝比丘来当面确认,嗏帝比丘还是那样说。>二、嗏帝比丘所说的识,就是主导觉知、感受、行为、业报,也就是一般人通称的灵性、灵魂。

世尊和舍利弗前世的故事

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随其所应未得罗汉。锦尽手为舍利弗。虽见教化度于四患。往昔过去久远世时。>吾实尔大王如圣之所闻>已堕于邪径以王远吾故>王以偈问曰。尔时仙人拨劫今舍利弗是。有一天,国王有事外出,就吩咐女儿代为供养仙人。佛告诉比丘们,当时的仙人就是现在的舍利弗,国王呢就是我。

罗侯罗-密行第一

罗侯罗-密行第一人间第一幸福儿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的太子,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从此,罗侯罗失去世间上父亲的疼爱。>不过,太子出家成了佛陀,父亲一变而为老师,能令后来的罗侯罗修成圣果,这也正是天下第一的父亲哩!上自净饭王,下至释迦族所有的人等,都到城外欢迎佛陀,这中间没有参加欢迎行列的唯有耶输陀罗和罗侯罗。她想以罗侯罗为缘,或能打动佛陀的心,对她增加一些情意。

佛影免灾

佛影免灾佛在祗桓精舍广行度化。鸽子惊骇之下,飞到佛的影子中,鸽子顿感恐怖尽除,安然无声。佛走过后,舍利弗的影子印在鸽子身上,鸽子又惊骇地叫起来。佛又对舍利弗说:“你观这支鸽,它夙世因何种原因失去人身,成为鸽子的?”舍利弗入俗命智三昧,观得此鸽在八万大劫前一直是鸽子。

学舌

学舌>>从前在舍卫城中,有一个大富翁,家里十分富有,广积金银财宝。>>摩诃罗回到寺庙,想起当天的事,觉得很懊恼,心想:“为什么舍利弗能得到那两块好布,我就得不到呢?对了!舍利弗之所以得到,是因为他念的偈语,获得富翁的欢心,富翁才给他好东西。我应该把这首偈语学来。”>>舍利弗也不知道摩诃罗想学这段偈语的真正用意,便教给他。叫出仆人,把摩诃罗打了一顿,赶出门去。>>摩诃罗一步三停,好不容易才回到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