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蒋介石或不必对立:美苏制止内战? 蒋介石与...(资料图)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08年第5期,原题为:斯大林的“反复无常”与国共战局的起伏斯大林希望看到以蒋介石为核心的“联合...”1945年6月,第11~12期《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称:战后中国必须有一个“由战时所有民主党派、团体和组织所加强的国家民主阵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独立的和民主的力量”。4~5月间,斯大林两次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谈话,
张学良如何看待 ... 的失败:蒋介石专用奴才 正因张学良具有不同常人的经历和地位,决定他谈...为什么打不过...,有其特殊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张学良在分析...打不过...的原因时,对此有着深刻的论述。张学良指出,...的军队靠“彼此的感情”维系。张学良认为...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就是因为...顺应了民意,并且说到做到。
重庆谈判时 ... 和蒋介石“同居”的一天两夜 1945年9月重庆...(左)与蒋介石在庆祝日本投降的宴会上相互敬酒(资料图)...要去陪都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消息一传开,就像一阵狂风刮过了黄土高原,人们的心头再也无法平静。...没有理会“脾气”问题又问道。晚七时许,...、周恩来、王若飞和陈龙、龙飞虎、舒光才等人乘坐蒋介石派来迎接的几辆小汽车,前往蒋介石的官邸——林园。因为蒋介石最近正在鼓吹什么“新生活运动”,宴会的酒食饭菜安排得极为普通。
宋美龄为何屡次拒见丘吉尔:对中国有意蔑视 但是宋美龄对于是否访英,却迟迟未作决定。因为宋美龄虽然喜欢英国文学,但对于日本侵华以来英国的表现一直让人失望,所以对英国人没有信心。宋美龄出席会议,亲眼目睹了蒋介石与英国代表驻印度总司令韦维尔的争执过程。罗斯福也竭力劝诫丘吉尔不要过于轻视中国的作用。
周恩来如何评价蒋介石:战略较高明 战术拙劣 拿破仑的战术需要极大地依靠士兵的高昂士气和战斗精神,依靠必胜的意志。蒋的军队被消灭了。在这次陕西战役中,蒋介石命令陈诚将军派两个师进攻红军并歼灭他们。陈诚是个比较高明的战术家,他拒绝这么做,怕遭伏击。我们截取到他给蒋介石的复信。对南京说来幸运的是,蒋介石并不经常亲自在前线指挥,原因之一,是他不会骑马。蒋介石是一个较高明的战略家,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
吴铁城“以三寸不烂之舌”为蒋介石拉拢张学良 吴铁城至沈阳后,即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缠住张学良不放,向东北军政当局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伐交”。吴铁城及时把握住了张学良这种矛盾心理,建议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迫其举办生日宴会,以便本人利用这一机会,再次向张学良展开新一轮的攻势。对于蒋介石的关怀,张学良不能不有所表示。看到吴铁城在沈阳游说得很有成效,蒋介石决定加派自己的盟兄、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张群,捧着特任状和印信到东北会晤张学良。
张学良对蒋介石没好话:想当皇帝却没有魄力 张学良与蒋介石(资料图)编者按:2002年6月5日,张学良的一部“口述历史”在尘封10年之后终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第一次同读者见面。甚少人受到张学良的欣赏,在这少数人中,周恩来属第一名。张学良口述历史最具可读性的就是他对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的看法。除了蒋介石,不少人被少帅点名,但对宋美龄并无微词。张学良说,孙夫人宋庆龄曾责怪他“为什么还不反蒋”!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并非感情用事 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央。在蒋介石承诺“决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后,国际国内反响极其强烈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1936年12月25日下午,人们难以预料地戏剧性的一幕突然出现了,张学良在未告知...中央代表周恩来也未事先取得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将领同意的情况下,断然决定亲自乘飞机陪同蒋介石回南京,并于当日抵达洛阳,26日到达南京。
黄埔军校早期陷钱荒 廖仲恺被迫向军阀要钱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成立,这是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在开学典礼上。6月16日,黄埔军校第一期正式开学。由于...财源严重不足,廖仲恺常常不得不向客军军头要钱。廖仲恺死了之后,黄埔军校送他一个匾叫“党军师褓”,就是因为实际上黄埔军校是廖仲恺办起来的,蒋介石坐享其成。李吉奎称,对于苏联给了黄埔军校多少钱,他并没有具体结论,但较为倾向于相信鲍罗廷的说法。
宋美龄惟恐蒋介石大权旁落:绝不“休假治疗” 蒋介石这天的精神不错,他呼唤值班的台北荣民医院护士罗小姐。“总统”座车向来稳妥安全,故而蒋介石、宋美龄坐车从不系安全带。宋美龄疼得在车里哇哇大叫,她的脖子和双脚受重创,幸未骨折。两三个月后,荣民总医院心脏科大夫为蒋介石作健康检查时,发现了蒋介石心脏大动脉发出不寻常的杂音,证实其心脏主动脉瓣膜,可能在车祸中受伤而未及时察觉。蒋介石写这段文字时,笔力仍然遒劲,可见当时他的精气神尚称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