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蒋介石与...(资料图)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08年第5期,原题为:斯大林的“反复无常”与国共战局的起伏斯大林希望看到以蒋介石为核心的“联合...”1945年6月,第11~12期《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称:战后中国必须有一个“由战时所有民主党派、团体和组织所加强的国家民主阵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独立的和民主的力量”。4~5月间,斯大林两次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谈话,

蒋介石与 ... (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08年第5期,原题为:斯大林的“反复无常”与国共战局的起伏
斯大林希望看到以蒋介石为核心的“联合 ... ” 1945年6月,第11~12期《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称:战后中国必须有一个“由战时所有民主党派、团体和组织所加强的国家民主阵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独立的和民主的力量”。4~5月间,斯大林两次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谈话,称蒋介石是“无私的”,是“爱国者”,但应在政治上对 ... 让步,以求得军令的统一。斯大林还表示,不能认为中国 ... 人是真正的 ... 人,苏联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帮助中国 ... 人。 同美国一样,莫斯科也希望看到一个在蒋介石统治下的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显然,斯大林认为在中国出现的应该是以资产阶级政党为核心的联合 ... 。但中国 ... 的主张与此不同。 ... 在《论联合 ... 》中提出的 ... 的一般纲领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即 ... 领导的联合 ... ,推翻 ... 的 ... 。莫斯科对此十分了解。然而, ... 当时似乎并不清楚斯大林的主张。 ... 在 ... 七大的最后报告中指出,“国际无产阶级长期不援助我们”,因为“没有国际援助”,就要“学会自力更生”。不过,从意识形态的角度, ... 相信“国际无产阶级的援助一定要来的”。所以,尽管早在6月就听说了有关中苏条约的内容,但 ... 不相信莫斯科会“承认蒋介石是中国唯一的领袖”。
莫斯科下达“不许革命”的禁令 对于延安来说,苏联出兵东北是突如其来的消息,更使 ... 惊喜的是日本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似乎为 ... 提供了一个与蒋家王朝争夺天下的天赐良机。 ... 一度认为,通过武力的较量立即实现 ... 的主张可能是最佳选择。 1945年8月9日苏联兵分三路进入东北, ... 中央立刻意识到这有可能导致日本投降,第二天便指示各中央局和中央分局:“在此历史突变之时,应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敌、伪进行广泛的进攻,迅速扩大解放区,壮大我军,并须准备于日本投降时,我们能迅速占领所有被我包围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交通要道,以正规部队占领大城及要道,以游击队民兵占小城。”中央还指出:“不怕爆发内战,而要以胜利的内战来制止内战和消灭内战。” 显然, ... 的战略是利用苏联出兵和日本投降造成的权力真空,控制广大的原日伪占领区,准备夺取中国的半壁河山。 远在大后方的蒋介石面对突变的形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缓兵之计,就在中苏条约签字的当天即8月14日,他电邀 ... 赴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周恩来一眼看出蒋“请毛往渝全系欺Æ”。20日蒋再次来电催促, ... 仍不为所动,继续抓紧进行部署。 ... 一方面命令晋绥和晋察冀部队配合苏军“夺取张家口、平津、保定、石家庄、沧州、唐山、山海关、锦州、朝阳、承德、沽源、大同”,一方面针对华中局打算在上海发动武装起义的报告答复说:你们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彻底执行此方针,并派我军有力部队入城援助。其他城市如有起义条件,照此办理。” 就在 ... 积极部署,准备夺取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大部分地方政权的关键时刻,10月20或21日,莫斯科给 ... 中央发来电报,指出:中国不能打内战,否则中华民族就有被毁灭的危险, ... 应赴重庆进行和谈。在斯大林看来, ... 拒不和谈而坚持武装夺权的方针,必将导致远东局势的紧张。斯大林既不相信 ... 的军事实力,也不了解 ... 的最终目标,但他知道一点:无论中国内战结局如何,都会破坏业已签订且为莫斯科得意的中苏同盟条约及苏美共同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从而给苏联在远东的安全和利益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 ... 必须像西欧各国 ... 一样,在蒋介石领导的“联合 ... ”框架内寻求和平与稳定。 对于来自莫斯科的“国际援助”, ... 固然没有抱多大希望,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斯大林会下一道“不许革命”的禁令,这不啻向 ... 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 不得不改弦更张。21日, ... 中央致电华中局,取消上海起义计划。23日,蒋介石第三封电报再邀, ... 次日答复,周恩来先去,他本人“准备随即赴渝”。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蒋介石国共内战中国近代史历史斯大林日本投降世界大战抗日战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