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的人生观 禅门的人生观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会。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赵州禅师和信徒的一番对话,信徒不能彻悟,赵州禅师只能怪他没有佛性,但赵州禅师又感叹说:人,并不缺少佛性啊!禅思禅悟禅的人生观,当提起的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
佛陀也有苦恼 佛陀也有苦恼赵州从谂禅师道行高洁,有“古佛”之称。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道:“佛陀有苦恼吗?”赵州禅师还是干脆地回答说:“有!”信者还是不开窍:“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赵州禅师耐心地解释说:“已经超越,已无苦恼。”人性只有通过苦难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精神价值。
什么是禅?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禅理来自生活 禅理来自生活禅,其实非常简单,即使你并没有真正懂得禅理,而你在举手投足之中却处处体现了禅理,那么不要刻意地寻求禅,禅就在生活当中,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处处都是禅。只有寓禅于行住坐卧的生活之中,才能体悟真正的禅趣!自古以来,许多禅师都非常注重在生活中开示弟子,在生活中常常都可以领略他们风趣诙谐的禅风,赵州禅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前有一位云水僧,他听说无相禅师禅道高深,便来找其论禅。
我不是佛 我不是佛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师论辩,有一天问禅师道:>“佛陀慈悲,普度众生时总是恒顺他的心愿,不违众生所求,不知是不是如此?”赵州当头大喝说:“我也不是佛。”赵州禅师温和的说道:“我打你就如不打你!”秀才是知识份子,禅师是体悟真理的圣者,知识份子不是体悟真理的圣者的对手,尤其是赵州禅师,他的禅风活泼捷巧,干净俐落,随便一言,让你无法招架。
赵州“吃茶去” 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吃茶去”是禅门的一句著名的偈子,出自禅宗历代祖师语录——《五灯会元》。《五灯会元》载: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院主感到疑惑不解,就问从谂禅师:“为什么到过这里和没到过这里的人都要吃茶去呢?”
大德故事:赵州禅师:我面何如佛面? 有学僧请示赵州禅师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解释?”学僧听偈后仍然不解,赵州禅师又说:“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学僧还是不明白,问道:“禅师!我请问您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呀!”空不是没有,虚空能包容一切万物,因此经上说“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64 艰难一忘 64艰难一忘赵州禅师问沩山灵佑道:“什么是历代禅宗祖师的意图?”有一次,赵王请赵州禅师说法,赵州登上说法宝座,开始诵经。他不是与人随便唱反调,禅者要超越对待,而且要做到一个“忘”字,忘你、忘我、忘情、忘境、忘是、忘非、忘有、忘无,“自古艰难在一忘”,诚信然也。
49 赵州小便 49赵州小便有一佛教信徒,问赵州禅师:“请问禅师,参禅怎样才能悟道呢?”赵州禅师被他一问,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要去小便了!”说后走了几步,又回头对那个信徒说:“你看,小便这样的小事,还要我自己去,别人不能代替。”生死大事,参禅悟道需要自己去实践、体证,父母手足,亲人朋友,谁也替换不了,从禅学来看,每个个人都是卓然独立的生命!
赵州从谂禅师行传故事 赵州从谂禅师行传故事廖峰赵州从谂和尚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卒于唐干宁四年,山东曹州人,俗姓郝,从小在本州的扈通院出家,另一说为青州临淄人。八十岁左右,众僧请往赵州观音院作住持,所以,世称赵州从谂禅师。《景德录》载,赵州离南泉后,游历过黄檗(希运禅师,嗣百丈。赵州禅师听到后,乃出院迎接。赵州禅师才下宝辇,王便设拜,请师上殿,正位而坐。是时赵王礼奉,燕王从幽州赶来,身着朝廷命服,具威仪迎接赵州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