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后人今何在?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一生为革命事业,席不暇暖,耗尽心血。他为改造中国,奋斗三十年,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去世,享年58岁。如今,时光荏苒,已近百年,他的子女后代们现状又是如何呢?孙中山先生与原配卢慕贞女士共育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先来说说他的两个女儿,即长女孙娫、次女孙婉。两个女儿均出生在他流亡海外之时,虽然未能对女儿尽养育之责,但他对女儿却倾注了深沉的父爱。

一代名相张居正,是如何一步步的走上政治舞台的?

然而张居正的改革建议,石沉大海,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两人一起谋划,起草了嘉靖皇帝的遗照,次日清晨,当朝宣布。隆庆6年,隆庆皇帝病逝,遗命高拱、张居正、高仪共同辅佐太子朱翊钧,即历史上有名的万历皇帝,此时只有10岁,无法处理朝政。此时的张居正成为了这权利天平上,具有决定性的砝码。在这场权利斗争中,最终胜利是张居正。

强大的西夏:背后是漫漫375年的韬光养晦的发展之路

从663年到1038年建立西夏国,党项人依附中原王朝总共历时375年。这个正确的选择就是韬光养晦政策。半年后,党项人首领拓跋思恭带领军队在长安城外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激战,史称东渭桥之战。三百多年的和平发展,让党项人从一个弱小的部落,成长为割据一方的政治势力,韬光养晦政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袁世凯为什么能在 ... 当12年的太上皇?

袁世凯出身官宦世家,其叔祖袁甲三道是光十五年进士,历任兵部侍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中履历战功。袁甲三袁保庆对袁世凯的期望非常大,做官的同时最大的任务就是监督好袁世凯读书,希望将来能走向仕途。但是袁世凯不是学...料,参加了两次科举,乡试都没有通过,令袁家很没面子。

冯玉祥给段祺瑞送南瓜,给吴佩孚送清水,两个人只能笑呵呵收下

不过段祺瑞自我标榜为人清廉,不准门房收门包,自己也不收礼。根据段祺瑞管家王楚卿回忆,当时给段祺瑞送礼的人不少。不过随着陆建章被陕军击败,从陕西仓皇逃走失势以后,被视为陆建章系统的冯玉祥也是逐步被边缘化,一度还被段祺瑞免去旅长职务。只是冯玉祥这次送的礼物比较奇葩,是一个大南瓜。段祺瑞看到这个大南瓜却表示非常满意,第一次照单收下,不退回。

此女13岁进宫,26岁当上皇后,皇帝因她去世不愿再册立新皇后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一共有过12个皇帝,其中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大统的是道光皇帝。道光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拥有很多后宫佳丽,不过能够经常得宠的却只有几个。孝全成皇后很幸运地成了其中之一,她出生于1808年3月24日,属于钮祜禄氏,算是正宗的八旗子弟,不过她们家却并没有太大的权势。按照清朝当时的规矩,八旗女子必须经过皇帝选秀才能成婚,所以年仅13岁的钮祜禄氏,参加了道光皇帝第一次大规模选秀活动。

他在抗战初期指挥的这场战斗,竟被不少国家写进 ... 教科书

刘伯承元帅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刘伯承改任第一二九师师长。9月30日,他亲率第七六九团作为先遣队出师抗日。行前,八路军交给第一二九师的任务是,向原平县东北山地挺进,侧击日军后方,配合...军组织忻口防御战役。根据任务,刘伯承设想了初战的打法。火车由太原开往五台县东冶镇的途中,他向第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讲述了忻口战役的态势,指出完成侧击任务的关键是要大胆果断,打敌侧背。

清朝中后期出现了4位铁帽子王,但仅有一人实至名归,后积劳而逝

自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历代王朝都严格执行这条利在千秋的条款,毕竟汉朝早期的事情,后代帝王们都看得很清楚;但凡事也有例外,比如在清朝时期,就存在世袭罔替的王爵,这也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了,而且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但在整个清朝296年中,却也仅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为清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勋的王爷。而在之后的两百多年中,却仅仅出现了四位铁帽子王,可见想成为铁帽子王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