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出访海外,万国来朝 从郑和远航的规模与形式看,他不仅负有外交目的,还有政治和军事的用意:必须让海外诸国相信,明帝国有足够对抗任何强大政权的能力。明成祖当燕王时,即与蒙元势力进行过多次交锋,对这种威胁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通过郑和下西洋,发展和南边诸国的友好关系,正是为了贯彻他的这种战略意图。
郑和是太监吗?怎么还能有后裔呢? 郑和是太监吗?怎么还能有后裔呢?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打下云南,把刚满10岁的三宝掳进军中,后来又送给燕天朱棣,于是三宝就成了燕王府的一个小宦官。 三宝聪明好学,有智谋韬略,...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古代科学航海的典范 郑和“舟师”七次远航西洋,遍访了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艰苦的远洋航程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与其在调度船队过程中充...
郑和的资料 郑和的资料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 *** 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 *** 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 *** 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
解密: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曾征服过哪些国家? 在中国古代文明构成中,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一样,亦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外来文明的交往中,海上通道与陆上交通都是主渠道。与沙漠和草原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一样,海上丝绸之路因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时兴时衰。在古代中国,明初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
祖法尔:西行航线中的郑和船队 祖法尔:西行航线中的郑和船队 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撒拉拉”是个相当陌生的名字。6月14日下午,在从首都机场出关时,工作人员也紧盯着机票上的目的地好几秒,毫不掩饰自己的疑惑:“你去那儿干什么?”从阿联酋的迪拜转机时,...
大航海时代:帝国兴衰的缩影 大航海时代:帝国兴衰的缩影 600年,作为明帝国首都的南京曾经亲眼目睹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庞大的宝船队七次从南京龙江关缓慢地驶入长江,借道太仓附近的浏河口进入波涛汹涌的东海,然而这些奠定了明帝国15世纪海上霸主地位的行动...
第七讲 蓝色海疆与白银资本 在蓝色的海岸线上,这个王朝的所有特点都真实地展现了出来,无论是优势还是弊端。据此可知,促使明成祖朱棣决心派其亲信郑和率队下西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怀疑被赶下台的建文帝逃亡海外,为寻找其下落,消除这一政治隐患;第二,耀兵异域,以示中国之富强,进而壮大明成祖朱棣本人之声威。宣宗诏谕下达后,郑和并未立即成行。
揭秘明朝郑和出使西洋的三大历史原因 揭秘明朝郑和出使西洋的三大历史原因 照《明史》所记,郑和依附的皇帝,从前称为燕王,到京都发动叛变,自立为皇称成祖,改年号为永乐。当时被篡位的惠帝削发为僧,亡命海外,一说是暴病而死,但是尸首不见。成祖总是寝食不安,所以就委派郑和到海外缉访,这是最为大家熟悉的原因。据周钰...
明朝历史常识与重大历史事件简介 东厂只对皇帝负责,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不必经司法机关批准。明英宗还授权太监审理囚犯,宦官从此又插手司法。明成祖朱棣从发动“靖难之役”始,为“刺探宫中事”。东厂直接对皇帝负责,其掌印太监官衔叫“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到明朝末年大约之数总在几十万之众。嗣皇帝即位时如没到结婚年龄便要举行大婚礼,并册封皇后。明英宗正统时又制定了完善的大婚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