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那么,朱棣为什么让郑和下西洋呢?下西洋的动因是什么呢?> >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的六月十五日,历史铭记了这一天,同时也记住了这一天的第一主角——郑和。因为,他要率领着世界上第一支由两百余艘舰船和两 万七千八百多名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向未知的海洋出发了,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这支船队将泛海南下到福建的长乐候风,等到冬天东北季风吹起,云帆交 挂时,他们就要起航。> >   众所周知,这次出航的领袖是一位太监。在世人的印象中,太监在明朝就是以祸国殃民为能事,没有其他作用。可是, 郑和却做出了惊世之举。其实命运就是这样,它对每个人都很慷慨,它会给每个人机会,只要能抓住并加以利用,就有可能流芳百世;同时命运也爱开玩笑,说不准 就会让人遗臭万年。郑和的运气出奇的好,他被命运眷顾了,且是可以流芳百世的眷顾。> >   但是仅有命运的眷顾是不够的,流芳百世的关键是自 己能够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并趁机改变自己的人生,甚至改变世界。历史选择了郑和,郑和也以自己的成绩回报了历史。柏杨先生说:“郑和是中国第一位海上 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   确实,所有的成功者都有类似的经验,而所有的失败者都有各自不同的借口。面对历史的选择,像张骞一样,郑和,已经准备好了。> >   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出生于云南一个 ... 家庭,当过僮仆的他,是马哈只的儿子,只有一个小名“三保”。现代学者根据《郑和家谱首序》、《赛典赤家谱》考证,郑和为元朝政治家、中亚布哈拉贵族赛典赤的六世孙,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可以说他的先祖是异常显贵的。> >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郑和被明军掳获 ... ,在军中做“秀童”。在那个还 不知道屈辱为何物的年龄,郑和便遭受了如此屈辱,是坏事,亦是好事。云南平定之后,郑和随军调往北方,他因“丰躯伟貌,博辩机敏,有智略,习兵法”,被选 送到北京燕王朱棣的府邸服役,深得燕王的喜爱。看来有可能出身于贵族的他,血液中真的遗传了贵族精神,要不然何以轻易便修得文武全才呢?这其中天赋的东西 是不容忽视的。> >   后来,在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燕王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朱棣登上皇位后对郑和更加信任。永乐二年(1404 年),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虽然在现在看来,自己的姓氏生生被别人给改了,这是让人 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在古代,由皇帝赐姓,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也许这使得郑和对朱棣的忠心比他的江山还要牢固,朱棣大概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他委以重 任,派他出使西洋,揭开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序幕。> >   无论如何,郑和是像英雄一般的出发了,因为他有做英雄的资本,首先是政治资本,朱棣这 天下之王站在他这一边,亲友团的身份够高;其次,他身后有一个世界最强大王朝的支持,经济上没有问题,不至于让自己在海上漂泊着,还要受饥饿之苦;最后, 郑和天赋高,要文能文,要武能武,又在皇帝身边,什么事情没见过,经过千锤百炼之后,也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统领几万人还是难不倒他的,至于以后 在海上的情况,也自能随机应变。> >   于是,待东风吹拂,他便号令将云帆张起,一个辉煌的中国航海时代拉开了帷幕。> >   明 成祖对他颇为信任,准备派他出使西洋。为此,明成祖十分关心建造海船。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即命福建建造5艘海船,以备下西洋之用。永乐五年 (1407年),明成祖又命改造海运船249艘。据《明史·郑和传》记载,这些船只很大,长44丈,宽18丈,可乘千余人。当时,大概只有中国才能建造出 这么大的船只。这些大船是郑和安全远航的可靠保证。> >   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七下西洋(现南洋一带),遍访亚洲、非洲30余国和地区。明成祖派郑和屡下西洋,其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对此颇有争议。> >    流传得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有的学者认为,“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 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一些学者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政治、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就 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寻找建文帝之说”难免牵强。建文帝忠厚羸弱,即使逃到国外还会有什么能耐?更何况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一两次远航也就够了,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多达七次?> >   显然寻找建文帝远不是明成祖的目的。从郑和远航的规模与形式看,他不仅负有外交目的,还有政治和军事的用意:必须让海外诸国相信,明帝国有足够对抗任何强大政权的能力。> >    首先,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急需收拾民心。明成祖夺取皇位属于“篡逆”,有悖于封建正统观念,因而受到广泛的攻击和怀疑。以至于方孝孺宁被杀“十族” 也不为他起草登基诏书。明成祖在大肆诛杀建文旧臣后,迫切需要提高个人声望。明成祖派郑和出使“颁正朔”,广施赏赉,以使“太宗文皇帝德泽洋溢天下,施及 蛮夷。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莫不尊亲,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这种“万邦臣服”的盛况,可以大大地提高皇帝的声望。这对明成祖收取民心是大有 益处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   其次,在军事上,明代初期,始终存在着所谓“北虏南倭”的压力。当时的主要威胁是北边的蒙元残余势力。蒙元 势力虽北走沙漠,但仍保留有一支相当强的军事力量。明太祖朱元璋虽屡次遣将北征,但始终未能根本解决问题。明成祖当燕王时,即与蒙元势力进行过多次交锋, 对这种威胁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北边的这种形势,使明成祖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南方。通过郑和下西洋,发展和南边诸国的友好关系,正是为了贯彻他的这种战略 意图。于是,永乐年间就呈现出这样的局面:在北边是进行一次次的大规模远征,在南边则是郑和的一次次的大规模远航。明成祖用兵于北疆,施德于南方,正是一 种威德并举的战略。郑和果不辱使命,在“下西洋”的过程中“施恩布德”,使双方的友好关系建立和增强起来。终永乐一世,除安南外,南方基本没发生什么战 争。

第五节 出访海外,万国来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10.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随机推荐

  1. 难兄难弟造句

    难兄难弟造句   1:这两位兄弟品学一样好,真可说是难兄难弟。   2:在宏观经济遭遇寒流的背景下,楼市与股市俨然成为了一对难兄难弟。   3:咱们俩,一个感冒,一个胃痛,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似的。   4: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处境同样恶劣,命运同样乖舛。  ...

  2.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参考一:茶叶起源与发展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东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则把饮茶视为清廉节俭的象征。《茶经》分述茶的起源、采制、烹饮、茶具和茶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茶树起源地总述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3. 白起、项羽都坑 ... 了20万士兵?为什么一个被称人屠一个却没人说是非?

    为什么一个被称人屠一个却没人说是非?白起可谓是秦国的战神般人物,但是却因为坑...了二十万赵军而被后世唾...。>>白起坑...赵国二十万士兵的故事发生在长平一战中,其实倘若真的进行统计的话,在这场战役之中去世的赵国士兵可能要高达45万。白起斩首了25万的士兵,然后俘虏了20万的赵军。而这样的举动,与白起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因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坑...了一些原本不该死的人。此时的白起倘若有不好的举动,便会引来众人的声讨。

  4. 因果论

    因果论第一章六因一切有为法。此宗立六因四缘五果。论定原因结果之规则。一大为因,他三大为果。同一果俱有因者,有为法中,展转有力,同得一果,名俱有因。因果相似,名为同类。此因所得果,名等流果。因果异类而熟,名为异熟。经部宗义,由因变异,而果方熟,是异熟义。因之与缘,非无有异,因是亲称。除能作因,五因取果,唯于现在。由此二因得俱生果,正取果时亦与果故。异熟因惟过去与果,异熟果不与因俱及无间生故。

  5. 造墓時設反盜層活殺盜墓人,盜墓更有一套,墓室發現一批盜墓工具

    中山懷王劉修墓的發現本文作者倪方六提到金縷玉衣,不少網友可能就會想起河北滿城漢墓,墓主中山靖王劉勝夫妻都穿着這種殮服。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是中國考古首次發現,而且十分完好,所以引起轟動。劉勝的金縷玉衣是1968年出土的,不可多得。誰想5年以後,劉勝的後代、中山懷王劉修墓被考古發掘,又出土了一件金縷玉衣,質地比劉勝的還好,是當時皇帝賜的,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山王金縷玉衣(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劉

  6. 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经典名言、名言名句

    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我也是很幸福的。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主席收到他的来信,立刻从稿费取出300寄出

    随之而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掀起了全国热潮。其中知识青年达到129.28万人,占全部下乡人数的65.6%。其后几天,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连续不断大量报道全国各地热烈响应“毛主席号召”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情况。加上“文革”结束后陆续下乡的有260.04万人,共1662.7万人。“文革”结束后,中央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10日,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面临着重大转折。

  8. 肥头大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éitóudàěr【解释】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出处】【例子】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得肥头大耳。(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反义词】尖嘴猴腮【相关】百度“肥头大耳”

  9. 鼻塌唇青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ítāchúnqīng【解释】形容脸部伤势严重。【出处】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简直不成模样。”【例子】无【相关】百度“鼻塌唇青”

  10. 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_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什么意思

    历史认知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足够了。出行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建议有风,延后再出发。怀孕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预示生女,春占得男。恋爱中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说明因年纪差距大,父母不同意,只有顺其自然了。做生意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代表过刚有碍事业财利,宜多反省,待人和为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