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 “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不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据“诚轩古钱、银锭“2010年11月16日北京拍卖会图录第85页“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华夏国拍2010年秋拍会
金代遗珍叶县文集出土瓷器 金代遗珍叶县文集出土瓷器叶县文集遗址位于河南省叶县常村乡文集村,是近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抢救性发掘的一个重要文物保护项目。其中有4个窖藏坑出土瓷器达90余件,连同铁器、陶器在内计有lO0多件。H1104出土的两件瓷碗均在口缘部位包镶银边,只是银皮已经脱落,但痕迹十分明显。叶县文集遗址的这次发掘,显然得益于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规划,为研究中原地区宋、金、元代瓷器开辟了另一条渠道。
访著名中国钱币专家马传德 访著名中国钱币专家马传德如果你问谁是瓷器收藏大家,得到的回答可能有古人,有近代人,有当代人。他就是钱币大师马定祥的次子、拍卖场上最叫座的马定祥专场的主人:马传德。1940年,中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中国泉币学社在这里诞生。“我父亲是中国泉币学社中年龄最小的。”照片原件已由马传德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当时经营和兼营钱币买卖的商铺有lO家左右,最著名的当属戴葆庭的源昌钱庄和马定祥的祥和泉币社。
泉坛名人——顾烜与《顾烜钱谱》 泉坛名人——顾烜与《顾烜钱谱》中国从司马迁作《史记》而下,史书中往往专门列有“平准书”或“食货志”,其中大都论及当时的货币,但这些都是从货币史、币制史的角度来写的,既不研究各种钱币之选材、重量、形态、制造、纹饰、文字,也不研究货币如何能耐用、怎样可防伪,因此这些并非是钱币学专著。顾烜所撰《钱谱》集中体现了中国钱币学初创阶段的学术成果。顾烜在学术上的贡献莫过于他编著的《顾烜钱谱》。
泉坛名人——蒋寿銈的东北泉缘 泉坛名人——蒋寿銈的东北泉缘蒋寿銈字伯埙,江苏省吴县人,他多年在邮政部门供职,对邮票艺术及其收藏造诣颇深,曾为《新光》集邮杂志的编委之一。但人们一般多不知晓蒋先生与大连泉界与东北泉界及...、日本的同行也颇有缘份,曾十分积极参与这些地区各个泉会的相关活动。蒋寿銈先生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加上述各泉会的活动,广交了朋友,扩大了影响,为中国货泉整理研究做出了贡献,我们特草此以志其事。
泉坛名人——周铁衡与《清钱轶录》 泉坛名人——周铁衡与《清钱轶录》“予久居塞北,学识浅陋,搜罗费力,敝帚自珍。就近三十年所罗致,有关清史者,一一载入。但他谱已载者本册不载。间有一二载者,皆系头炉,或系官私试范之钱,否则不取。恐日后翻砂仿铸,尤易乱真,巨眼莫辨,贻误将来。况祖钱、母钱、象牙钱系钱中星凤,宝藏、军饷、竹钱筹尤属寥寥。毡拓成册,籍资流传”。这是周铁衡先生《清钱轶录》序中的一段文字。
泉坛名人——倪模及其治学精神 泉坛名人——倪模及其治学精神一、生平及主要成就倪模,字迂存,号韭瓶,又号预抡,安徽望江人,为乾、嘉时期著名钱币学家和图书校勘家。对于先人,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只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倪教授的成就,与他这种苦学终身,淡泊宦途的精神是分不开的。⑩足见对倪模评价之高。
泉坛名人——钱币学家李佐贤 泉坛名人——钱币学家李佐贤李佐贤、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县人。之后,陈介祺则以“孝建四铢”拓本一册寄李佐贤。李佐贤每得古泉,随时分类嵌置板上,装套如书,极为珍视。此书历经三十七年之多,凝聚了李佐贤毕生心血。同治十二年李佐贤与鲍康同辑《续泉汇》十六卷,补九百八十四品。《古泉汇》是我国钱币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古泉汇》着重记述了古钱币的铸造和文字的变化,是研究古钱学的重要资料。
泉坛名人——彭信威及其《中国货币史》 泉坛名人——彭信威及其《中国货币史》彭信威先生病故于一九六七年。对于一位默默耕耘而有成就的学者,人们是不会忘记的,其名著《中国货币史》至今仍受到重视,也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至一九六二年,又完成生前最后一次的七十七万字的增订稿工作,即一九六五年三版《中国货币史》的底本。唯彭著《中国货币史》初版,收货币图版九十一幅之多,及至第三版增到一百二十二幅图版,均按货币原大影印。
泉坛名人——施嘉干与其珍藏钱币 泉坛名人——施嘉干与其珍藏钱币1998年7月,著名钱币收藏家施嘉干先生的夫人董逸新女士及其子女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施先生生前收藏的钱币4086枚(件)。据他的家人回忆,施先生甚至连出国时的一点费用也尽量节省下来,用于购买钱币。施嘉干先生旧藏钱币中有一枚有芒纹的上海一两银币、齿边,铸作相当精制。这次在董逸新女士及其子女捐赠的施嘉干先生旧藏钱币中,发现有一枚三钱六分的陕西光绪银币,可说是补了上海博物馆收藏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