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金代遗珍叶县文集出土瓷器叶县文集遗址位于河南省叶县常村乡文集村,是近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抢救性发掘的一个重要文物保护项目。其中有4个窖藏坑出土瓷器达90余件,连同铁器、陶器在内计有lO0多件。H1104出土的两件瓷碗均在口缘部位包镶银边,只是银皮已经脱落,但痕迹十分明显。叶县文集遗址的这次发掘,显然得益于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规划,为研究中原地区宋、金、元代瓷器开辟了另一条渠道。
金代遗珍叶县文集出土瓷器
叶县文集遗址位于河南省叶县常村乡文集村,是近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抢救性发掘的一个重要文物保护项目。2006年5月至2008年l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局、叶县文化局对文集遗址被南水北调主干渠占压部分进行了较长时间与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1300平方米。
该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自L而下大致可分为5层,历史年代前后纵跨唐、宋、会、元、明5个朝代,尤以金代这里最为兴盛与繁华,其遗迹、遗物也最为丰富。从其文化内涵分析,这里是一个农村集镇遗址,该集镇从唐代开始形成,至金代达到顶峰,经元代逐渐衰落,至明代后期废止。曾是当地较为繁华的以澧河码头为主的农村商品集贸市场。
从整体布局看,文集遗址以一条从唐代后期即已开始使用的自西向东横贯遗址中郜的东西向道路为中轴,其他遗迹分别沿此道路(即街道)的南北两侧依次排列。这条道路在发掘区的中部向南分出一个岔道,直达汝河北岸二级台地的断崖边缘,很有可能是通向河边码头的通道。所有房屋基址多沿道路(或称街道)两旁而建。从周边灰坑出土大量的砖瓦残片可以看出,这些房屋有不少是砖墙,也有一些是土坯墙;屋顶大多为茅草房,有一部分为瓦顶房屋。
文集遗址共发现各类遗迹近1500个,计有房基、火膛、火池、地灶、水井与窖藏坑、池塘等。其中最为重要的遗迹,应当是5座保存较好的较人型房基,5个储藏有瓷器、铜钱币的窖藏坑等。窖藏坑大多位于房屋基址之内或其附近,大多是口小底大的竖穴圆形坑,并有少数为方形坑,还有一种带有地道式洞室。其口、壁、底加工比较规整,有的还用火烘烤过。许多窖藏坑都是子母坑,也就是在坑内底部或另挖一个小坑——子坑,子坑内大都放置有一只或几只用来盛装物品的瓷缸、瓷盆或陶盆等。其中有4个窖藏坑出土瓷器达90余件,连同铁器、陶器在内计有lO0多件。有一铜钱窖减坑内出土满满一大缸铜钱,估计有800多公斤,绝大多数是北宋钶司钱,也有南宋与金代铜钱。其他一 窖藏坑出土有瓷器、铜钱币、铁锄、铁鏊、铁桶箍等器物,数量不等,品种也不尽相同。在这批窖藏坑所出瓷器中,尤其以三件套保存完好的配有盏托、盏碗与盏盖的茶盏更为引人注目。
该遗址大约有2O余个窖藏坑,其年代大多属于金代,最晚可能迟至金末元初。在这些窖藏坑中,瓷器大鄙以 ... 精良的钧瓷、青瓷、白地黑花瓷器为卜,而民间常用的普通白瓷器较少,没有发现熙瓷器。推测其中大邮分瓷器都应是当时专供销售的商品。至于窖藏坑遗留下大量瓷器的原因,无疑与当时南宋与金王朝历年不断的战争有关。试想当南宋军队越过淮河,进攻到汝河流域的时候,居住在汝河支流——澧河岸边小镇的金朝腊民或商户必然弃家而逃,临走时定会将一些自认为较珍贵的生活用品埋藏起来。一些主人一去不返,于是留下了这么一批又一批储藏有完整瓷器的窖藏坑。至于金末元初窖减坑内遗留的瓷器,则有可能是元朝军队来袋金朝汝河流域时的产物,依然可视为金代瓷器,虽然可能刚刚进入元代纪年。
此次出土遗物中完整或较完整的器物有2300余件,以其质地的不同,可分为陶、瓷、三彩、铁、铜、银、玉、石等八大类。其中瓷器数量最多,大都是生活用器皿。以釉色的不同,可分为白、黑、青、钧、酱色五种,其中自瓷占绝大多数,黑瓷、酱色瓷次之,青瓷与钧瓷数量较少。据不完全统计,瓷器的器型计有碗、盘、钵、盏、盂、瓶、灯、执壶、尊、盆、缸等器皿类,此外还有瓷俑、绞胎球、玩具等。就其装饰技法来看,计有模印、刻划、绘花三种,装饰花纹的种类计有三彩、白地黑花、红绿彩、青花等旧种。比较典型的瓷器品种有白釉瓜棱盂、葵口碗、菊瓣纹碗、斗笠碗、黑釉I 黄线执壶、三彩枕与灯、白地黑花碗与盆等。在儿个金代的人灰坑里,有不少白瓷碗的圈足内墨书有姓氏或人名,如李、张、杨、朱、马三等,共内容各不相同,推测可能足瓷碗使用者的姓或名。此外,在一件碗内底部还发现有“都务”“都”等字样的墨书题款。这些记载可能与本遗址在某一时期的用途密切相关。
叶县文集遗址所出瓷器大都是民间用瓷,而且没有专门用作装饰的观赏瓷器,但是其中也不乏精品,尤其是几片仿自清凉寺汝窑的青瓷片十分引人注口,另外还有两件满釉支烧的青瓷盘与张公巷窑所出瓷器的釉色十分相似。这些瓷器大都是青瓷器,具有密集的小而匀的开片,即所谓“冰裂纹”,其底部的支烧痕只有芝麻籽火小,俗称“芝麻钉”。
H444窖藏坑出土有一套钧瓷茶盏,计由浅盘式盏托、上隆式子口盏盖、近直壁圈足盏碗三个部分组合成套,非常精巧典雅,是较为高档的瓷器。H1104窖藏坑出土有一对钧瓷茶盏,其盏碗的形制与H444所出基本相同,但形体稍小且器盖下凹如小碟形,虽然没有前者 ... 精致,但也相当不错。H444出土的多个完好无损的薄胎青瓷碗与钧瓷盘 ... 十分精致,釉色均匀柔和美观,都是难得的瓷器精品。H1104出土的两件瓷碗均在口缘部位包镶银边,只是银皮已经脱落,但痕迹十分明显。其中一件为钧瓷碗,另一件为建窑黑釉瓷,都很精致美观。此窖藏坑出土的一件十分精美的钧瓷洗,其形制之特殊不见于传世与发掘品。器为圆形,直口,尖圆唇,浅腹,微弧壁,平底,口部一侧有短流,流口上有一横粱,流的下方腹壁上附有一环形小。整体来看,近于战国时期的铜匜。
H1104出土的一件三彩方形粉盒十分精美华丽,盒的四面与盖面都绘有精美的白鹅戏水与花卉纹图案。出土时盒内存留不少白色粉末,可能是女性的化妆用品。H1104所出菊辨纹钧瓷碗,与1978年长葛石固金代窖藏坑所出较为近似,人气而美观。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件瓜棱形钧瓷注子与一件钧瓷盖罐,小巧精致,让人爱不释手。这些较为高档的器物,应是卖给达官贵族或富人的物品,非一般平民所能买得起、用得起。
H1104所出土的几个完好无损的器形较大的青瓷碗,与1992年丹江水库沉船出土的青瓷器无论在釉色还是器形上都极为相似,它们可能都是由内乡大窑店窑烧制而成。
另外还有一件钧瓷折沿盘,裹足支烧,底部有3个等距离支钉痕迹,釉色均匀柔和纯净, ... 甚为精美,与1925年鄢陵县城关镇窖藏坑出土的金代钧瓷盘十分相似。遗址所出的几件青釉束颈三足炉与三门峡金墓以及禹州市黄庄窖藏坑所出简直一模一样。
除瓷器之外,出土数量较多的是砖瓦残块与陶器残片以及白陶器等。其中灰陶器有缸、盆、罐、砚台、龟、砖、瓦、吻兽等,白陶器有围棋子、骰子、弹丸等,三彩器有枕、炉、灯、盒等。此外还有铁器如犁铧、云锄、罐、灯、剪刀、权、水壶、炉架等,铜器如镜子、钱币、人俑、匕匙等,石器如雄狮、磨盘、柱础、砚台等,以及牙笄、鹿角、玉佩等。瓦当虽有发现,但数量很少。
窖藏坑出土了大量有纪年的铜钱币,计有南宋“建炎通宝”“绍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及金代的“正隆元宝”。
该遗址发现了瓦当与大型吻兽类构件,大量的民用瓷器与少量较为高档的瓷器,较为集中的大型地灶与火池,相对集中的铜钱币与瓷器窖藏坑,以及较多的围棋子、骰子等与娱乐活动相关的玩具,这些都与集镇性质相吻合。尤其是该遗址内的大型铜钱币窖藏坑,更是作为较大商品流通市场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就全国范围来看,对于汉代以后的遗存,往往更多地注重瓷窑遗址的发掘,针对民居遗址则很少进行大面积大规模发掘。叶县文集遗址的这次发掘,显然得益于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规划,为研究中原地区宋、金、元代瓷器开辟了另一条渠道。跟一般瓷窑遗址单纯以作坊与瓷器作为研究对象的情况相比,该遗址拥有较为清晰而明确的地层关系和数量较多的陶、铜、玉、石等其他类遗迹遗物,器物种类更为丰富,在器物年代的综合分析与判断方面具有更多的条件和证据。它的发掘,对研究中原地区金代瓷器的年代特征乃至唐代至明代的历史文化面貌大有帮助,也为研究金、元时期民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批珍贵资料。同时,在金代铜钱币窖藏坑内发现有南宋钱币,充分反映了当时南宋王朝与金朝在政治上相互对峙,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的历史。
来源:收藏 编辑:古语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