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讲记八:信愿是往生正因

《阿弥陀经》讲记八:信愿是往生正因主讲:纯祥法师一、念佛真实行景象参照《佛说无量寿经》,“六方诸佛证诚护念”是阿弥陀佛第十七愿(真实行)和第十八愿(真实信)两愿成就的合说。以往解说对这两段经文重视不够以往解说《阿弥陀经》,多重视在“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那段经文。经和佛名是佛、法及广略的关系,佛名是人是略,展开就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是法是广。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六

十八愿成就文六主讲:纯祥法师成就文对愿往生者至极重要念佛人要通过“教证”了解念佛的利益及次第,就是去了解阿弥陀佛的誓愿成就,即第十八愿因愿文与成就文的因果,其中成就文是获得信心果证的主要依据。继续说明因愿文和成就文的对应关系第十八愿因愿文和成就文的因果关系。

世纪往生传

  人生的最后一着—代序  俗语说得好:「千古艰难惟一死」,因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而且无论你是盖世英豪,或是平头百姓,不管生前如何善于文过饰非,欺世盗名,到得了临终这一着,绝难伪装作假,只能乖乖随业受报,浮沈六道,因为此刻身不由己,一切难以作主。除非我们能认...

倾听《阿弥陀经》的往生三部曲

倾听《阿弥陀经》的往生三部曲释迦万朗咋听这个题目,也许大家脑海里马上就会想到死,认为净土法门就是为死做准备的,念佛也是给死人念的。《阿弥陀经》是净土法门的纲领。唯独这部《阿弥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阿弥陀经》里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除了阿弥陀佛,还有无量无边的声闻菩萨众等,以及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都是阿鞞跋致,也就是不退转。

佛教的物质生活

(一)从《阿弥陀经》里看衣食住行的生活一般人都以为佛教讲四大皆空,应该是只重视精神生活,而不重视物质生活。其实,佛教有多种性质,强调这种着重苦空无常生活的方式,往往不能获得一般大众的信仰。现在我根据《阿弥陀经》,把佛教重视物质生活的情形介绍给诸位。佛教的物质生活教人不需要特别标榜“苦”,因为太苦的人生如槁木死灰。由此可知,在苦乐之间的中道生活,那才是真正的佛教生活。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五、摄生 接引往生

临终,他见观音菩萨取出一物,像满月,恍然示接引之意。临终,听到磬声,见观世音菩萨手执金台来迎接而逝。回到家中,看见菩萨持银台接引,连称观世音菩萨而终。圆寂前三日,她看见观音菩萨现身,两童子随侍。又见青莲花满室,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降临空中。《圣贤录》●张姓之妻吴氏,持斋,修净业,梦见观世音菩萨教她跪念。阳春去世后,给潘氏现身。她合掌在额前,竭力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而化。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五、摄生 发愿

佛诞日那天,他在观音菩萨像前发四十八愿。他祈愿观音菩萨放光,佛光随即显现。他取一杨枝,放在观音菩萨像手中,发愿说:“若我念佛,能得往生,愿杨枝七天不枯萎。”到期满,菩萨手中的杨枝,更加鲜翠。一天,两人分别沐浴更衣,进入龛中念佛,同日逝世。姚婆临终时,佛现空中,二菩萨左右随侍。

花开见佛悟无生 (宣化上人)

“阿弥陀佛”虽然仅四个宇,可是包括所有佛法。我们的灵性在莲华蕊里,莲华一开,法身即现;所谓“花开见佛”,莲华一开,就生出一尊佛来。阿弥陀佛曾发愿:“等我成佛时,所有十方众生,若有称我名号者,皆生我国,莲华化生,得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应当勤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

诵《金刚经》往生极乐(集)

后来,因母亲去世,他开始持诵《金刚经》,便不再做阴间裁判官。因此,他极为推崇《金刚经》功德之力,叫子孙们念诵。晚年念诵《金刚经》、《地藏经》更加虔诚。她便照办了,又发愿念诵《金刚经》一千卷、为一千僧人供斋饭。阎王叫她坐上金床,念诵《金刚经》一遍,地狱里的众生,苦难都顿时停止了。在官时,每天念诵《金刚经》,禁止民间...牲。凡祭祀神灵的,只准焚香设斋,并令念诵《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