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

陈洪绶的个人简介  陈洪绶的人物评价

个人简介>陈洪绶,明万历二十六年生,清顺治九年卒,享年五十五岁。转自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陈洪绶》。陈洪绶目前传世版画有九歌、博古叶子、水浒叶子、张深之正北西厢。这种造型奇特的艺术风格,在陈老莲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鲜明突出。

陈洪绶《雅集图》真伪对比

陈洪绶《雅集图》真伪对比明代晚期画坛上,陈洪绶是一位风格独具的人物画家。均对陈洪绶的绘画艺术给予较高的评价。近应友人之邀前去鉴定一批书画,发现一幅陈洪绶《雅集图》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颇为相似,构图仅左边画石处稍有不同。友人处一件陈洪绶《雅集图》是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113厘米,以下简称“陈绢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陈洪绶《雅集图》纸本,水墨,纵29.8厘米,横98.4厘米,以下简称“陈纸本”。

陈洪绶的画有“四美”(上)

陈洪绶的画有“四美”(上)在明清画坛上,陈洪绶是一个怪杰。近几年,陈洪绶的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品市场上颇受追捧,屡创佳绩。1646年,绍兴沦陷,陈洪绶拒为清军作画,逃至山中,一度皈依佛门,改号“悔迟”“云门僧”。在陈洪绶的画中,梅花、莲花、水仙等具有中国传统情结的自然物象,往往通过构图的巧妙安排,赋予其独特的美学品格,蕴含深层的寓意。

陈洪绶的画有“四美”(下)

陈洪绶的画有“四美”(下)中国画以线造型,“六法”中将“骨法用笔”置于“应物象形”之上。陈洪绶正是这种“移形”的高手。陈洪绶作品的这种美学品质,在其人物画中表现得尤其出色。陈洪绶作画极为重视敷色,竭力追求一个“古”字,于简洁、淡雅、清润中透露出高古的格调,兼魏晋之长,又得李公麟之妙,体现了宗古求变的大家气质。陈洪绶画花卉亦如画美人,敷色由淡渐浓,不露痕迹,恰到好处。

论谢稚柳的书法艺术

谢稚柳先生是以古书画鉴定名重当代,以绘画成就名扬五洲的,书法对他来说,实是余事。对谢稚柳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钱名山将陈洪绶的书画作品给他临摹,从而启发和坚定了他探索陈洪绶艺术的道路。谢稚柳在书法艺术上有长足进步,是在抗战爆发到重庆任监察院秘书之时,当时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章士钊、潘伯鹰、沈尹默均在这里任职。引起谢稚柳书法艺术突变的是1949年他到上海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开始的。

南陈北崔:一样风华与傲骨

南陈北崔:一样风华与傲骨晚明时代的画家陈洪绶与崔子忠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陈北崔”,两人不仅均以画、尤其是人物画名世,为人、处世、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相通之处,尽管画史经常将两人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两人从未相聚,画作也从未一起大规模展出。

“南陈北崔”何以名声悬殊

“南陈北崔”何以名声悬殊在明代末期中国画坛上,有两位人物画家异军突起,格外抢眼,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南方的陈洪绶和北方的崔子忠,后人称之为“南陈北崔”在明代末期中国画坛上,有两位人物画家异军突起,格外抢眼,其中一位性格怪僻,人物造型夸张,设色古雅;另一位孤高自重,人物取法高古,设色清丽。然而,在海内外艺术市场上,“南陈北崔”的行情却是天壤之别。

[名家名品] 人物画家陈洪绶

[名家名品]人物画家陈洪绶明陈洪绶观音像明陈洪绶抚乐仕女图明陈洪绶岁寒二友图纵118厘米、横47厘米。陈洪绶在绍兴时,正值当时的名学者刘宗周在那里讲学。刘宗周的思想曾给陈洪绶以重大影响。陈洪绶是一位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的画家。陈洪绶人物画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版画方面。他十九岁时所作的《九歌图》是目前所见他的人物画创作最早的一种。为张深之《正北西厢》所作的六幅插图,显示了陈洪绶的文学修养及艺术水平。

[专家点评] 明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

[专家点评]明陈洪绶蕉林酌酒图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悔迟,浙江诸暨人。补生员后应乡试不中,入京捐为国子监子,曾在宫中作画,后南归。清军入浙后,在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陈洪绶擅画人物、花卉,品格高古奇诡,尤以人物为最。这件作品表现一位高士在蕉林中悠然独酌的情形,人物右手微举杯,“翘二郎腿”,做深沉思索状。人物、石案、假山、蕉林均用线勾勒,染以淡雅色彩。石案上大水盂并染以绿锈,自是铜器无疑。

[专家点评] 明陈洪绶 梅石图轴

[专家点评]明陈洪绶梅石图轴陈洪绶擅人物、亦擅花卉,以梅石、芙蕖擅胜场。此幅画面左下石块作披麻皴,缀以蒲草,石上点苔,变化中寓精神。梅杆横空出世,皴法近石法,苍古老到。下面枝干向远处伸出,空间感很强,小枝左出右突间以大朵梅花,辣中又现拙味。陈洪绶书法淡逸超群,格调极高,非一般书家能望其项背。风格与画略异,然题于画上,又十分合谐。此图绢本、水墨,纵64厘米、横2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