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要诀 下 古陶瓷鉴定要诀下陈万里先生和《中国的磁器》所提出的看法,是新的提法,他们不同意清代文献关于钧窑始于宋制的看法。这种新的意见,对国内外陶瓷研究者有一定的影响。钧窑的胎和釉宋代钧窑的器物属于瓷质胎,经高温煅烧而成,以灰色胎为主。钧釉,属于我国传统的青瓷体系,它的主要设色剂为氧化亚铁。经高温还原而成。到目前发现仅有“奉华”、“省符”和从“一”至“十”的汉字号码。
试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 试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陶瓷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到了元代我国瓷器已有青花瓷器。至今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博物馆中,还保存有元代的青花瓷器。如元代初期青花碗的残片。在内沙布尔遗址的调查发掘中,也发现有元代青花瓷等。
“火照”探微 “火照”探微在数千年的瓷窑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发明了许多烧造瓷器的先进工艺技术与科学...。“火照”的创造和使用是其中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一般窑工凭借“火照”也能主持烧窑事宜。唐宋时期,我国瓷业出现新局面,可以说是与“火照”的出现和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每烧一窑瓷器需要检测“火照”多欠。“火照”虽小,作用甚大,如今,它已完成其使命而退出陶瓷工业的历史舞台。
瓷史 中 瓷史中瓷史卷中大明有明一代,供奉之器尤以瓷为尚。《明史·食货志》称,永乐时于南城特置瓷器库,谓之外库,即此一端,可想见其贮畜之富。《博物要览》称,均州瓷近年新烧者,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裂,亦有佳者,但不耐用。《古瓷评》称其以象牙白著于世。据此则明瓷之可宝抑甚矣。永乐始置瓷库于南京,其初器品质厚。宣德、成化之间有正统窑,世不甚称,《续通考》载,正统元年,浮梁民进瓷器五万余,命赏以钞。
瓷史 下 瓷史下瓷史卷下满清瓷器至满清则无美不备矣。近乘骏《古瓷研究编》称:广窑乾隆末有葛明祥者,独出心裁制造瓷器,不识才辄误码为窑变,实则窑变有眼,而此无之;窑变常为长纹下垂,此则全为点染。《古瓷研究编》称:瓷至康熙尽善尽美,釉备而画工,质佳而色耀。青花瓷土坯设蓝色,后敷釉烧之。
陶瓷艺人 这种明润优美的瓷器被人们誉为“假玉器”,十分畅销。据《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记载,霍仲初烧制的瓷器,质薄色素,莹缜如玉,人称“霍窑”或“霍器”。北宋末至南宋初年吉州窑刻瓷艺人,制瓷名匠舒翁之女。陶工童宾悯同役之苦,愤而投入烈火熊熊的瓷窑中自焚,激起了景德镇陶瓷工人抗暴达4年之久,于万历三十年烧毁御窑厂,赶走潘相。
窑器说 窑器说窑器,所传柴、禹、官、哥、钧、定可勿论矣,在胜朝则有永、宣、成、弘、正、嘉、隆、万官窑。其青花五色二窑器制悉备,有三色鱼匾盏,磬口馒心圆足红铅小花合子等,有大如钱,有青花,有红花。明窑移处州府,处州青色土垩火候较旧龙泉质劣,古器质薄,一种盘底有双鱼,外有铜掇环,体厚者不佳。御土窑体薄而润最好,素折腰样茅口者体薄,色润莹白尤佳,其值低于定器。广东窑出潮州府,其器饶器类。
清高宗御制咏瓷诗 上 清高宗御制咏瓷诗上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咏古陶器质朴形犹古,神农缅作遗。自牖称纳约,为樽同戒饕。咏陶器瓶繘井易象著,耻罍诗咏申。咏陶壶青绿千年色穆然,疑铜实出范铜先。不知唐《柳宗元集》有《代人进瓷器状》,又陆龟蒙有《秘色越器诗》,是唐中末之际已有之。宋瓷胆瓶芝为华彩玉为肌,火气全无古气披。咏花瓷书灯谁将大邑瓷,相并九华枝。咏挂瓶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本是大邑雅制,却为武怅嘉宾。
南窑笔记(旧抄本) 南窑笔记(旧抄本)新平之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其治陶始于季汉,埏埴朴素,即古之土脱碗也。继以三窑处于山僻,挽运维艰,故不久传。汝窑北宋出汝州,有深、浅月白色二种,有有纹片者,有无纹片者。间有溪南窑、商山窑,仿佛花边,俱露本骨,亦好。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亚于古窑。本朝有陶司马驻昌南,传此二法,云出自山东琉璃窑也。其制用涩胎上色,复入窑烧成者。
景德镇陶歌 景德镇陶歌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要是高庄称好不,不船运载任分携。此是修身正心事,一毫欠缺损光华。官古,镇窑最精。官庄在镇之下游,皆烧匣钵。自镇有陶,无不可仿,金银竹木,嵌刻毕肖。陶神童姓,窑工祀之甚虔。征说形家是火龙,水星一阁镇高峰,商民熙穰纷如织,消受清凉五夜钟。陶户提同口剩下零瓷及茅惊、缺口、色昏之器,估堆卖之,亦有提篮者,名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