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这种明润优美的瓷器被人们誉为“假玉器”,十分畅销。据《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记载,霍仲初烧制的瓷器,质薄色素,莹缜如玉,人称“霍窑”或“霍器”。北宋末至南宋初年吉州窑刻瓷艺人,制瓷名匠舒翁之女。陶工童宾悯同役之苦,愤而投入烈火熊熊的瓷窑中自焚,激起了景德镇陶瓷工人抗暴达4年之久,于万历三十年烧毁御窑厂,赶走潘相。
陶瓷艺人
陶玉:江西景德镇钟秀里人,唐武德时景德镇制瓷名家。据《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记载,陶玉在景德镇烧制瓷器的窑称“陶窑”。他用洁白的瓷土制成胎体薄、色泽温润的瓷器,运输到关内出售,并且进贡给朝廷。这种明润优美的瓷器被人们誉为“假玉器”,十分畅销。景德镇烧制的瓷器闻名天下,陶玉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霍仲初:江西景德镇山东里人。唐武德时景德镇制瓷名家。据《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记载,霍仲初烧制的瓷器,质薄色素,莹缜如玉,人称“霍窑”或“霍器”。唐武德四年(621年),朝廷令霍窑造瓷进御。
周明:广东潮州人,北宋时期潮州水东窑瓷塑名家。据1922年潮州出土的四尊佛造像上面镌刻的铭文,可知“潮州水东中窑”的瓷窑名称;“治平四年(1067年)丁未岁九月卅日题匠人周明”明确了刻铭匠人周明及时间。另外两尊瓷造像刻铭的内容也有周明的落款,并记录烧制时间为熙宁二年(1069年)。本世纪70年代发掘潮州北宋瓷窑遗址时,亦有刻周明名款的瓷像出土。上述完整的瓷造像成型工艺纯熟,造型简约庄严。
舒翁:宋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永和镇人。北宋末至南宋初年吉州窑制瓷名家。吉州永和镇自唐代即产瓷器。宋代永和的五家窑场,以舒窑最有名,制品以白釉和黑釉为主。舒翁擅长瓷塑,他烧制的瓷玩具最受人喜爱。关于舒窑的文字记载,有《庐陵县志》引宋代欧阳鈇《杂著》,清唐秉均《文房肆考》、蓝浦《景德镇陶录》等。1980年,在吉安永和镇尹家山窑发现一件压印“舒家记”铭款的瓷枕残片,由此推测舒家窑当在尹家窑山附近。
舒娇:宋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永和镇人。北宋末至南宋初年吉州窑刻瓷艺人,制瓷名匠舒翁之女。蓝浦《景德镇陶录》载:“吉州窑,昔有五窑。五窑中唯舒姓者颇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舒娇,尤善陶。其垆瓮诸色几与哥窑等价。”还赞誉其制瓷造诣当在舒翁之上。舒娇是我国陶瓷史上见于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制瓷名家。
章生一:传南宋处州龙泉(今浙江丽水)人。龙泉窑制瓷名家。据记载,章生一与其弟章生二在龙泉琉田各主一窑,生一主持的瓷窑称“哥窑”。哥窑产品以豆绿色青瓷居多,亦有米色釉瓷。釉质极厚润纯净。历千年而莹泽如新,釉面有“鱼子纹”和大小纹片,与现在所见龙泉仿南宋官窑瓷器极为相似。
章生二:传南宋处州龙泉(今浙江丽水)人。龙泉窑制瓷名家。章生一之弟。文献称生二主持的瓷窑称“弟窑”,又名“龙泉窑”。烧制的瓷器釉色深浅不一,以粉青和梅子青最为典型。从现在发现的龙泉瓷器看,章生二的“弟窑”青瓷,似属一般的龙泉白胎青瓷。
何朝宗:又名何来、来观。福建成德化浔中镇隆泰村后所人。明代中后期福建德化窑瓷塑名家。何朝宗所做白瓷塑像,善于表现人物的情绪与性格,并能巧妙地处理身体的姿态和衣服褶痕。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及香港攻玉山房等处的几件何朝宗款观音、达摩塑像,有的结伽跌坐,慈祥可亲;有的踏波逐浪,肃穆庄严。衣纹或自然下垂,或临风飘拂,均洒脱率真,为明清时期德化窑瓷塑代表作品,在我国陶瓷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周丹泉:苏州人。明隆庆、万历年间景德镇民窑制瓷名家。周丹泉最善仿制古定器,《韵石斋笔谈》曾记述他仿宋代定窑瓷鼎乱真的故事。他除仿古器,还烧制陶印、辟邪、龟象、连杯、瓦纽,色白如定,纹饰古朴。其仿古瓷因逼真传神,为当时苏州、淞江等地的收藏家重金收购。
昊十九:名为,别号十九、壶隐老人、壶隐道人。明嘉靖万历年间江西景德镇制瓷名家。最突出的成就是制成“流霞盏”、“卵幕杯”薄胎瓷器。底署“壶隐老人”款识的茶壶亦很精美。其他如娇黄釉凸雕九龙小方盂、盏均为上品。明代诗人樊玉衡吟诗赞美:“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云:“浮梁人昊十九者……所制精瓷,妙绝人巧。尝作卵幕杯,薄如鸡卵之幕,莹白可爱,一枚重半铢。又杂作宣、永二窑,俱逼真者。”还对其生平有较具体的记载。1973年江西都昌明吴振邦墓志出土后,对文献和传说作了补充与校正。
童宾:明万历年间景德镇制瓷工匠。据《浮梁县志》记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江西矿税使太监潘相兼理窑务,督造龙缸。因多次烧制不成酷责工人。陶工童宾悯同役之苦,愤而投入烈火熊熊的瓷窑中自焚,激起了景德镇陶瓷工人抗暴达4年之久,于万历三十年烧毁御窑厂,赶走潘相。后人建风火仙神庙祭祀童宾。
陈国治:安徽祁门人,清道光、咸丰间景德镇著名雕瓷艺人。在瓷板上雕刻的花卉,深浅适度,富有画意。还将瓷雕与釉色相结合,仿竹木、象牙器,无不神形俱备,精雕细刻的仿漆器,釉色极似髹漆。
黄炳:(1815~1894年)字云渠,又号云屿,一作云渔。广州人(或云广东石湾人),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石湾陶塑名家。所作人物、鸟、兽,饶有神彩。
王迁佐:字少雄,安徽泾县人。清同治、光绪间景德镇瓷画名家。其浅绛瓷画独具特色, ... 是用墨皴染后,再施淡墨浅赭渲染。色泽柔和,操作简便。所作之浅绛清明雨景小方酒杯,现藏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除山水画,还擅长画猴。
王炳荣:清同治、光绪间景德镇瓷雕名家。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将王炳荣与陈国治并提,说雕瓷笔筒“所雕花以竹林七贤、东坡赤壁、垂杨条马之类为多。良工陈国治、王炳荣颇善斯制”。
金品卿:安徽黟县人,清光绪初年景德镇彩绘瓷名家。擅长浅绛彩绘人物。所绘《渔樵闲话图》用笔刚劲,人物生动自然,呼之欲出。
程门:字雪笠,安徽歙县人。清光绪时景德镇瓷画名家。擅长浅绛彩绘山水、花卉瓷画。邓之诚《骨董琐记》中称许其瓷绘“极勾勒渲染之妙,得者珍之。”其子次笠、小笠承父业,都是清末民初著名瓷画家。
陈渭岩:(?-1928年)又名惠南。清光绪时广东石湾陶塑名家。自幼随父学艺,后又到景德镇学习制瓷数年。擅长塑造人物、神佛及动物,釉色多仿古代名窑。曾塑“日月神”参加1915年“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
李裕元:清末景德镇制瓷名匠,以善雕反瓷闻名。反瓷不上釉,却便于施彩。施墨彩的反瓷笔筒较常见,施胭脂水的罕见。《饮流斋说瓷》记这种反瓷,“多属李裕元所制”。
黎勉亭:江西新建人。清末民初景德镇刻瓷名手。刻瓷为当时新兴工艺, ... 为在烧成的素瓷面上,用钢钻或钻石刺刻花纹,再用墨彩填染。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令其到北京为英王乔治刻像, 黎用6个月完成,达到形神逼真,毫发皆似的程度。
潘玉书:(?-1936年)广东石湾人,清末民初石湾陶塑名家。自幼从名艺人黄炳学习制陶技艺,后赴法国研究雕塑艺术。擅长塑人物故事。塑像重神态不重釉色。所塑达摩有“潘达摩”之称。对女像刻划亦有独到处。想像力丰富,作品生动传神。
鄢国珍:江西景德镇人,清末至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名家。出身窑户世家,早年即负有盛名。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设立陶务监督署,主持制造“御窑”瓷器。鄢国珍承制百件仿清雍正、乾隆珐琅彩瓷,作为登基大典时赠各国公使的礼品。这批瓷器胎薄釉莹,彩色绚丽,造型端巧,画笔精细,可与雍正、乾隆时期真品相媲美,为民国初年艺术瓷中有代表性的精品。
李云衡:广东人,清末至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名家。所制的霁红釉瓷,是当时最杰出的作品。
余立卿:江西婺源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名手,擅长调粉彩色料,填彩技术精湛。
许尚孔:安徽石埭人,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名手,擅长在瓷器上绘制翎毛、花卉。
汪晓棠:安徽婺源人,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名手。擅长在瓷器上绘画人物仕女。
周小松:四川人,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名家。擅长在瓷器上绘画佛道鬼神。所绘钟馗、罗汉尤为生动传神。
潘陶宇:江西鄱阳人,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名手,擅长在小件瓷器上绘画,笔法清新秀丽。
吴霭生:广东 ... 人,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名家。原系南洋华侨,随叔父到景德镇经商,后开窑制瓷。17年间对制瓷屡有创新。吴敬容撰写的《吴霭生墓碑记》中称,他改良釉彩,“配方之精良,驾乎雍乾之上”。向焯在《景德窑址纪事》中,赞其瓷器造型匀称稳定,新颖美观,是民国初年首屈一指的制瓷家。因处在瓷业衰落时期,竟因亏损过甚破产,贫窘而终。
余灶昌:安徽人。民国初年景德镇彩绘瓷名家。擅长粉彩配色,长于填彩。
王东荣:安徽休宁人。民国初年景德镇瓷绘名家。初仿古彩,后又以工笔人物、花鸟见长,线条遒劲秀丽。
吴秉坚:广东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名手。精通粉彩工艺,擅长配制彩料与填彩。
龚柏林:江西高安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名手。对烧制粉彩瓷有研究。擅长配制粉彩料和在瓷器上填描彩色。
胡颜标:江西景德镇人,近代景德镇瓷器彩绘名手,所仿乾隆著名的“古月轩”珐琅彩瓷最为传神。
张志汤:江西婺源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名手。以擅长绘饰山水瓷画著称。
何许人:又名处、华滋。安徽南陵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名家。先以烧制青花知名,后又开创雪景山水粉彩瓷技法。作品如“寒江独钓”、“梁园飞雪”,均精细传神。何的传人余文襄、龚耀庭等,继承并发展雪景画法而艺名远扬。
汪大仓:号一粟,别号桃源老农。安徽黟县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名家。曾从清末著名书画家毕伯涛学绘山水。所绘写意山水瓷画用笔简练,气韵生动。
珠山八友:民国年间景德镇八位瓷绘名家的合称。1928年中秋节,瓷绘名家王琦、王大凡、邓碧珊、徐仲南、汪野亭、程意亭、田鹤仙、刘雨岑(一说无田、刘,而有何许人、毕伯涛)在景德镇文明酒楼,组织“珠山八友月圆会”,约定每月15日 ... ,论画品茗。王大凡有诗记此事:“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羽毛山水梅与竹,花卉鱼虫草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将此幅留鸿爪,每全月圆会一轮。”。“月圆会”的活动直至1935年停止,这7年里,珠山八友将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装饰瓷器的技艺创新发展,形成新的流派,对近现代景德镇彩瓷具有较大影响,珠山八友也因此名扬中外。
邓碧珊:别号铁肩子,江西余干人。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首创瓷板绘人物肖像,又以擅长绘鱼著称。所绘游鱼姿态各异,翻波戏浪,栩栩如生。
田鹤仙:别号志荒园老梅,浙江绍兴人。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工梅花、山水,颇具董源、巨然画风。所绘梅花清新高雅,引人入胜,瓷板画《梅花弄影》为代表作品。
徐仲南:名陔,别号竹里老人,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擅长用胭脂红彩在瓷上绘竹,红白对比,有特殊的装饰效果。徐仲南是当时彩绘瓷名家中年长者,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也是知名的鉴赏家。
汪野亭:名平,别号传芳居土,江西乐平人。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绘画早年学清代名画家王石谷,后自立门户,首创墨彩山水瓷画,用油料调以水粉敷色,落笔奔放,烟云满幅,类似泼墨画笔法。
程意亭:名甫,别号佩古斋主人。江西乐平人。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擅长绘翎毛花卉,颇具蒋延锡、恽南田笔意。对瓷画彩料的漂研配制,有独创和研究,所作瓷画既豪放洒脱,又有柔和的格调。
王琦:号碧珍,别号陶述道人。江西新建人。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原为捏塑艺人,后赴景德镇从事瓷绘。初画写意人物,继画瓷板肖像。所画人物衣纹仿黄慎写意画,又利用西洋画法描绘人物头面,俗称“西法头子”。1920年后,所绘瓷板画《瞎闹一场》、《钻钱眼》、《节节高》均名重一时。王琦瓷上落墨,仿王羲之、怀素帖书体,所画人物不绘布景,突出形态表情,别有趣味。
王大凡:名堃,别号希平居士,安徽黟县人。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擅长绘仕女人物。师承清末画家改七芗、沙长春、费晓楼、集诸家之长,结合陶瓷彩绘,早年绘浅绛彩,后创造“落地粉彩”新技法。1915年曾获“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牌。
刘雨岑:(1901-1959年)一名玉成、雨成,别号澹湖渔人,安徽鄱阳人,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中最年轻的一位。绘画师从潘陶宇,用笔纤秀,善绘花鸟。仿清雍正粉彩瓷施彩技法,又创水点桃花和墨彩描金施彩的画法。其代表作品如鸡鸭碧桃纹瓷盘、墨叶描金牡丹绣球纹瓷盘,色彩细腻优美。部分作品曾在国外展出。
游长子:福建人,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塑名家。擅长大型瓷塑,曾 ... 高大的《李白醉卧》等作品。也善于捏塑小巧的人像,据传捏成的人像面容常与他自己相似。
李山东: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塑名家。师承游长子,擅做大型瓷塑。
王步:(1898-1968年)字仁元,号竹溪,晚年署款陶青老人,江西丰城人,当代景德镇制瓷名家。清代著名青花师王秀春之子,他继承父业绘饰青花,又将传统技巧与水墨画技法相结合,作品用笔圆润苍劲,多层次分水的画法格调高雅,清新大方,一扫晚清繁褥堆砌之弊。作品被鉴赏、收藏家视为珍品。
何稠:字桂林,西域人,或称湖北江陵人。隋开皇年间曾任御府监、大府丞等官职,《隋书》有传。博览古图,多识旧物,曾为宫迁营造舆服、羽仪,仿制波斯金绵绵袍。当时中国久绝琉璃,他则以绿瓷替代,与真无异。据载曾经亲赴景德镇采办瓷土,提高了烧造时的温度,使隋代瓷器面目一新。日本人中村《东西文明交通》一书中论及何稠“别生良果,盖采其术以加精制于陶瓷,遂为中国名产。千年专大利于世界之市场,即食此役之赐。”
臧应选:清康熙十九年(1650年)至二十七年(1688年)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员。当时清廷派赴景德镇的督陶官员尚有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廷禧、笔帖式车尔德。实际上这段时间以工部虞衡郎中臧应选在景驻造时间最久。按习惯称呼,将此时期御窑瓷称“臧窑”瓷器。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此时期限的御窑瓷釉色品种甚多,可谓诸色俱备,其中以豇豆红(吹红)及洒蓝(吹青)最为著名。
郎廷极:(?-1712年)字一柱、紫蘅、紫垣,清康熙年间汉军镶黄旗人,祖居辽宁北镇,《清史稿》列传六十纪其家世。历任江宁府同知、云南顺宁知府、江西巡抚兼理两江总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漕运总督时卒。谥号“温勤”。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至五十一年(1712年)兼任景德镇御窑督陶之职,习惯上将此期间御窑器称“郎窑”瓷。郎窑仿明宣德、成化的青化、脱胎等瓷器,达到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仿宣德鲜红(宝石红)釉,称为“郎窑红”。时人刘廷玑《在国杂志》、许谨斋 《戏呈紫蘅中丞》诗,都记述了郎廷极督陶的功绩。
年希尧:(?-1738年)清康熙、雍正间汉军镶黄旗人,其家世见《清史稿》列传八十二。初任工部侍郎,雍正三年(1725年)受其弟年羹尧株连夺官。次年复起用,为内务府总管,命榷税准安,兼管景德镇御厂窑务,达十年之久。故雍正朝的官窑瓷,习称“年窑”。蓝浦《景德镇陶录》记年窑“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清徐康《前尘梦影录》记,年希尧为九江监督时,烧窑多仿尊罍古式。其青釉名“雨过天青”。这段时间新创釉色很多,以胭脂水釉最有名。
唐英:(1682-1756年)字俊公,号蜗寄老人,汉军正白旗人,世居辽宁沈阳。《清史稿》有传。清雍正、乾隆时景德镇御窑督陶官员。在历代督陶官中成就最为卓越。自清雍正六年(1728年)始,协理年希尧在景德镇驻厂督理窑务。年窑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唐英的功绩。乾隆元年(1736年)唐英先后管理准安关、九江关,兼理窑务,除短期外调粤关,前后历时20余年。他在《陶人心语》中自述,管理窑务时,“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今可出其意旨唯诺于工匠矣”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陶成纪事碑》、《陶治图说》等陶瓷工艺专著。《景德镇陶录》对唐英的成绩有详细记述。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