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中国瓷绘艺术的瞬间绝响 浅绛瓷器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瓷绘艺术,从最初的单纯工匠性质,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嬗变,演化为成熟的文人化的艺术创作。如果我们给浅绛瓷器下一个定义,我们必须把目光暂时离开瓷器,切入到同是中国艺术精粹的书画领域。御窑厂的这一毁一建,恰为浅绛瓷器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器与艺——中国传统陶瓷器与现代陶艺的审美 器与艺——中国传统陶瓷器与现代陶艺的审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里,陶瓷是一个让人自豪的话题。在陶艺烧制过程中一些不可控性因素,如形体的断裂,缩釉,窑变之类的状况,在传统陶瓷中,可能会被认为缺陷性的因素,而在现代陶艺的审美形态中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谈明朝成化瓷器 浅谈明朝成化瓷器明朝成化瓷器是指明朝成化年间生产炼制的瓷器,以斗彩最富盛名,也不乏青花瓷器,各类单色釉瓷等,都各具千秋。成化官窑瓷器烧造数量虽不及之前宣德朝的,然而品种繁多,色彩缤纷,堪称明代瓷器鼎盛的时期之一。成化瓷器总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成化瓷器的胎骨成化瓷器大部分胎薄体轻。传世的成化时期鲜红釉瓷器极为罕见,所以该件器物弥足珍贵。
漫话洪武青花瓷 漫话洪武青花瓷洪武时期的青花瓷,是近几十年来陶瓷研究的重点。洪武青花瓷的胎,总体感觉仍较厚重,尤其大盘,但与元代同类器型相比则轻薄得多。这种平切式底面施满釉的圈足在元代是不多见的,成为洪武青花瓷的典型。洪武青花瓷所绘回纹作为边饰,绘于盘碗内外沿,瓶、罐肩部或盘中心部位,起分割不同纹饰的作用。洪武莲花应当说比较接近真实。
明清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陶器的共同特征 明清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陶器的共同特征引言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和宜兴陶器就如同两颗最璀璨的姊妹花共同盛开在中国陶瓷艺术的百花园中。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景德镇瓷和宜兴陶缺乏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故笔者不揣浅薄,试对二者共同特征分析如下。皇室甚至命景德镇生产与宜兴紫砂窑造型一致的瓷壶人贡。这样,清初除景德镇外,只有宜兴烧制官窑陶瓷,足见其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大。
美哉,西晋青瓷 美哉,西晋青瓷1992年4月,安徽省宣州市城区外贸巷发现一座古墓葬,出土多件精美瓷器,其中青瓷簋和青瓷唾盂最为精彩,考古鉴定是浙江上虞、绍兴一带的产品,即越窑产品,是西晋青瓷中非常难得的精品器物。这件西晋青瓷簋,造型特点是直口、圆唇、圆弧腹、圈足为喇叭形。这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品,反映了西晋越窑制瓷工艺的高质量、高水平。
浅论陶瓷器皿造型与装饰结合的重要性 陶瓷器皿的造型与装饰的结合会使人感到整体和谐、浑然天成。从陶瓷器皿的本质特征来认识,通常情况下,陶瓷器皿的造型与装饰二者的主次关系十分明确。总之,陶瓷器皿装饰的目的主要是为其造型服务、美化和丰富造型。
民国时期的天佑华瓷壶 民国时期的天佑华瓷壶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民国瓷器也越来越受到瓷器收藏界的关注和青睐,对关注民国瓷器的人来说,江西瓷业公司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可是若提起天佑华瓷业公司恐怕熟知的就不多了。然而,民国时期为中国瓷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并非只有江西瓷业公司一支独秀。景德镇的天佑华瓷业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