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 略谈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古泉州地区的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是历代烧造陶瓷的重要地区。古泉州地区陶瓷的外销,不但反映与促进泉州港海外交通的发展,也是中外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这为我们探讨和研究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由此,可见泉州地区陶瓷生产已相当发达,生产品种多,外销数量大。
江西陶瓷考古综述 江西陶瓷考古综述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一大贡献。如那件造型美观的原始青瓷双系罐,这都充分反映出春秋时期江西烧造陶瓷器的水平是具有影响的。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器在江西各地的遗址和崖墓中不断发现,有力地填补了江西陶瓷史上的这段空白。经历年考古发掘实物资料证实,西汉时期江西地区的烧瓷水平已由原始青瓷向青瓷器过滤。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青花瓷器是指应用钴料在白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元代青花瓷器具有构图繁密、装饰层次多的特点,边饰在整体构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明代中期,青花瓷器的装饰风格由前期的洒脱豪放转变为清秀淡雅,构图上层次大大减少,边饰的使用远远不如前期。元明青花瓷器边饰和主题纹饰所采用的缠枝花卉,从风格、技法到细部特征均基本相同,故本文一并加以介绍。
从实物看明代正德、嘉靖青花瓷 从实物看明代正德、嘉靖青花瓷青花瓷器是高温釉下彩的一种,由于它颜色鲜艳,色彩可变化,又无脱色,有悠久常新的感觉,所以深受广大古陶瓷研究者、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喜爱。(图一)明正德。明正德青花孔雀穿缠枝牡丹纹鼓缸此件青花孔雀穿缠枝牡丹纹鼓缸的纹饰题材丰富,所绘纹饰既有王者之风尚,又反映当时社会所倡导公德与文明。
谈清康熙五彩瓷器鉴藏 谈清康熙五彩瓷器鉴藏(图一)五彩灯笼纹罐。在清代康熙瓷器中普遍流行,以彩画来表现最为常见,多寓意吉祥,此笔筒画面明朗大方,色彩浓淡协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清康熙五彩花篮纹菱口大盘(底足)(图五)五彩花卉纹小杯(一对)。清康熙五彩仕女戏婴图笔筒在鉴定方面。以上的特点是鉴定康熙五彩瓷器的基本要点与规律。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闽南地区在宋,元时期,由于北方文化的南移和以泉州港为代表的海上贸易的兴起,陶瓷业讯速地发展起来,沿海地区水运发达的县份大都有以烧制外销瓷为主的窑场。本文拟对近年漳浦几座明清墓葬中所见的青花瓷器,谈几点认识。
元代青花瓷的胎釉特征和青花呈色 元代青花瓷的胎釉特征和青花呈色元青花的工艺建立在新的技术前提下。(一)元代青花瓷的胎体特征元青花云肩牡丹纹梅瓶景德镇瓷用料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二)元代青花瓷的釉层特征元青花胎土二元配方的使用提高了烧成温度,这样就能相应地改变釉的配方。(三)元代青花瓷的青花呈色元国产青料青花菊花纹瓶残片(另面)青花是由钴料绘画而成。因各种元素的构成比例差别和烧成条件不同,使青花呈色出现变化。
香港大埔碗窑试析 据梁广汉《香港前代古迹述略》记述,大埔碗窑在明代是由文、谢二姓创烧,文姓人是文天祥同辈兄弟文天瑞后裔,原藉江西吉水,元末明初期间,辗转迁徒至今日之新界立村。这些资料与香港方志记载多相吻合,说明大埔碗窑的创立者是文、谢二姓人氏乃是可信的。大埔碗窑位于香港新界之东,大埔墟西南的碗窑乡。正统至正德时期是大埔碗窑的发展阶段。嘉靖至崇祯时期是大埔碗窑的兴盛阶段。清顺治至康熙以后是大埔碗窑的终烧阶段。
一件特殊装饰的青花瓷器 一件特殊装饰的青花瓷器今年3月应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之邀,赴外地协助工作,在一朋友家偶然发现一件清乾隆时期带有青花纹饰的大瓶,感到惊喜。但此类瓷器...起来很费工,因此传世品少,尤其凸雕装饰的大型器,在乾隆以后的官、民窑中都是不多见的。总之此瓶无论造型、纹饰都与清代乾隆时期制瓷风格相同,虽无款识,亦当是乾隆时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