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如何建立的?

隋朝建立后,废除了北周六官制度,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三省六部制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官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在国家的最高政权机构中,先后出现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是三省的具体分工尚不明确。隋朝时,尚书省的权力过重,三省之间的职责分工还不十分明确,还未最终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直至唐太宗时期,三省六部制才得以正式确立。唐朝延续了隋朝三省六部的权力机构,并加以完善。

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吧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尚书省形成于东汉;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故唐中叶后,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辽代南面官系统中,设三省六部,设官同于宋制。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