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逐”的上海人:1949年上万游民被遣送苏北农场垦荒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开始改造上海,进行“游民改造运动”,并将游民遣送出上海。其中,12043人被遣送到苏北农场垦荒。这群人,苏北上海两处不落边,上海是他们青春时回不去的故乡,苏北是他们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
兰台说史•上海女子爆 ... 事件和大都市戾气 前几日,上海出现了一件极其丢脸的事情,一名上海女子与车主发生...战。上海女子爆...事件视频截图其实仔细回想我们会发现这并不罕见,在网上和网下生活中已经发展出一部分自诩纯正上海人自称“蓝光”,将外地来沪的人群贬称为“硬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其富裕人口大量迁徙上海,造成财富和人口的双重流失。其涨幅之惊人,就算是今日之上海也是有所不如。
兰台说史•哪个地方的人最喜欢偷菜?东北人有点冤 贪小便宜意味着对私有财产不尊重这件事情虽然是个案,但是海南人民为首对东北罪犯的厌恶可谓由来已久,这次事件只不过是一根导火索而已。造就“单位人”特色的“共享经济”与“主人翁精神”上海人和东北等地的人毕竟同文同种,无法从民族性上解释这个巨大的差异,唯一的解释是后天的生活环境导致这个结果。众所周知,上海是清末五口通商之地,同时拥有全国最好的地理位置,这造就了“东方巴黎”的美名,也让上海人有了私产意识。
兰台说史•上海人为何对“外婆变姥姥”反应这么大 近日,上海小学教材被爆出用“姥姥”一词替代了原文的“外婆”,引发了轩然...。今天,上海市教委对该事件做出来处理意见,大意是说:将《打碗碗花》一文中的“姥姥”恢复为原文中的“外婆”一词。笔者无意质疑字典对“方言”的解释,本文将专注于解释上海人为什么对“外婆改姥姥”反应这么大。上海一家幼儿园旁的标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国语被改名“普通话”,取其普遍共通之意。
兰台说史•上海男人为何给人留下“小男人”印象 总结一下,不是上海男人真的“不像男人”而是“上海男人不符合传统社会对男人的要求”。作为上海人的第一大族源——宁波人在浙江地区却给人硬朗、精明、能干的印象,这和上海的亲戚们并不是很像。上海男人做饭就是因为“上海男人窝囊”被女人压制,这可比理解城市与乡村经济的不同容易太多了。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作为一个生活在此超过15个年头的北方人,我对广州这座城市,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体验。广州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广州遭受过三次屠城,最近的一次屠城,全城男女老少,几乎被...光,一座繁华都市,沦为人间地狱。但广州人就像一个顽强的拳手,每次被击倒在地,抹一下嘴角的鲜血,又继续爬起来。广州人淡定从容,见怪不怪。最迟从唐朝开始,广州就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了,城中外国人甚至多过本地人。
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到底多有钱?年开销相当于2万上海人的开销 杜月笙上海滩的当年风云人物,黑白通吃,当年在上海滩一言九鼎的人物,人们一直好奇他到底能有多富有。其实这些是无法进行精确估计的,具体有多少不是数字能表达的,但是据说当时杜月笙的财产相当于上海滩三个银行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