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的绘画艺术及其市场前景 吴作人的绘画艺术及其市场前景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艺坛代表人之一”的吴作人,是一位大胆创新、成就卓著,并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大师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吴作人的创作热情,诞生了大量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绘画作品。吴作人创作的油画,大略可分为现实性题材与静物、风景两大类犁。新中国成立后,吴作人的油画风格发生了鲜明的转变。
老骥伏枥志千里 枯笔焦墨写人生 老骥伏枥志千里枯笔焦墨写人生吴藕汀山水画艺术欣赏吴藕汀为浙江嘉兴人,号药窗、小钝、信天翁等,民国二年生,于2005年10月16日在嘉兴逝世,享年九十三岁。这些画作大多采用“枯笔焦墨”笔法,看上去硬朗豁达,有一种超脱感,这是他的人生造就了他的艺术。宾老闻之大喜,邀谋雅会,且认"人弃吾求"一语许重之。
李可染与新中国画的改造 李可染与新中国画的改造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域是艺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在自20世纪下半叶急剧开始和全面渗透的全能政治时代。李可染于1950年发表的《谈中国画的改造》,谈到了中国画随着新政权的建立而受到了厄运的现象。李可染对新中国画改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山水写生活动和创作的“红色山水”。李可染的写生山水和红色山水在这一新传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
新水墨:超越传统还是投机取巧? 可以说新水墨风头正劲。新水墨到底应该作何评价?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如果说新水墨是投机,那么白话文是否也是投机呢?用原有的中国画的标准来评价现代水墨,是价值标准的错位。此外,以肢体行为艺术纳入新水墨创作的也不乏作品。
重新审视和关注徐悲鸿书法的投资价值 艺术品投资者不得不对徐悲鸿的艺术作品投资价值重新审视,挖掘其市场新的潜在可能性。徐悲鸿画价大幅上升,其书法投资价值空间必然很大。目前,徐悲鸿书法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已经被一些先知先觉的买家所关注。
民间青花瓷画 中国文人画以写意著称,其潇洒的笔法、简括的造型、阔达的精神,与民间青花瓷画具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他认为,八大山人喜爱的动物有鱼、雁、鹰、小鸟、鹌鹑、鹤、麋鹿,甚至猫和鼠等,也是民间青花瓷中表现最多、最常见的形象,且造型、姿态、表情上两者都极为相似。总之,民间青花瓷器,无论其表现内容、艺术形式、笔墨技法,均以笔墨为基础,以感情为终结,颇具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论清代外销画中的植物禽鸟画 论清代外销画中的植物禽鸟画论清代外销画中的植物禽鸟画吴彩好清代外销画的出现广州是中外商品交换的贸易港,在1757年一口通商之后,它成为西方人唯一能进入中国的港口。外销画中的植物禽鸟画在大量的外销画中,有一种题材专门绘制华南地区的植物禽鸟的图画,且称为华南植物禽鸟画。我们以宋画及当时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居巢居廉的作品和外销画中的植物禽鸟画来与之作为对比。
[网上展馆] 岭南三杰之——高剑父 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和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了“岭南画派”,而其创始者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则被并称为“岭南三杰”。通过与二者交往,高剑父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外国艺术的滋养,从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传统中国画的志向和决心。抗战前,高剑父在广州设立“春睡画院”,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才。明显地表现出高剑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网上展馆] 中西融合--林风眠 林风眠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是一位木匠,林风眠小时候给祖父当助手,并学习书法和中国画。18岁的时候,林风眠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学习油画。1925年,林风眠回国,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在青年时代主张为人生而艺术。这幅画送往巴黎参加万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并且成为他从油画向国画的转折点。林风眠努力使表现手法和绘画样式更加单纯、简洁,用较少的笔墨,表达更丰富的内涵。
[网上展馆] 徐悲鸿-一洗万古凡马空 返国后仍任教中大。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于他写马的画卷。徐悲鸿的另一特色是线条坚卓清爽,这源于北碑的多年功夫,使线条既有如锥划沙般的沉雄劲健,又如行云流水般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