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和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了“岭南画派”,而其创始者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则被并称为“岭南三杰”。通过与二者交往,高剑父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外国艺术的滋养,从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传统中国画的志向和决心。抗战前,高剑父在广州设立“春睡画院”,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才。明显地表现出高剑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网上展馆] 岭南三杰之——高剑父
近现代高剑父 人物
近现代高剑父 梧桐·人物 纵91cm 横37cm
近现代高剑父 秋声红树图 纵104cm 横41cm
近现代高剑父 花鸟四屏之一
近现代高剑父 东战场的烈焰图轴
近现代高剑父 花鸟四屏之四
近现代高剑父 鸡声茅店月图轴
近现代高剑父 花鸟四屏之三
近现代高剑父 水竹幽居图
近现代高剑父 萱花图
近现代高剑父 竹月图 纵118厘米 横32厘米
近现代高剑父 紫藤图
近现代高剑父 蝙蝠迎风图
近现代高剑父 悲秋 纵73.5厘米 横34厘米
近现代高剑父 南国诗人
近现代高剑父 寒江雁影图轴
近现代高剑父 花鸟四屏之二
近现代高剑父 草堂渔艇图轴
近现代高剑父 山水图轴
20世纪初,随着政治上掀起的火焰,绘画也导致了革新的运动。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和近代中国
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了“岭南画派”,而其创始者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则被并称为“岭南三杰
”。“岭南画派”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反对国画停滞于仿古的阶段,提倡师法自然,注重写生,融汇
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
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
的现代绘画新格局。其艺术宗旨的确立以及艺术成就的取得,与其创始者的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高剑父(1879-1951)原名麟,字爵廷,广东番禺人。自幼失去双亲,家境萧条。少年时在族叔的药店
中做学徒,其族叔能医善画,使高剑父从小对绘画产生了兴趣。17岁时,转入澳门格致书院(今岭南大学
前身),受法国传教士麦拉指导学习西画,后又从日本画家山本梅崖处接触到日本绘画。通过与二者交往
,高剑父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外国艺术的滋养,从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传统中国画的志向和决心
。
1906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以求深造。在东京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结识,同住一处。先
后加入白马会、水彩画会、太平洋画会等日本绘画组织,研究日本及欧洲绘画。同年加入同盟会,任广
东支会会长,多次参加黄花岗起义、光复广州战役等民主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后加入中华革命党,致力于声讨袁世凯和护法运动。民国初年与弟弟高奇峰在上海创立审
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宣传革命思想,倡导美育,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孙中山去世后,他多
次拒绝 ... ... 及汪精卫伪 ... 的邀请,公开表示永不做官,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和创造。抗战
前,高剑父在广州设立“春睡画院”,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才。后历任中山大学国画教授、南京中央大学
艺术系教授、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1年6月于澳门病猝,终年72岁。
高剑父活动于辛亥革命的风雷之中,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主张“折衷中西,融会古今”,即
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他在中国画传统技
法基础上大胆融入日本和西洋画法,追求透视、明暗、光线、气候、空间的表现,尤重色彩或水墨渲染
。他既擅长写意,又能画工笔,山水、人物、花鸟以致草虫禽兽,无所不能。其山水气势磅礴、秀逸中
见刚劲;其花鸟不拘一格,寥寥数笔即生动传神。
抗日战争时期,他目睹祖国饱受侵略者摧残,同胞流离失所、受尽 ... ,遂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创作
了《东战场的烈焰》,期冀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作品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
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右下角刻有印章:
“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高剑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