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史

论越窑(下)

论越窑(下)(三)越窑问题国内外众多古陶瓷研究的学者,在研究中国陶瓷中,把著名越窑往往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学者,把越(明)州上林湖窑场的制品往往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所以越窑与上林湖划了等号。上林湖作为越窑的代名词,也是越窑的中心产地。经科学研究后,对越窑新观点得到确认。国内外学者研究越窑青瓷首先提到的是慈溪(余姚)上林湖。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越窑烧造中心区。

“邛窑”与“长沙窑”

“邛窑”与“长沙窑”四川的邛窑与湖南的长沙窑是什么关系?由于装饰风格、工艺流程,特别是产品形态的相同和相似,有的专家把邛窑和长沙窑比作“姐妹窑”。而长沙窑则“兴起于安史之乱之际,盛于晚唐,而衰于五代”。唐邛窑鸟纹罐盖据史料记载,长沙窑于五代停烧之时,邛窑还在给王室烧造贡瓷。据此推理,邛窑也烧制了“秘色瓷”和“金棱碗”。邛窑除高温釉外,还有低温釉,长沙窑只有高温釉而没有低温釉。

四川“邛三彩”及其工艺的传播

四川“邛三彩”及其工艺的传播全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在《邛窑古陶瓷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写到:“高低温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窑’的代表作品,均较早烧制成功,其工艺传播于江南诸名窑,而又湖南长沙‘铜官窑’受其影响最深”。考古学界把四川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

唐代山西陶瓷窑场及产品

唐代山西陶瓷窑场及产品山西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历史始于唐代。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对唐代山西陶瓷的烧造面貌外界了解还有限。就目前的发现看,唐代山西烧瓷地点应当就是浑源窑、河津窑、平定窑三处。以现有资料看,唐代山西的陶瓷窑址中,除浑源窑发现两处窑址和较多的遗物外,河津窑和平定窑发现的遗物较少。

论越窑 下

上林湖作为越窑的代名词,也是越窑的中心产地。2、越窑新观点的确认上林湖1957年建水库时,共发现20多处古窑[43]。经科学研究后,对越窑新观点得到确认。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越窑烧造中心区。关于越窑中设“贡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