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斟寻还是安邑?夏桀都城到底在哪?学者:真相就在这本史书里

二里头出土绿松石龙头部特写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最近,关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争论非常热闹。二里头无疑是夏朝一个都市性质的古代遗址,不过它到底是不是夏朝都城?这个确实存在争议。 笔者前文探讨了周朝人对夏墟所在地的认识,山西汾河流域无疑曾经是夏朝统治的核心区之一。那么,史料上记载的夏朝到底有多少个都城呢?偃师二里头遗址能和历史文献对应得上吗?请往下看。 禹都阳城,桀都安邑,夏朝的都城有几座? 我们暂且抛开二里头不谈,聊一聊古代文献中的夏朝都城。 夏朝可能存在的都城 由于《史记》中关于夏朝都城的记载几无,我们看看战国史书古本《竹书纪年》是怎么说的: 「 ” 禹都阳城。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 相居斟灌。 帝宁居原,自迁于老丘。胤甲居西河,天有孽,日并出。桀又居之。”古本《竹书纪年》 根据这部书,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夏朝前后有六个都城,分别是阳城,斟寻,斟灌,原,老丘,西河。 但最重要的夏桀都城何在?古本《竹书纪年》没有说明。 夏代文物青玉钺 除了古本《竹书纪年》,还有一个今本《竹书纪年》,里面也记载了夏朝的都城。 「 ”帝禹夏后氏。帝即位,居冀。。。。帝廑,一名胤甲。帝即位,居西河。” 「 ”帝癸,一名桀。。。居斟挕。十年,地震。伊、洛竭。十三年,迁于河南。”今本《竹书纪年》 帝杼就是帝宁。从本书来看,夏朝的都城至少有八处,分别是: 冀,斟寻,斟灌,原,老丘,西河,斟挕,河南。 古本《竹书纪年》已轶的夏桀都城,今本《竹书纪年》说在斟挕。同时它还说,夏桀十三年,由于伊洛河地区地震,河水枯竭,夏桀搬迁到了河南。看来,夏桀真的有可能有两都! 伊洛河流域地形和水流详图 那么,除了《竹书纪年》以外,还有其他上古史料记载了夏都吗?夏桀都于安邑之说,又是从何说起的呢? 「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尚书 汤誓》 「 ”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鸣条之野)地在地在安邑之西。”《尚书 正义》 结合《尚书》和《竹书纪年》来看: 夏桀早期都城应该是位于伊洛河流域的斟挕。后来因为地震灾害和缺水,夏都搬迁到了山西安邑。 安邑,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夏县一带。也就是笔者前文所说的夏墟-夏县东下冯遗址所在。 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大石磬 那么,夏桀迁都之前的斟挕,是不是就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呢?接着往下看。 考古学目前所见的夏代遗址都有哪些? 让我们再回到现代,看看已经发掘出哪些夏代遗址吧。 毕竟,不管史料上如何说,地下挖出来的遗址和文物,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根据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井中伟、王立新编著的教材《夏商周考古学》(2015年5月第一版)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夏代遗址主要有: 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2.河南郑州大师姑遗址。 3.河南新郑望京楼遗址。 4.河南杞县牛角岗遗址。 5.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 6.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 7.陕西商洛东龙山遗址。 8.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 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 值得指出和注意的是,遗址2-7都是属于二里头文化的次生类型。除了大师姑和望京楼有较大规模的二里头文化城址以外,遗址4-7都没有发现高规格的建筑,青铜礼器,漆器,玉器等高级别用品。因此,它们属于夏都都城的可能性很小。在此略过。 而山西夏县的东下冯类型,则与二里头文化差异较大,本书命名为东下冯文化。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我们先来看看夏县东下冯遗址、郑州大师姑遗址和新郑望京楼遗址的发掘情况,看看它们是否有可能是夏朝都城。 东下冯遗址窑洞式建筑 夏县东下冯遗址: 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东下冯村,也可分为四期,大致和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对应。是一种平面呈现”回「 ”字型的里外双重围沟的聚落,建筑主要为窑洞式建筑。还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已探明面积25万平米左右。1974年发掘之后,目前尚未再次进行考古发掘。 东下冯出土陶器 郑州大师姑遗址: 大师姑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单纯的二里头文化城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大师姑村南,北距黄河,西南距荥阳市区均为13公里。已发现城墙和壕沟,残存城墙全长约780米,壕沟长度为2850米,总面积约为51万平米。该城始建于二里头文化二期偏晚,废弃于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和二里岗下层偏早之间。 郑州大师姑二里头类型城址 新郑望京楼遗址: 望京楼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6公里望京楼水库东侧,北距郑州35公里。该处遗址为二里头文化城址和二里岗文化城址城套城的模式,遗址总面积约168万平米。其中,二里头文化城址最长的东城墙残长625米,残宽2.5-6.5米。北城墙和南城墙残存仅40米左右。该城建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毁于二里岗文化城址始建时期。 新郑望京楼出土陶器 这里出现一个新名词,二里岗文化。这是什么意思呢? 二里岗文化: 二里岗文化是以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文化遗存而命名的文化类型,又称二里岗期商文化,是一种介于二里头夏文化、殷墟晚商文化之间的考古文化。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以郑州商城为代表的早商文化。或就是商汤的都城亳都所在。 二里岗文化郑州商城城墙遗址 大师姑城址最长的南壕沟有950米,南城墙西段残存480米。而新郑望京楼二里头类型城址最长的东城墙残长625米。大师姑二里头城址51万平米面积,据此推断,新郑望京楼二里头城址面积当和大师姑城址不相上下。 我们再来看看二里头遗址的情况。 二里头绿松石龙 偃师二里头遗址: 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西南9公里的二里头村南,北紧邻洛河,南距伊河5公里。现存遗址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据测年专家最新(2005-2006年)碳十四检测显示: 「 ”二里头第一期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735-前1705年,第四期年代约为公元前1565-1530年。”《新砦-二里头-二里岗文化考古年代序列的建立与完善》,《考古》2007年第8期 二里头遗址全景图 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都吗?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面积高达12万平米的宫殿区,区内发现了10余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二里头文化三期时出现长方形宫城,东西城墙复原长为378、359米,南北城墙复原为285、282米。面积约为10.8万平米。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示意图 宫城中的一号基址为夯土台基,总面积9585平米,高出地面约0.8米。台上有宫殿,殿基高出台基约0.2米,面积约900平米,是一座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 ... 间四坡出檐式建筑。 二里头六号宫殿基址 这个一号宫殿基址有多大呢?拿我们熟悉的北京故宫三大殿对比一下: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2377平米。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中和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580平米。 保和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1240平米。 北京故宫太和殿 也就是说,二里头遗址内这个一号宫殿的台基和故宫三大殿不相上下。而宫殿面积大于中和殿,次于太和殿,和保和殿面积接近。 二里头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绿松石龙形器,漆器等高等级物品。发现了贵族聚居区,手工业作坊区和祭祀区遗存。以及二里头时期墓葬400余座和大量窖穴,水井,灰坑等遗迹。 二里头绿松石镶嵌铜牌 由于新郑望京楼城址和郑州大师姑城址的规模不大,加上二城始建年代均在二里头二期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 偃师二里头城址应该是夏朝都城之一! 二里头出土绿松石龙形器 那么,二里头是夏朝的哪座都城呢? 根据二里头遗址的地理位置(北紧邻洛河,南距伊河5公里)来看,这里就是史料中说的伊洛河流域无疑。今本《竹书纪年》说得很清楚:「 ”帝癸,一名桀。帝即位,居斟挕。十年,地震。伊、洛竭。十三年,迁于河南。” 我们可以看到,夏桀早期都城名为斟挕,十三年后迁都于河南(并非今日河南省)。夏桀迁都的原因在于:「 ”地震。伊、洛竭!”,也就是河流干涸了。 伊洛河流域的二里头遗址地形图 《竹书纪年》虽未明说斟挕所在,但夏桀因为伊河和洛河干涸而迁都河南,而偃师二里头就在伊洛河畔,说明二里头城址确实就是夏桀早期的都城斟挕。 那么,二里头城址长达140-205年的四期历史又是怎么回事呢?夏桀不可能那么长寿吧?让我们再去史料中寻找一下证据吧。 「 ”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逸周书 度年》 「 ”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古本《竹书纪年》 「 ”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今本《竹书纪年》 「 ”昔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 原来,今本《竹书纪年》说的斟挕就是夏初太康所居之斟鄩(寻)! 二里头出土青铜器 有夏之居,夏朝都城,大部分时间确实就在伊洛河流域! 作为目前已经发现的夏朝时期最大规模(300万平米)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始建年代落入公元前1735-1705年间,虽然不能说明它的建造者就是太康,但它无疑应该属于夏朝中期以后的都城之一。 「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史记·吴起列传》 「 ”《商书》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史记·夏本纪·正义》 「 ”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括地志》 二里头出土玉器 结语 文章至此,我们可以告一段落。虽然不知道最初的禹都阳城或冀在哪,夏朝中期迁都的「 ”斟灌,原,老丘,西河”我们也没有找到,但夏桀的都城「 ”斟挕和安邑”我们应该已经清楚了: 夏桀的都城本在伊洛河畔的偃师二里头,名为斟鄩(寻),今本《竹书纪年》误为斟挕。由于他在位第十年,发生了大地震,宫殿受损,伊河和洛河发生了干涸现象。 二里头宫城宫殿遗址示意图 没有水,此地自然无法种植庄稼,也就无法长期生存,夏桀迫不得已迁都安邑,也就是河南夏县东下冯附近。 由于迁都时间短, 「 ”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十三年,迁于河南。。。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三十年,瞿山崩。。。冬,聆隧灾。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今本《竹书纪年》 东下冯、二里头地理位置示意图 再加上连年战争,夏桀没有财力兴建新的都城,所以东下冯都城极有可能较为简陋。但最终夏桀是在此(鸣条之野)战败,逃奔三朡无疑的。 那么,早于二里头的新砦期文化和王城岗文化又是怎么回事呢?山西临汾陶寺遗址的下限,也到了公元前1900年,进入夏初时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夏禹到底建都于阳城还是冀?传说中的太康失位,后羿代夏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听下回分解。 参考资料: 《夏商周考古学》吉林大学井中伟、王立新编著 《新砦-二里头-二里岗文化考古年代序列的建立与完善》,《考古》2007年第8期 《竹书纪年》 《尚书 汤誓》 《尚书正义》 《国语 周语》 《史记 吴起列传》 《括地志》 《逸周书 度年》

斟寻还是安邑?夏桀都城到底在哪?学者:真相就在这本史书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8.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9. 郴州有个位于闹市的帝王园陵,见证郴州历史发展,却少人来游玩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的陵墓,现位于湖南郴州市最繁华的地方,来郴州市旅行之前不知道郴州有这么一个历史景点,到达郴州后在宾馆打开地图才发现义帝陵就在宾馆的旁边,而义帝陵公交站就在文化路中段西侧的地方,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来说位置相当好找。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溜掉】的意思是什么?【溜掉】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1.悄悄地、小心地、不引人注意地走掉。

  2. 霸王項羽不想做皇帝,又回到了分封制的老路,答案真的是這樣嗎?

    關於分封制和郡縣制的討論,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實例可以用來研究,秦朝滅亡後,先是西楚霸王項羽統一中國,分封十八路諸侯,但是僅僅4年後,其中一路諸侯漢王劉邦聯合其他諸侯就把項羽擊敗,劉邦建立漢朝。皇朝建立伊始,劉邦也將大片土地分封給楚漢爭霸中支持他的諸侯以及功臣,但是逐步的,他采用各個擊破的方式將這些諸侯國一一消滅,但是好不容易消滅了異姓諸侯國,取而代之的又是劉姓宗親子弟的封國,而這些劉氏宗親又在幾十

  3. 月落星沉造句_月落星沉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月落星沉yuèluòxīngchén月落星沉的意思和解释: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月落星沉的出处五代蜀·韦庄《酒泉子》词:“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月落星沉的例子直谈到~,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别。月落星沉造句月落星沉造句相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互文从语言单位看可分为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复句互文等;受四字格构造的限制,成语中的互文只能发生在成语的前后两个直接成分之间。

  4. 零圭断璧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íngguīduànbì【解释】比喻残破不全的珍贵文物。【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零圭断璧”

  5. 热搜第一!清华惊现95座古墓!墓主是……

    近日,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清华大学古墓照片刷屏朋友圈近日,有消息称清华大学内施工现场发现一片古墓,相关照片在朋友圈刷屏。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第一!

  6. 二者不可得兼是什么意思?

    【拼音】èrzhěbùkědéjiān【解释】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出处】《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例子】你一方面要顾着你们的孝道,一方面又看着眼前的危险;可是二者不可得兼。老舍《二马》三【相关】百度“二者不可得兼”

  7. 无精打彩是什么意思?

    【拼音】wújīngdǎcǎi【解释】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言毕,只是长吁短叹无精打彩的,不象往日高兴。”【例子】打过二更他才无精打彩地回到房里。曹禺《北京人》之一幕【相关】百度“无精打彩”

  8. 带有杖字的成语

    包含有“杖”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凭几据杖——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拿刀动杖——泛指动武。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掷杖成龙——后以之为典,借指还乡。杖履纵横——形容游人来往不绝。杖履相从——指追随左右。束杖理民——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束杖,收起刑具。拿刀弄杖——挥舞刀枪棍棒。明火持杖——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大杖则走——杖:木棍;走:逃跑。持刀动杖——持:拿。

  9. 斯大林因“胆怯”多次回绝 ... 的访苏请求

    随着...越来越接近于接掌中国的大权,斯大林与...个人以及两国关系开始日趋紧张。斯大林绝不会拿苏联的资源、苏联的国家利益或是苏联人的鲜血,去追求所谓共产主义大家庭的伟大事业。因此,早在两人真正对立之前,...就是斯大林的潜在对手了。斯大林一直与...保持一定距离。斯大林第一次邀请...访苏是在1947年7月。于是...立即予以拒绝,他相信,斯大林无非是想让他作出让步。

  10. 太沧和尚 略说简史

    太沧和尚略说简史关於金山活佛的资料,只有金山太沧和尚可以知之较详,因为他曾经与「金山活佛」同住了十多年,所以我决定作一次专程拜偈。我从太沧和尚处得到不少有关活佛的宝贵资料,更引起我写金山活佛轶事的兴趣和勇气,同时也因活佛的伟大,不能不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