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事件始末

事件始末:中国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又名南宫复辟。以石亨等攻破南宫门,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故名。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

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两袖清风的故事

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于谦。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关于两袖清风的故事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受贿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

夺门之变怎么没人反抗?

这时已是天色微亮,众朝臣已经等在午门外准备朝见,听到钟鼓齐鸣,众人按序走入奉献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泰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统皇帝。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山呼万岁。英宗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

盘点: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十大惊人奇迹

盘点: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十大惊人奇迹  在弱肉强食的中国封建社会年代, 战争成了各路霸主争夺地盘和扩大势力的最有效手段。无论是华夏大地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吞并之战,或者是对抗他国敌对势力的侵略之战,亦或者是开疆扩土的远征之战,战争都在用它独特的方式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而每一...

成语典故_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谁?两袖清风的故事简介

  两袖清风   【注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明朝土木堡之变前后的三大转折点

虽然土木堡之战以后,论者多将明军战败的原因归罪到明军自居庸关回师的这一错误决定上。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是土木堡之变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明帝国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开始。

明朝的哪位将领与岳飞的命运非常相似?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著名的词人。于是乎,就把在前线战斗正酣的主帅岳飞,用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由他的打手秦桧,给岳飞造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残忍地处死了,残害忠良的罪名,就一直由秦桧顶着。在这个关键时刻,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众议,从各地调来兵马,积极备战迎敌,并且严惩了罪魁祸首王振的余党,大快人心。比较起来,于谦的悲剧和岳飞还真有某些相似啊。

明英宗复辟后为何处死于谦?

明英宗是想留下于谦的,认为于谦当初的许多处置其实对国家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可怜于谦,忠心为国,最终落得亡身败家。祭文中,明宪宗把于谦的死完全归因于徐有贞、石亨等人的迫害,多半是为明英宗开脱。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于谦同文武官、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

于谦之死

于谦之死  明英宗复辟的当日,于谦被下狱。第六天,也就是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问斩。罪名是谋逆,被判凌迟。  抄家时,让陷害他的石亨、徐珵等失望的是,这位位高权重的重臣,家里竟然没有多余的东西,不要说奇珍异宝了。锦衣卫发现,上首的一间正屋紧锁着,打开后看到的,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