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九岁即位,年号正统,明朝第六代皇帝,即位时有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和英国公张辅,社会尚算安定,自正统七年(1442年),王振掌权后,政治开始腐败,塞外的瓦剌不断抢掠。

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由于用兵不当,导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之后,北京的明众臣为稳定人心,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主张立明英宗的亲弟王朱祁钰为帝(即景泰帝),史称明代宗,此后,大明和瓦剌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如果不是于谦那句“言南迁者,可斩也”的厉声高呼,留守北京的大臣们就会犯逃跑主义,大明帝国就会轻松地丢掉半壁江山,如果不是于谦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大义言辞,狼子野心的也先就会继续以朱祁镇为要挟,明英宗就不可能有再登皇位的人生转折,然而,明英宗成功复辟后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把于谦以“谋逆罪”关进了死牢,五天后“弃市”。

每次读《明史》读到这里时,笔者在为于谦身遭惨死扼腕叹息、悲愤落泪的同时,也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论清廉,于谦自奉俭朴,两袖清风;论能力,于谦胆识非凡,处乱不惊;论人格,于谦心系国家,义薄云天;论操守,于谦安于淡泊,刚正不阿。

于谦对大明帝国有再造之功,再说明英宗能够重返大明,也全靠于谦与也先的智勇周旋,这一点明英宗比谁都清楚,但他还是一边说着“于谦实有功”,一边下达了死刑命令,那么,明英宗为何非要置于谦于死地呢?

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天者,天命所归;顺者,顺应民心,年号虽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经废了,而对当初危难时刻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谋于谦如果不加以惩治,显然还不足以证明其复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无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复辟是“天命所归”和“民心所向”,所以,当徐有贞提醒他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为处置于谦犹豫再三的明英宗终于下定决心,杀掉于谦,抄没家产,家人充军。

失去过,才会懂得去珍惜和拥有,明英宗从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变成一个身陷囹圄的阶下囚,继而成为一个被景泰帝幽禁长达七年之久的太上皇,最后梦一般的再次坐上皇帝宝座,期间的辛酸、悔恨、羞辱、磨难,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所以,他对失而复得的皇位愈发珍爱。

最早参预夺门密谋的分别是都督张、武清侯石亨和太监曹吉祥,然后在太常卿许彬的指点下,找到徐有贞。

夜里四鼓时分,石亨一伙打开宫门,放进去一千多名士兵,然后从里面锁上宫门,此前,徐有贞已经掌握了各个宫门的钥匙,一切妥当之后,徐有贞把全部的钥匙悄悄丢进一个水沟里。

现在整个宫苑与外面完全隔绝开来,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保证不会受到内外的夹攻,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徐有贞他们拥有的一千多名士兵是一股绝对强大的力量。

大家直奔南宫,宫门紧闭,里面无人应声。于是大家爬墙的爬墙,撞门的撞门,一通忙乱之后,总算把南宫的大门打开了,宫里漆黑一片,一点微弱的烛光之下,太上皇一个人悄悄走出来,问大家:“你们想干什么?”

众人伏下身子,一齐说:“请陛下登位。”

深夜里突然闯进来这么一大群人,让太上皇惊愕不已,他不认识眼前这些人,问徐有贞他们是什么人,大家上前报出自己的官阶和姓名,然后士兵们抬来龙辇,士兵们放下龙辇,躲到一边,不敢乱动,徐有贞等人把太上皇推到龙辇上,亲自动手抬起龙辇,匆匆出来,以太上皇的名义叫开东华门,赶到奉天殿,从角落里找到御座,推到大殿的正中央,请求明英宗坐上去,一切妥当之后,他们鸣响钟鼓,百官们赶来朝贺。

病中的明景帝远远听到钟鼓之声,立刻明白自己被人赶下了皇位,但他没有想到是谁取代了自己,所以他问左右的侍者:“是于谦吗?”

侍者告诉他:“不,是太上皇帝。”

明景帝说:“哥哥做,好!”

大势已去,明景帝似乎也只能这样说话,“拥立”二字的深刻含义,明景帝和他的哥哥明英宗二人的体会一定最为深刻,明景帝最初错误地认为是于谦篡位,说明当时于谦的权势相当显赫,而且明景帝的心中对他存在着猜疑,可惜,在如此微妙和重大的时刻,于谦竟然对石亨等人私下里的密谋浑然不觉,政治嗅觉相当迟钝,败亡自然难免。

不太清楚于谦、王文等人听到复辟消息的时候是何种心情,有没有跟随大家一起欢呼,因为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清楚,他们的命运可能要发生重大的转变。

这种转变很快来到,天亮以后,在石亨、张、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拥护下,明英宗在奉天殿正式即位,首先拿下于谦、王文,其次是于谦的亲信项文曜,每人打了一百杖,然后投入监狱。

于谦性格刚直,平时态度清高,做事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当初主张南迁的徐有贞、都督张、太监曹吉祥等人,这些人恰好又是拥立明英宗复辟的主力,于谦的命运可想而知,石亨也曾经是于谦一手提拔起来的,却因为一些过节,对于谦又怕又恨。

在这些人的主使下,于谦与王文被定为谋逆重罪,处以极刑,王文感觉冤枉,极力要为自己辩解,于谦对自己的处境看得格外分明,坦然笑道:“何必费力气分辩?这分明是石亨他们的主意。”

明英宗是想留下于谦的,认为于谦当初的许多处置其实对国家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正月二十二日,于谦、王文、舒良、王诚等六人被处决,家人免死充军,家财入官,最初给六人的裁决是凌迟处死,明英宗说:“从轻决了,去其手足罢。”

可怜于谦,忠心为国,最终落得亡身败家。

杀掉于谦,不过是他树立权威、挽回颜面的无奈之举,然而,于谦毕竟是无懈可击的,找不到罪名,这让明英宗很头疼,于是宋高宗冤枉岳飞谋反的伎俩又派上了用场,不过,岳飞的罪名是三个字“莫须有”,而于谦的罪名是两个字“意欲”。

于谦被杀,“天下冤之”,京城百姓无不为之落泪,就连皇宫内的孙太后也为之感叹,然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对于明英宗来说,皇权永远是第一位的。

明英宗死后,他的儿子明宪宗即位,于谦的冤案很快得以昭雪,明宪宗在赐给于谦的祭文中说:“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材,历事先朝,茂着劳绩,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祭文中,明宪宗把于谦的死完全归因于徐有贞、石亨等人的迫害,多半是为明英宗开脱。

明英宗复辟后为何处死于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肾脏功能差?这么做,肾脏一天比一天健康

    想要锻炼自己的肾功能,维护肾脏健康,那么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因为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代谢,多喝水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使代谢的速度加快,使肾脏的功能得到有效的运行。想要增强自己的肾功能,一定要牢记以上四点,改掉不利于肾功能的坏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肾一直在身体中运行良好,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2. 梦见石楠花梦到石楠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石楠花好不好

    做梦梦见石楠花好不好?梦见石楠花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石楠花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情人把石楠花插在你的头发上,暗示你会遭到欺骗。女性梦见她收到别人春天送来的石楠花,意味着她的情人很忠诚。梦见石楠花的相关解梦梦见绚丽的鲜花,不论是长在户外,还是布置在室内,都是个人幸福的象征,预示你会交好运和发财,生活快乐。

  3. 搞笑自恋说说一句话-感人的情话

    厌倦,是自然的。三十七、时间,是距离也是宽恕,让一些东西更清晰,让一些感情更明白,让一切都趋于平静。

  4. 带薄的成语有哪些 | 历史新知网

    带薄的成语有哪些薄技在身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福薄命苦的美女。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德行浅薄,才能不足。形容人狡猾奸诈,待人苛刻薄情。

  5. ... 猪 ... 鸡现世报

    我认识一位张叔,六十多岁,身体很健康,很能干活。...生果报,会给人带来疾病,凶灾,短命,等苦报。张叔不以为然,他正色说:这是口福,本来就是让人吃的,哪里有啥报应。我依旧劝其戒...。他还是很固执,但他跟我讲了一件事,说一个人,是...牛的,...牛的...很残忍,一次去集市卖新...的牛肉,从车上不小心掉下来摔死了。...他们是作用力,报应到人自身的短命多病凶灾则是反作用力。所以戒...是世间最大的善行,不是吗?

  6. 读「佛陀颂」

    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梁寒操先生,闻系一基督教徒,最近着『佛陀颂』交由觉世旬刊发表,梁先生在文中赞颂佛陀说:『大哉佛陀为法施,振发聋瞶真大师』,又说:『贪瞋痴三毒,日日蚀汝心,汝乃陷苦海,与苦相浮沉;授汝三法戒、定、慧,慈航以此为南针。』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对佛陀和佛法有如此认识,而且这样诚挚的颂扬佛陀毫无宗教门户之见,其风度胸襟,不愧一位有名的学者,应该获得我们全体佛教徒的尊敬!

  7. 无如之何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úrúzhīhé【解释】没有任何办法。【出处】《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例子】楚势虽盛,若不乞降,早晚打破城池,虽晋亦无如之何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八回【相关】百度“无如之何”

  8. 以身殉国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ǐshēngxùnguó【解释】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例子】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朱自清《论气节》)【相关】百度“以身殉国”

  9. 姓名笔划占卜爱情_姓名测试

    一个有趣的占卜法,玩一玩,不可当真,两心相依才是真。

  10. 这些「 ”丑态”出现,说明女人已经衰老了,你若没有,气色还不错

    年轻、美貌是女人都追求的,作为女人来说,谁都不希望自己衰老,但是岁月流逝,谁都无法抵挡衰老的来临,特别是女人过了40岁以后,衰老的速度会更快,当身体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丑态”,说明你已经开始衰老了,你也该好好保养身体了。若没有这些症状,说明你还算年轻,女人应该从年轻时就要保养身体,等已经衰老了才保养,可能已经为时过晚。这些「”丑态”出现,说明女人已经衰老了,你若没有,气色还不错1、皱纹、色斑增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