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简介 何绍基简介 何绍基(西元1799——1863年),湖南道州人,号蝯叟,又号东洲居士,字子贞。何绍基的书法主要是以颜真卿的笔法为基础,参杂有篆书的笔意,以 为衡量笔法优劣的标准,而他善长之处在于汉隶,并以临习礼器碑与张迁碑最有心得。另外,魏碑也是...
何绍基的生平简介 何绍基的个人成就 生平简介>何绍基:1799年生,1873年逝世,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学者、藏书家。何绍基兄弟四人均习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与弟绍业一同出生于东门乡东门村一耕读民家。>个人成就>何绍基出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他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
何绍基的隶篆艺术 何绍基的隶篆艺术汉代隶书工整精巧,结体扁平,笔画间有波磔,为历代书家所推尊。据史载何绍基专习隶书较为晚,是从六十岁开始的。从何绍基所临大量碑文来看,书体是自己的笔法,所具有的是汉隶的神韵。何绍基擅长各种书法体势,在篆书方面的成就也是卓越的。在篆书体势上,何绍基是大篆小篆都写,从书写形式上,书联、屏条、横幅等都具备,是在吸取古人书艺养分的基础上,将行书的气、隶书的势有机地糅入。
简论何绍基的行草书 简论何绍基的行草书在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书法家个性的,莫过于行书和草书。何绍基的行草颇具特色,他不走二王传统的道路,而宗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祭侄稿》、《裴将军诗》和李邕的《麓山寺碑》。以颜书为基础,融入篆书和魏碑的笔法,在行草方面,独创一格。何绍基的传世墨迹中,行书最多,仅行书楹联以数千计,且句无雷同,体现其不仅书艺精湛,而且语句绝妙,是其诗文才学的显现。他的行草书,到了中晚年,可谓炉火纯青。
何绍基的楷书艺术 何绍基的楷书艺术何绍基在楷书方面,早年研习颜真卿书体,对颜体的研究有极深的造诣,从颜书的笔墨体势中获益是极为可观的,为其书体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何绍基所得的“意”即颜体的深蓄内涵。他的楷书《小字麻姑山仙坛记》功力深厚,是其楷书中的代表作。小楷《黄庭内景玉经册》,是何绍基楷书中的精品,写得极为精道。从何绍基传世的楷书作品来看,其结体横平竖直,整齐凝练,力厚骨轻,气苍韵遒,金石味极浓。
何绍基传略 何绍基传略何绍基并非出生就是一个天才,他的才智是后天的勤奋所致。据《清史稿》记载,何绍基“书法初学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至百十过。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世皆重之。”综观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此语极为中肯。
[名家名品] 何绍基传略 [名家名品]何绍基传略清何绍基五言隶书对联“静同”清何绍基八言行书对联“瞻言”清何绍基草书论书语清何绍基楷书册页“邓君墓志铭”清何绍基隶书“惟川”(1)何绍基并非出生就是一个天才,他的才智是后天的勤奋所致。据《清史稿》记载,何绍基“书法初学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至百十过。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世皆重之。”综观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此语极为中肯。
[名家名品] 何绍基的楷书艺术 何绍基所得的“意”即颜体的深蓄内涵。小楷《黄庭内景玉经册》,是何绍基楷书中的精品,写得极为精道。从何绍基传世的楷书作品来看,其结体横平竖直,整齐凝练,力厚骨轻,气苍韵遒,金石味极浓。
[名家名品] 何绍基的隶篆艺术 [名家名品]何绍基的隶篆艺术清何绍基行书屏“坡公中岁”清何绍基七言行楷对联“西山”清何绍基行书屏“天风”清何绍基行书题“介寿堂”汉代隶书工整精巧,结体扁平,笔画间有波磔,为历代书家所推尊。据史载何绍基专习隶书较为晚,是从六十岁开始的。从何绍基所临大量碑文来看,书体是自己的笔法,所具有的是汉隶的神韵。何绍基擅长各种书法体势,在篆书方面的成就也是卓越的。
[名家名品] 简论何绍基的行草书 [名家名品]简论何绍基的行草书清何绍基草书论书语清何绍基七言行书对联“且过”清何绍基行书屏“天风”清何绍基八言行书对联“玉堂”在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书法家个性的,莫过于行书和草书。何绍基的行草颇具特色,他不走二王传统的道路,而宗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祭侄稿》、《裴将军诗》和李邕的《麓山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