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侯君集曾多次向李世民献计献策,成为李世民的骨干。九月,又封侯君集为潞国公。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斩天柱王,率部归唐,被封为甘豆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唐西北边境从此得到安定。十二月,太宗诏令侯君集等领兵援助。高昌固城自守,侯君集下书谕之,高昌守军也不回应。侯君集遂于清晨发动进攻。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绩

李绩,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翟让称善,于是在运河上劫取公私财物无算。李绩与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由于李绩当时是翟让属下,也被乱兵刀砍剑劈,遭受重创,李密见到后马上制止士兵的杀戮,李绩免于一死。

张禹简介 东汉成帝时期光禄大夫关内侯张禹生平

初元中,诏今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成帝即位,崇经学,敬重师传,以师赐禹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干石,给率中。称《张侯论》,为后氏所贵。>汉明帝永平八年,张禹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就升迁;汉章帝建初年中,张禹被授予扬州刺史。张禹准备渡江,官吏坚决请求,张禹不听。亲自核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案卷,多数察其情,明其冤。等到安帝即位后,张禹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荀勖简介 三国西晋时音律学家济北郡公荀勖生平

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迁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司马炎代魏后,封济北郡公,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掌管乐事,又修正律吕。>荀勖善于逢迎,当时议论的人都以为他倾覆国家搅乱时局,是孙资、刘放之类的人物。然而荀勖做事小心谨慎,每有他所参与的诏令大事,就算已经宣布,他也始终不说,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参与其事。

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襄方公-方献夫

方献夫纪念馆,位于南海丹灶良登方献夫于明弘治、正德、嘉靖三代为臣,曾任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此被尊称为“方阁老”,是南海著名的历史人物。遂封方献夫为武英殿大学士,右相,谥文厢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樵百东乡建大岗鸡场时有一古墓被毁,其中有“明故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襄方公墓志铭”碑石一块,这应是方献夫的墓穴。

萧琮的子女 萧琮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萧琮

萧琮被除去西凉帝位后被封为上柱国、内史令,封爵梁公,于公元607年逝世,追赠左光禄大夫,后其侄儿萧铣称帝后追谥他为孝靖皇帝。萧琮的子女儿子萧铉,官至襄城通守。>萧琮是怎么死的>萧琮虽客居长安,但与北方的富贵之家相比,也没有不如的地方。萧琮曾和上柱国贺若弼交情很深,大业三年,隋炀帝以诽谤朝政诛...贺若弼。贺若弼死后,民间有童谣说:“萧梁家又要兴盛了。”隋炀帝由此忌恨他,于是废黜萧琮为庶民,不久萧琮去世。

吕思诚是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他?

吕思诚故里吕思诚是元朝大臣,曾任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国子监翰林学士、中书参知政事等职,为人耿直倔强、秉公办事、不畏强权,于公元1357年逝世。吕思诚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他>吕思诚气质持重,素以刚直闻名,不为势利所屈服。>苗军横暴,侵犯侮辱行...官,思诚厉声厉色申斥说:“你们能...吕左丞么?”吕思诚走了两天,城再陷。吕思诚转任光禄大夫、大司农。

庾亮后人 庾亮诗文 庾亮有何作品

庾亮庾亮曾任西曹掾、征西将军、都督七州诸军事等,封爵都亭侯,深得帝王器重。其妹庾太后临朝时他与王导共同辅政,实际上大事都是由庾亮决定的,他执政严明,依法处理案件,逐渐大失人心。公元340年,庾亮逝世,他的子女后人都有谁?庾亮后人>儿子:>庾彬,年幼时即聪慧过人,于苏峻之乱中遇害。>庾亮诗文庾亮有何作品>庾亮善书法,《淳化阁帖》收录有其墨迹《书箱帖》五行。庾亮有文集二十一卷,今已佚。

陈棱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

陈棱,字长威,,无为县襄人士。陈棱后为李子通所陷,奔杜伏威,伏威忌之,寻而见害。棱率众登岸,遣镇周为先锋。其日雾雨晦冥,将士皆惧,棱刑白马以祭海神。棱遂填堑,攻破其栅,斩渴剌兜,获其子岛槌,虏男女数千而归。明年,帝复征辽东,棱为东莱留守。杨玄感之作乱也,棱率众万馀人击平黎阳,斩玄感所署刺史元务本。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俄而帝以弑崩,宇文化及引军北上,召棱守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