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侯君集(?―643.4.29),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侯君集自幼“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很早就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幕府,多次随军出征,历任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此后渐受恩遇,参预谋议。>由于秦王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侯君集曾多次向李世民献计献策,成为李世民的骨干。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发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政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初七,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由于侯君集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要的策划者之一,立有大功,所以李世民对其进行了重赏。七月初七,任命侯君集(时任左卫副率)为左卫将军。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九月,又封侯君集为潞国公。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再赐封侯君集食邑一千户。贞观四年(630年)十一月,侯君集又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自唐朝建国后,吐谷浑军多次袭扰唐西北边境。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伏允可汗依其臣天柱王之谋,进袭唐廓(治化隆,今青海化隆西南)、兰州,使唐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受到威胁。六月,唐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军反击,追至青海湖后班师。十一月十九日,吐谷浑再次寇扰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唐太宗大为震怒,下决心大举征伐吐谷浑。十二月初三,起用已致仕的右仆射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以侯君集和刑部尚书任城王、鄯善道行军总李道宗为副将,同时出征的还有凉州都督、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岷州都督、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利州刺史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和归唐的东突厥及契何力等军。>贞观九年(635年)三月,侯君集师次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闰四月初八,李道宗在库山(今青海湖东南)击败吐谷浑军。伏允烧尽野草,轻兵入碛。唐军诸将认为,“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唯独侯君集认为:“不然。者段志玄军还,才及鄯州,虏已至其城下。盖虏犹完实,众为之用故也。今一败之后,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于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李靖采纳了侯君集的意见,分兵两路追击,自率李大亮、薛万均等部由北路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侯君集、李道宗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李靖一路进展顺利,二十三日在曼头山(今青海共和西南一带)、二十八日在牛心堆(今青海西宁西南)、接着又在赤水源(今青海兴海东南)接连获胜。侯君集和李道宗率南路唐军在沓无人烟地区行军2000余里,途经无水无草的破罗真谷(在今青海都兰东南一带)时,只能“人龀冰、马瞰雪”,于五月间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伏允可汗,大破其众,俘其名王骁将。伏允可汗向西败走,准备渡突伦川(又称图伦碛,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投奔于阗。李靖部将契何力闻讯,率骁骑追上伏允可汗,伏允可汗侥幸脱逃,五月,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自缢身亡。南路唐军继续进逾星宿川(即今青海黄河上源星宿海),至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与李靖军胜利会师。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斩天柱王,率部归唐,被封为甘豆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唐西北边境从此得到安定。此战,唐军采用侯君集提出的分进合击,穷追猛打等战法击败吐谷浑军,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吐谷浑甘豆可汗长时间在唐朝做人质,国内百姓皆不归附,竟被部下人杀死。其子燕王诺曷钵立为可汗。诺曷钵年幼,大臣们争权夺势,国内一片混乱。十二月,太宗诏令侯君集等领兵援助。并事先派使者宣谕劝解,如有不遵从诏令的,相机予以讨伐。此后,内乱遂平。>贞观十一年(637年),侯君集与长孙无忌等俱受世封,授君集陈州刺史,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侯君集拜吏部尚书,进位光禄大夫。侯君集行伍出身,从未学文,担任吏部尚书后,开始认真读书。“典选举,定考课,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并有时誉。”(《旧唐书・侯君集列传》)>早在贞观八年时,吐蕃赞普(吐蕃君主的专用称号)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及吐谷浑均娶唐朝公主,也遣人随唐使冯德遐入唐,多带金宝,奉表求婚,唐太宗李世民未许。使者回报说是吐谷浑王离间所致。松赞干布大怒,即发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诸羌。贞观十二年八月,吐蕃军号称20余万进屯唐松州(治嘉城,今四川松潘)西境,遣使进贡金帛,声称来迎娶公主。都督韩威匆忙率军出战,大败而归。羌族首领、唐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继举州降蕃。二十七日,唐太宗即派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负责战事。二十九日,唐太宗又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一说左)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兵5万人进击(参见松州之战)。九月初六,牛进达夜袭吐蕃军,迫其撤军。松赞干布遣使到长安谢罪,并再次请求通婚。太宗应允。贞观十五年(64年)正月,唐以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西域高昌国(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王麴文泰早在贞观四年就曾亲自到长安觐见唐太宗,贡献方物。后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并发兵袭扰内附的伊吾(都今新疆哈密)、焉耆(都员渠,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国。由于高昌位于唐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故唐太宗决心除掉这个障碍。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征召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称疾不至。十二月初四,唐太宗诏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总管,率步骑数万及突厥、契之众征讨高昌(参见唐灭高昌之战)。>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麴文泰闻唐廷已起兵,遂对国人说:“唐国去此七千里,涉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当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军乎?若顿兵于吾城下,二十日食必尽,自然鱼溃,乃接而虏之,何足忧也!”(《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及唐军在熟悉当地地形的契何力引领下抵达碛口(似为今新疆轮台地区)时,麴文泰忧惧而死,其子麴智盛即位。>侯君集率兵进至柳谷(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时,探马禀报说文泰近日即将安葬,高昌国内人士都聚集在葬地。诸将闻听此报,请求趁机进行突袭。侯君集则认为:“不可,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旧唐书・侯君集列传》)于是擂鼓进军,进抵田地城(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高昌固城自守,侯君集下书谕之,高昌守军也不回应。侯君集遂于清晨发动进攻。在出征前,唐太宗深道在远离中原作战,即无援军,又无后勤保障,所以必须速战速决,为此唐太宗征集了一些善于制造攻城器械的工匠从军。“君集遂刊木填隍,推撞车撞其睥睨,数丈颓穴,抛车石击其城中,其所当者无不糜碎,或张毡被,用障抛石,城上守陴者不复得立。”(《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到了中午时便攻下田地城,俘男女7000余人。>侯君集随即命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于当夜直趋高昌城。麴智盛率军迎战,被击败后退保都城。唐军力继至,直抵其城下。麴智盛走投无路,便给君集来信说:“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丧背。智盛袭位未几,不知所以愆阙,冀尚书哀怜。”侯君集答复道:“若能悔祸,宜束手军门。”(《旧唐书・侯君集列传》)但麴智盛仍坚守不出。侯君集遂命将士填堑攻城,又造高5丈可以俯瞰城内的巢车,对城内动静了如指掌。城内行人走动以及飞石所中目标,在巢车上的人都大声告知唐军,以至高昌人皆在屋中躲避飞石。奉命前来救援高昌的西突厥军畏惧唐军威势,也在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投降。麴智盛见大势已去,被迫于八月初八开门出城投降。侯君集继续分兵略地,共攻下3郡、5县、22城,得户8046,人口3.77万,马4300匹,占地东西800里,南北500里。唐在其地置西州,在可汗浮图城置庭州。二十一日,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雅尔湖村附近),留兵镇守,而后刻石纪功而还。此战,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国的通道,促进了和西方诸国的联系,同时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侯君集征讨高昌时,曾派人约焉耆(都员渠,今新疆焉耆西南)与他们合围高昌,焉耆国表示愿意听命。待到攻克高昌后,焉耆王到唐朝军队营地拜见侯君集,并请求归还曾经被高昌夺去的三座城池,侯君集禀报朝廷后,将三城连同高昌所掠的焉耆百姓如数归还。从而保持了两国之间的良好关系。>九月,侯君集带高昌王智盛及其贵族大臣还朝。至此,唐朝疆域“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五》)>十二月初五,侯君集将高昌俘虏带到观德殿。唐太宗非常高兴,在朝中大摆宴席,三日才散。 >侯君集灭高昌国时,由于没有奏请朝廷便自作主张委任官员,同时还私自掠夺大量的珍奇宝物、妇女,手下将士知道后,竞相偷盗,侯君集恐其事被发,不敢制止。此时有司以此事对其进行弹劾,唐太宗遂下诏将侯君集等人拿入狱中。中书侍郎岑文本认为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便上疏道:“君集等或位居辅佐,或职惟爪牙,并蒙拔擢,受将帅之任,不能正身奉法,以报陛下之恩。举措肆情,罪负盈积,实宜绳之刑典,以肃朝伦。但高昌昏迷,人神共弃,在朝议者,以其地在遐荒,咸欲置之度外。唯陛下运独见之明,授决胜之略,君集等奉行圣算,遂得指期平殄。若论事实,并是陛下之功,君集等有道路之劳,未足称其勋力。而陛下天德弗宰,乃推功于将帅。露布初至,便降大恩,从征之人,皆沾涤荡。及其凯旋,特蒙曲宴,又对万国,加之重赏。内外文武,咸欣陛下赏不逾时。而不经旬日,并付大理,虽乃君集等自挂网罗,而在朝之人未知所犯,恐海内又疑陛下唯录其过,似遗其功。臣以下才,谬参近职,既有所见,不敢默然。臣闻古之人君,出师命将,克敌则获重赏,不克则受严刑。是以赏其有功也,虽贪残淫纵,必蒙青紫之宠;当其有罪也,虽勤躬洁己,不免钺之诛。故《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昔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损五万之师,糜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唯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之首,而贪不爱卒,罪恶甚多。武帝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广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又校尉陈汤矫诏兴师,虽斩郅支单于,而汤素贪盗,所收康居财物,事多不法,为司隶所系。汤乃上疏曰:‘与吏士共诛郅支,幸得擒灭。今司隶乃收系案验,是为郅支报仇也。’元帝赦其罪,封汤关内侯,赐黄金百斤。又晋龙骧将军王浚有平吴之功,而王浑等论浚违诏,不受节度,军人得孙皓宝物,并烧皓宫及船。浚上表曰:‘今年平吴,诚为大庆,于臣之身,更为咎累。’武帝赦而不推,拜辅国大将军,封襄阳侯,赐绢万匹。近隋新义郡公韩擒虎平陈之日,纵士卒暴乱叔宝宫内,文帝亦不问罪,虽不进爵,拜擒虎上柱国,赐物八千段。由斯观之,将帅之臣,廉慎者寡,贪求者众,是以黄石公《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知前圣莫不收人之长,弃人之短,良为此也。臣又闻,夫天地之道,以覆载为先;帝王之德,以含弘为美。夫以区区汉武及历代诸帝,犹能宥广利等,况陛下天纵神武,振宏图以定六合,岂独正兹刑网,不行古人之事哉!伏惟圣怀,当自己有斟酌。臣今所以陈闻,非敢私君集等,庶以萤爝末光,增晖日月。倘陛下降雨露之泽,收雷电之威,录其微劳,忘其大过,使君集重升朝列,复预驱驰,虽非清贞之臣,犹是贪愚之将。斯则陛下圣德,虽屈法而德弥显;君集等愆过,虽蒙宥而过更彰。足使立功之士,因兹而皆劝;负罪之将,由斯而改节矣。”(《旧唐书・侯君集列传》)>文中岑文本列举了几位名将的事迹,唐太宗看后,觉得岑文本言之有理,便开释了侯君集等人。侯君集本以为两番出征西域,战功卓著,因受嘉奖,结果却因 *** 而被下狱,因此心中不平,虽然后来被释放,但心情郁闷,怏怏不乐,渐有反叛之心。>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十二日,功臣张亮由原职太子詹事被调出朝廷,任洛州(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都督。侯君集认为是受到了排挤,遂用言语相激道:“何为见排?”张亮回答说:“是公见排,更欲谁冤!”侯君集又说君集曰:“我平一国,还触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因而挽起袖子说道:“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张亮马上将此事密报给唐太宗,唐太宗对张亮说:“卿与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两人相证,事未可知。”(《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唐太宗便将此事压下。>其实唐太宗对侯君集谋反之事早有察觉,起初,唐太宗让李靖教授侯君集兵法,侯君集对太宗说:“靖且反,兵之隐微,不以示臣。”唐太宗又问李靖,李靖说:“方中原无事,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而求尽臣术,此君集欲反耳。”(《新唐书・侯君集列传》)>后在平定高昌的庆功宴上,江夏王李道宗也曾对唐太宗说:“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唐太宗问道:“何以知之?”李道宗回答:“见其恃有微功,深怀矜伐,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为吏部尚书,未满其志,非毁时贤,常有不平之语。”唐太宗说:“不可亿度,浪生猜贰。其功勋才用,无所不堪,朕岂惜重位?第未到耳。”(《旧唐书・李道宗列传》),对待侯君集应是一如既往。>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侯君集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七名。>时太子李承乾屡有过失,担心被废。李承乾得知东宫府千牛贺兰楚石为侯君集的女婿,又知侯君集对唐太宗一直有积怨,便多次让贺兰楚石带侯君集到东宫,向他询问自保之策,侯君集认为太子愚昧低能,便想乘机利用他,于是劝李承乾谋反,参与了李承乾的谋反集团。曾举起手来对太子说:“此好手,当为用之。”(《旧唐书・侯君集列传》)此外还派遣贺兰楚石对李承乾说:“魏王得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新唐书・侯君集列传》)李承乾非常赞同此言。用重礼贿赂侯君集以及左屯卫中郎将、顿兵人李安俨,让他们刺探唐太宗的心思,一有动静便告诉他。>侯君集自从参与此事后,为此事焦虑不安,常在睡梦之中突然跳起来,长时间地唉声叹气。其妻感到奇怪,便对他说:“公,国之大臣,何为乃尔?必当有故。若有不善之事,孤负国家,宜自归罪,首领可全。”(《新唐书・侯君集列传》)但侯君集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四月初一,李承乾的行动被人告发,侯君集被下狱,此时贺兰楚石又告发他谋反的事。唐太宗召见侯君集说:“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故自鞫验耳。”侯君集起初不认罪。唐太宗便召见贺兰楚石详细陈述始末原委,又拿出与李承乾来往的书信启给他看,侯君集理屈词穷,只得服罪。侯君集依律当满门抄斩,但侯君集在战争年代战功卓著,一直是唐太宗的心腹大臣,所以唐太宗不想杀侯君集,便对文武百官求请道:“往者家国未安,君集实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但大臣们都认为:“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 *** 。”唐太宗只好对侯君集说:“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旧唐书・侯君集列传》)说罢,潸然泪下。侯君集也磕头表示服罪。>四月初六(),侯君集因谋反被杀,并没收了他所有的家产。临刑前,侯君集从容不迫,对对临斩官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唐太宗闻闻,特意开恩,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将他们迁到岭南(今广东钦山港)。>侯君集一生,起步平庸,但在争战年代,始终效命于唐太宗,所以能够平步青云,后来率军远征,克敌制胜,确实有功于国,然而他又弃前功而构后罪,贪赃任性,直至图谋造反。因此古人说:“君子立功,守以谦冲;小人得位,足为身害。”>侯君集也确有宰相之才,魏征就曾向唐太宗推荐过侯君集,让他任仆射,并说:“国家安不忘危,不可无大将,诸卫兵马宜委君集专知。”(《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但唐太宗认为君集喜欢自我夸耀,所以没有重用。>“侯君集摧凶克敌,效用居多;恃宠矜功,粗率无检,弃前功而罹后患,贪愚之将明矣。”(《旧唐书・侯君集列传》)>侯君集一直作为李世民的忠实追随者而备受器重。他和秦叔宝、尉迟恭不同,不是以骁勇而充当李世民的打手;他又和二李不同,他从头到尾都是秦府的人。同时,他的祖辈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中的成员,这也是他受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促使李世民的最终决策,并且是李世民进入玄武门随行九人之一。史称“建成、元吉之诛,君集之策居多”。这从事后的封赏也可看出,侯君集食邑千户,仅次于尉迟、房、杜、长孙几人,而在诸将之上。(李靖当时是五百户)。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封建功臣,侯君集被封为陈国公。 >李世民即位后,侯君集一直握有很大的兵权。贞观四年,又以兵部尚书参与朝政而入相。他虽然出身行伍,但是被重用后,开始认真读书,后来他还担任吏部尚书主持典选,工作比较出色,得到舆论的好评。 >侯君集在贞观时期参与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是贞观九年由李靖总指挥的灭吐谷浑之战。他在此次战争中担任一支方面军的指挥官----积石道行军总管。战争初期,由于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实施坚壁清野的防御政策,致使数道唐军因补给不济而退保鄯州。这时,鄯州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提出,“柏海近河源,古未有至者。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马癯粮乏,难远入,不如按军鄯州,须马壮更图之”,侯君集以为不妥,他认为“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山谷,克之实难。”主张趁敌人未注意以精兵追击。这个提议得到主帅李靖的支持。果然,李道宗很快追上了伏允,大败之。后来李靖兵分二路,侯君集和李道宗负责南线战场。“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乏水草,士糜冰,马秣雪。阅月,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李靖、李大亮等北上,李靖部将薛万彻等追伏允至土伦碛深处(今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结束了战争。 >这次战争充分显示了侯君集清醒的战场意识以及较出色的指挥才能。 >虽然侯君集后来担任过防御吐蕃的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等总指挥职务,但是最终另他成为李靖以后军队第一号人物的战争是贞观十四年灭高昌之战。 >高昌曲文泰本是 *** ,贞观初也曾入朝唐朝,其治国一套基本也是中原王朝的 *** 。但是后来与西突厥勾结阻断了丝路,并且扣押侨民,从而激怒了唐朝。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带领薛万均、萨孤吴仁、契何力、牛进达诸将奔袭高昌。此战的行军环境,可由曲文泰口中得知:“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顿吾城下一再旬,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曩吾入朝,见秦、陇北城邑萧条,非有隋比。今伐我,兵多则粮不逮;若下三万,我能制之。度碛疲钝,以逸待劳,卧收其弊耳。”和这里相比较,贞观四年在长城附近的定襄、云中进行的灭东突厥之战的情况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这也是唐第一次大规模远距离深入西域作战,其补给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出曲文泰所料,当他还在做春秋大梦的时候,唐军已经到达碛口。惶遽之下,曲文泰竟然一命呜呼。侯君集并未趁机进攻,而是按照古名将的做法“礼不伐丧”。这里面或许含有侯君集借机休整军队的意图。当高昌国一切整顿完毕后,侯君集发起总攻,众将戮力合作,最终迫使高昌新国王曲智盛投降。 >唐灭高昌的意义在于打开了西域之门,为唐朝征服中亚奠定了基础,同时巩固了丝路贸易,加速了唐朝成为世界大国的步伐。在这片新征服的土地上,唐朝迅速建立起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以驸马都尉乔师望为首任长官。 >高昌战后的侯君集站在了他的事业最高峰,但是好景不长,三年后,他就被处以极刑。导致他覆亡的原因是他参与了太子集团的谋反活动。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有过预言说侯君集谋反,包括李靖、李道宗、张亮。除了张亮,其余二人未必有什么证据,李世民也并不在意他们的话。直到侯君集案发后,李世民都在试图原谅他,但是遭到群臣的反对。在审判侯君集时,李世民亲自到场,怕侯君集受刀笔吏之辱。侯死后,李世民每对其在凌烟阁的,都嗟叹不已。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侯君集的爱护非同一般。 >不过侯君集的性格不好是出名的,生活腐化也非同寻常,他家里专门养了女人以供他每日喝人奶。 >姜行本可以说是鲜为人知,他的特色不在于他的战绩,而在于他是一个出色的器械工程师。高昌之战,他作为侯君集的副将。大军在攻城时遇到挫折,他制造了许多工具,使得牢固的交河城得以被攻破。他这类人在唐初还有一位,他就是画家阎立本的兄长阎立德,他是唐攻高丽的装备总工程师。另外,隋朝的宇文恺也是隋唐著名的工匠。 >唐琅琊郡公牛秀也参与了高昌之战,牛秀这个名字估计很陌生,但是他的字牛进达应该有很多人会有印象,小说里的“尤俊达”就可能是以他为原型。据其墓志,他也是李世民一手提拔起来的,到了贞观后期成为左武卫大将军,并且以青丘道行军大总管指挥了贞观二十一年的进攻高丽之战,取得较大的战绩,迫使高丽王遣使入朝谢罪。死后陪葬昭陵。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4.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5.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6.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7.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8. "一些不被载入史书的野史秘闻"

    野史一般由民间个人根据所见所闻或依据神话传说等撰写的历史,也有一些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由民间进行补充,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下面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野史。

  9. 东北一哥沈阳是如何崛起的?

    在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一大片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在这些东北兄弟城市之间,长期具有领袖地位的东北老大哥,当属沈阳无疑。这个东北一哥是如何走上东北c位的呢?图/浑河景色01、北疆军镇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是文明多元交汇之地。从蒙古高原上走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与东方白山黑水间捕鱼狩猎的渔猎部落,在浑河与棋盘山之间融合碰撞。

  10. 陈姓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祖先的这些辉煌

    故事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讲起。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是陈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

随机推荐

  1. 元朝怎么灭亡的?

     元朝怎么灭亡的?  元朝到底是怎样灭亡的  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初一,徐达率军直逼大都城下,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见大势已去,于七月二十八日半夜三鼓时分,携太子、后妃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由此,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外来政权全身而退...

  2. 五胡乱华系列十四:淝水之战之二:谢安东晋执政

    公元372年六月,苻坚任命王猛为丞相,让他从冀州回朝执政;同时任命阳平公苻融为使持节、代替王猛担任负责六州...的镇东大将军兼冀州牧。苻融在冀州,认真挑选辅佐的臣属,任命尚书郎房默和河间相申绍为治中别驾,任命清河人崔宏为州从事,管记室。苻融年轻,为政喜欢标新立异,有点苛刻繁琐。申绍多次规劝他,引导他以宽和为政。苻融虽然很敬重他,但却不能全部听从他的劝告。苻融派遣主簿李纂前往长安申诉。

  3. 梦见白色小老虎是什么意思 代表什么 好不好 有什么征兆

    梦见小老虎,根据梦中场景不同,也代表这不同的意思。梦中被小老虎咬伤,则暗示你自身对客服困难没有信心。梦见白色小老虎,则预兆著婴儿可能是女孩子。老虎是百兽之王,梦见喂养小老虎则是意味着生活中有隐患,需要提高注意力,保护自己跟宝宝的安全。孕妇梦见抱小老虎,表示有人相助,预示会顺利生子。梦见小老虎大吼,表示自己将会升官。梦见自己骑着小老虎,将会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4. 遇到好人的条件_中国佛教故事网

    中午接到朋友的...,李嘉音立刻拿上药赶往机场,不料却没有乘客肯帮忙带药去台北。李嘉音并没有离去,她仍然挨个儿对乘客去说好话。李嘉音遇到的这位好人,当晚就将药送到那个朋友的家,那个朋友的父亲服了药,病情果然好转了。李嘉音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说世上没有好人,都不要说你一定遇不到好人。人活着,就是要做一个好人,就是要创造遇到好人的条件。

  5. 命运与福报的关系

    命运与福报的关系人的福报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不会短命,也不会遭难。当时曹斌的参谋建议,关起城门,将所有的百姓、军人都集中在城里,然后放火烧城,以绝后患。曹斌想起陈抟仙人的劝告,不但没有放火烧城,还下了一道命令:城里百姓的生命财产,所有士兵不能夺取一分一毫。>曹斌把屠城转为善法,保住黎民百姓的生命和财产,为他们安顿好生活,减少了社会的乱源,这就是修善法。

  6. 印光大师讲故事:人有实德天有奇报

    在陈留县有一户曹姓人家,家宅完全沉没在水里,三天三夜,村里人都认为这家人不能活了。家里已经五代人这样做,从没有中断过,大概有一百多年了。所以拯救世间劫运,挽回人心,非提倡因果报应,否则断断不能收到实效。陈留县有曹姓者,居宅沉没,已三昼夜,咸谓无生理矣。水固无情,而有鬼神护佑,虽全体淹没,而未见其水。

  7. 想对老公说的话

    老婆不讲理是撒娇发嗲而不是撒野耍泼。老婆财权大揽是善于管理而不是抠门小气。老婆穿厚底鞋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先天不足。老婆穿上透视装是性感而不是发烧。老婆工作不顺心,你要循循善诱、帮忙分析,提出建设性方案若干。老婆取得进步,获得表扬或晋升,你要欢呼雀跃、与我同庆,并指出老婆取成功的内因若干,极尽赞美。老婆说粗话是率直可爱而不是没教养。老婆涂脂抹粉是艳惊四座而不是妖魔鬼怪。所以,你对他们要心存感激和尊敬。

  8. 孝是诸事顺利的根

    人生在世,谁都渴望幸福圆满,诸事顺利,可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事与愿违,于是有的人开始怨天尤人,抱怨命运的不公,但结果却是越抱怨越不顺,形成了恶性循环。本就是根,而“厚德载物”,所以孝道圆满了才能承载诸上所说的福报,拥有幸福顺利的人生。>孝感天地在诚心>能做抵过千般想>改过扬善行好事>命顺福来道自成>衷心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平安、健康、福寿绵长!

  9. 好哭的月亮

    她哭得那样响,让过路的云也停止了飘荡,问道:“哦,月亮,你在哭什么呀?”>于是,月亮就改变了颜色,从银白变成金黄。>于是,月亮等了许多天,直到她变得又大又圆。>于是,月亮换上她最皎洁的衣裳。>云、雨、雷、电,都静静立在了一旁,倾听月亮轻声地歌唱:>海洋的精灵>浪花的精灵>请抛出魔力>让风平浪静>让我的倒影>向我笑盈盈>月亮飘过天空,朝下看。月亮幸福地喊道,“我能在大海里看见自己的脸了!”

  10. 勿以贫贱而轻视小的施舍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头上光环,巍巍无量,如日月之光,辉映四方。村中有一贫穷少女,为大家作佣人,她善良贤淑,敬信三宝。当时遥见佛祖,心怀喜悦,苦于无力,不克供养,即去荒野,採集香花鲜果,供献佛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