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郑板桥

郑板桥教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弟郑墨之子鄣田嗣。郑板桥教子他到五十二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郑板桥看到当时富贵人家子弟,又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变坏,所以他身在山东,而心念在家的儿子。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郑板桥对联故事

当郑板桥到达衙门口时他没有进门,而是吩咐随从到墙上凿洞。>郑板桥紧接着又亲自作了一副对联:>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这副联语,确实可以看作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还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亦精。它传神地表达出郑板桥的风度和胸怀,以及他年老时的兴趣和性格。郑板桥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着的灯笼说:>“那我就以灯笼为题出一上联,你对下联。”

屠夫捕头

那霍屠夫满脸络腮胡,身高马大,煮得一手好狗肉。郑板桥见状大怒,差一干衙役赶到街上,把霍屠夫拘了来。这一闹一打,霍屠夫记住了郑县令郑大人,当然也记住了郑三。时过数日,郑三又到了霍屠夫的狗肉摊前,还是要二斤狗肉。原来,这霍屠夫本是另一个县的捕头,因为刚正不阿,得罪了那个县的县令,便辞了职,来到潍县,隐名埋姓,仗着祖传的手艺做了一个屠夫。最终霍屠夫成了潍县的新捕头。

郑板桥巧行酒令

郑板桥不当县令后回扬州闲居,常和诗朋画友聚会。一天,郑板桥家里又来了三位客人。饮酒间,清客提出要行个酒令,离任道台说:“就来个拣字行吟吧。”>>他们各自摸出骨牌一看:清客得“溪”字,离任道台是“淇”字,长者得“湘”字,郑板桥是“清”字。>>郑板桥向长者示意,要他劝几句。>>最后,郑板桥指指“清”字吟道:“有水也是清,无水也是青;去掉清边水,添心变成情。不看君面看壶面,不看人情看酒情!”

趣说慈悲

人人有慈悲,但慈悲与慈悲不一样。举古人遇贼为例,试说之。次日,见到郎仁宝时,邻人抱歉说:“昨夜家里丢了东西,您的书也在其中。”遇贼之际,能够借机提醒贼去读书,真是大慈悲。因此,以慈悲为标尺来衡量的话,他站得要稍稍矮一点儿。>禅门古德说“即事而真”。这么说,有点深奥,还是台湾省法鼓山开创者圣严法师说得透彻:“慈悲没有敌人。”敌人就是你的对立面,在禅修中,如果你有对立面,那肯定还没有体会什么是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