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郑板桥对联故事

郑板桥赴任 >郑板桥去山东潍县赴任那日,为了欢迎新县官上任,潍县全城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当郑板桥到达衙门口时他没有进门,而是吩咐随从到墙上凿洞。不一会儿的工夫,墙上就凿出了十个如铜盆大的洞,从外边就能一直看见里面。 >恰在这时,有人小声地问道:“敢问大人,这样完好的墙壁,为何要凿出这么多窟窿?” >郑板桥微微一笑说:“我听说从前的很多官吏,对百姓进行敲诈勒索,老百姓因此叫苦连天,我决心把府衙里的 ... 之风放掉,因此凿了这些窟窿,透一透气!” >把窟窿凿好后,郑板桥立刻命人在衙门口贴出一张告示:“本官不分时间,日夜受理诉状。” >郑板桥紧接着又亲自作了一副对联: >黑漆衙门八字开; >有钱没理莫进来。 >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郑板桥一直忙碌到天亮。由于他判案公正,当地百姓都尊称他为青天大老爷。 >自画像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他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何不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呢?”郑板桥听后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雪梅无两百枝。 >这副联语,确实可以看作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向他人虚心求教;而又不屈从于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最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可谓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郑板桥虚心好学、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 >入木三分 >有一次,郑板桥写了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上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朋友们用文笔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 >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还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 ... 亦精。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极为赞赏这副对联,曾特地手书此联赠给日本的汉学家增田涉。 >湖光月色图 >秋日的一天,郑板桥租了一叶扁舟,下兴化北乡。船到中堡湖时,已经是晚霞纷飞,夕阳西下。船后的船家摇着橹,小船悠悠地行荡着,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秀丽的湖光山色。举目湖心,艘艘渔船上升起了袅袅轻烟;侧耳湖滩,只只菱舟上传来了阵阵渔歌。这时,天也渐渐地黑了。正待回舱之际,板桥忽觉眼前一亮,只见半轮上弦月从湖面轻跃了出来,皎洁的月光映着微波细浪,像满湖的碎银在闪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板桥脱口吟出一句:半湾活水千江月; >上联刚吟出,下联还待寻出之时,天色陡然变了。一阵狂风无来由地刮来,平静的湖面顿时翻腾了起来,小船被打翻了,人也被抛到了水中。就在这危急的时刻,附近几只回家的小船赶忙拢来相救。渔民们从水中救起了受惊的板桥和船家,并热情地请他们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席间,渔民们告诉板桥:“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出鱼虾菱藕,而其中的一种大蚌里面还经常含着绿豆大的珍珠呢!”听着听着,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这里一滴水、一粒砂,哪样不是宝呢?真是“一粒沉砂万斛珠”啊!板桥感叹道。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留下几个字作为留念,板桥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万斛珠。 >板桥走后,当地渔民就请石匠把板桥的手迹镌刻在石碑上,以资纪念。 >板桥自寿联 >郑板桥早年家贫,一生只做过两任知县。他为官清正,体察民情,后来因帮助农民打赢官司以及办理赈济,而得罪了权贵,被罢官。他做官前后,都在扬州卖画。过六十寿诞时,他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俗;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副对联,笔调轻松愉快,洒脱自在,极为有趣。它传神地表达出郑板桥的风度和胸怀,以及他年老时的兴趣和性格。 >老先生巧对郑板桥 >清朝年间,有一位教书先生在一户有钱人家的私塾里当老师。春天时双方商定一年的酬金为八吊。可是,到了年终,主人不仅分文不给,还把老先生辞退了。这位可怜的老先生就到县衙告状,县令郑板桥听了老先生的申诉后说: >“只怕是你才疏学浅,误人子弟。不然,人家怎么会不给你酬金呢?我今天就要当场考考你,试试你的学问。” >老先生急忙申辩,并表示愿意当场一试。郑板桥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着的灯笼说: >“那我就以灯笼为题出一上联,你对下联。” >于是郑板桥出了一句上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老先生听了,不消片刻沉思,便脱口而出: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听了,很欣赏老先生的才华,当即下令传来被告,结了此案,并把这位老先生留在自己身边当差。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郑板桥对联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2. 郑板桥画竹都是胸无成竹 胸有成竹另有其人还和大文豪苏轼是亲戚

    梅兰竹菊历来是中国画家钟爱的题材,而且提到墨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更是理所当然的认为,郑板桥画竹自然是胸有成竹,可万万没想到,郑板桥自己都说。他画竹是胸无成竹,而真正胸有成竹的是另有其人,这人还和鼎鼎大名的苏轼是表兄弟。在郑板桥之前,历史上有个人画墨竹很厉害,他就是北宋的文同。

  3. 郑板桥在官场上,为人非常的正直,曾经巧妙的惩治了不少贪官

    郑板桥一看那个人头发脏兮兮的,穿着破烂的衣服,肯定也是没办法。当然郑板桥在一生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他非常厌恶那些有权势的贪官和污吏,对于基层的民众却非常的关心,那这些行动就算是放在现在的社会,也成为了让人称颂的人民好公仆,他的书法上,后人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而是要学习各种做人的道理。

  4. 你知道「 ”扬州八怪”是哪八个人吗?他们到底怪在哪里?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扬州出现了一批以卖字画为生的文人,他们有着比较相近的人生经历,人们称之为扬州画派。

  5. 古代文人与小偷,非常幽默的4个小故事

    文人与盗贼,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些很有趣的文人与盗贼之间的故事,还非常的搞笑。曾国藩曾遭小偷奚落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人物之一的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背了好久,还没有背下来。

  6. 这20副对联,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妙趣横生的

    1、诸葛亮联斥周瑜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7. 最疯的《沁园春》,句句放荡不羁,其中两字令后世大呼损失一个亿

    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才有了本期的这首词,词名《沁园春.恨》,这是史上最疯的一首《沁园春》,句句放荡不羁、句句要和文人作对,调皮的郑板桥硬生生怼出了一篇奇文,只是其中两个字在令人捧腹之余,更让后世不少人大呼损失了一个亿。让我们来围观一下这首怪词:《沁园春·恨》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这是郑板桥早年落魄不得志时所写,此时的他一肚子的不平之气。

  8.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最能体现郑板桥书艺特点的,是被称为“六分半书”的作品。隶书又被称作“八分书”,而郑板桥的书法是“书法《瘗鹤铭》而兼黄鲁直,合其意为分书”。郑板桥虽诗文、书法、绘画兼擅,但论者往往评其书法为第一。篆书虽高古,可在抒情方面不及行草,但郑板桥是注意篆书的,在他“六分半书”中常可见到篆书笔意,这是郑板桥善学的必然。

  9. [名家名品]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

    隶书又被称作“八分书”,而郑板桥的书法是“书法《瘗鹤铭》而兼黄鲁直,合其意为分书”。郑板桥虽诗文、书法、绘画兼擅,但论者往往评其书法为第一。篆书虽高古,可在抒情方面不及行草,但郑板桥是注意篆书的,在他“六分半书”中常可见到篆书笔意,这是郑板桥善学的必然。这“摇波驻节”形容的好,也概括了郑板桥以画法入书法的特点,他书法的许多笔法其实就是在写竹。

  10. 郑板桥与他的竹子画

    郑板桥与他的竹子画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郑板桥是一个卓越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篆刻诸方面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板桥在艺术方面的独特天赋,加上他的勤奋努力、不断探索,使他在诗、词、书、画诸方面皆旷世独立,自成一家。郑板桥画以有题而名贵,题亦以有画而妙趣横生。

随机推荐

  1. 梦见剪自己的衣服

    周公解梦梦见剪自己的衣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剪自己的衣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关于智慧的名言-感人的情话

    第二是智慧,要聪明过人和随机应变。高尔基四、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高尔基七、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萨迪八、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薄迦丘九、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3. 2017唯美好听的网络说说图片-感人的情话

    对于一个不再爱我们的人,我们能做的只有忘却。学会独立,不能再一味的麻烦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

  4. 有这四种面相的人需要小心提防

    一般有此面相的人,多数是内心世界较为...的人,不单止妒忌心强,报复心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中深长面相五官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就是人中,我们知道人中主指生育能力以及性功能,但其实人中还能告诉我们其他讯息。麻脸一般来说,光洁平滑的面容怎么样也要比月球表肌更加让人有好感吧,另外相术玄学认为,无论男女,生有肌肤坑洼不平的痘皮,是最擅长耍心机,懂计算的人,所以身边有这种人都需要小心提防。

  5. 商汤的故事 商汤是个什么样的人

    商汤去世后由次子外丙继位,所葬之处有六种说法,最普遍为人接受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杨宽认为,“商汤”与“宋景”古音相近,可能是口传过程中的传讹。>商汤是个什么样的人>商汤领导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运用战争的武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

  6. 童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封为王的太监

    童贯,北宋时期的一个太监,是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也是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同时,童贯也是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可以说童贯是在某些方面登峰造极的太监,被称为“六贼”之一,性巧媚。现在,请随着小编一起走进那个时期的历史,看看童贯是如何被封为王的。>童贯是如何被封为王的?>政和元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童贯因功迁为太师,改封为楚国公。

  7. 制瓷工艺—化妆土

    制瓷工艺—化妆土以上介绍的是对化妆土比较经典的用法,另外还有白釉绿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酱彩等十几种用法未一一详述。由此也反映了宋元时期磁州窑超高的陶瓷制造工艺水平。白地釉下黑彩工艺:白地釉下黑彩又称白地黑花,先将胎体敷上白色化妆土,然后把绘画、书法等用毛笔将“斑花石”色浆描于化妆土上,再施以无色透明釉。这种工艺要求对化妆土的干湿度掌控严格。用在陶器上谓陶衣,用在瓷器上叫化妆土。

  8. 请回复

    我刚接触佛教网,有许多不明白,比如我要加入交友网,怎样注册登陆,我要捐助怎么办,请给我回复谢谢。

  9. 【驴鸣狗吠】的意思是什么?【驴鸣狗吠】是什么意思?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庾信读其文而拓写其本,南朝人问庾信对北方的文士感觉如何?

  10.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增福报

    >五月份我的业绩是五万,六月份是三万,七月份壹拾壹万,八月份壹拾伍万,九月份四万,十月份壹拾柒万!>我也叫女儿读普门品,她现在也越读越多了,今天她2017年11月2日,她开大单了,七万业绩,她好开心,这一切都是佛菩萨地安排,心诚则灵,这就我们是苦苦地读普门品的功德。>感恩南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保佑!>感恩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