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龙坡杂文》——悼台静农先生 我于是将他当年的小说集《建塔者》和《地之子》,以及他在台湾省出版的《静农论文集》、《龙坡杂文》、《静农书艺集》、《台静农行草小集》这几部书放在案头,经常翻读,想写文章向今天大陆中青年读者介绍一下,特别是介绍台湾省出版的几种。>我首先注意到,《龙坡杂文》里有两次提到“人生实难”这句古语。
鲁迅谈诺贝尔奖:梁启超自然不配 我也不配 鲁迅资料图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陈漱渝,鲁迅谈诺贝尔奖: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鲁迅1927年9月25日致台静农信中,有五段文字涉及到诺贝尔奖金。从上述引文来看,刘半农曾提议鲁迅参评诺贝尔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作家鲁迅不是诺贝尔奖的正式候选人,这丝毫不影响他在中外文坛的崇高地位。由于诺贝尔奖不授予已故人士,而沈从文于1988年去世,因而最终未能得到当年的文学奖。
台静农:本姓澹台,字伯简,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 台静农,本姓澹台,字伯简,原名传严,改名静农,安徽霍邱人。有《台静农书艺集》及小说、散文等书出版。1925年夏,鲁迅发起成立未名社,台静农为社员。台静农曾先后在辅仁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校任教。现代文学史家杨义先生认为台静农的小说“从内容到风格,皆师法鲁迅”,并认定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杰出的“乡土小说作家”。
台静农创作历程是怎样的?有着哪些作品 1922年首次发表新诗《宝刀》,192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负伤的鸟》。1925年,台静农初识鲁迅,此后两人关系密切,友谊深厚。在鲁迅的精神影响下,台静农与其霍丘老乡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及曹靖华等六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团--未名社。台静农晚年出版有书艺论文集《静农书艺集》、散文集《龙坡杂文》、学术论文集《静农论文集》等。并编有《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和《淮南民歌集》等。台静农是1949年后最受大陆文学界尊敬的去台作家。
台静农有着怎样的艺术成就?他在艺术上有着怎样的贡献 任教台湾省大学后,台静农由于与鲁迅及左翼文坛的亲密关系,再加之他在战前几次锒铛入狱的经历,其行动和言语受到了台湾省当局的严密监控。在此背景下,台静农遂开始寄托浸淫于书艺。经过四十年的苦练,台静农的书法卓然成为一代名家,这也是他始料不及的。翌年9月,台北《雄狮美术》月刊151期接着推出“书家台静农专辑”,由学理上阐释台静农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从而奠定了他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台静农 启功的翰墨情谊 台静农启功的翰墨情谊故都寒鸦图卷《故都寒鸦图卷》为启老写赠台公。7月30日台公约启老在魏家饮酒就是告别聚会,会后各奔前程。启功致台静农行书手札2001年11月23日,台公诞辰百年,台大图书馆特藏室展出与台公有关之文献,其中一通启老致台公的行书手札,特别吸引我的眼球。这是目前仅见的启老给台公的信。米家山水轴台公很喜欢启老的画,常向人推许:“启功的画好。”
「说谍」台静农,享誉近七十载的文化巨擘,很可能是 ... 秘密党员 但鲜为人知的是,台静农曾是上世纪30年代活跃于北平的左翼文化人士,而且,很可能在当时,他就是一位...隐蔽战线里的党员。台静农的思想和创作受鲁迅的影响极深。1925年8月30日,他加入鲁迅领导的著名青年文学社团未名社,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辉煌。1930年8月,他的第二部小说集《建塔者》仍由未名社出版部推出,内收小说十篇,正是这两部小说集使台静农成为20年代乡土小说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