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

历代感应传通鉴

历代感应传通鉴陈士强一、[唐]唐临“冥报记”三卷唐吏部尚书唐临撰。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冥报记》共收各种善恶报应的故事五十三则。其中属北齐、梁和后瑰的仅七则,其余的均属隋代和唐初。卷中,收隋魏州剌史崔彦武、唐国子祭酒萧璟、殴中侍御医孙回璞、户部尚书武昌公戴胃、陈公太夫人豆卢氏等报应故事十八则。

法显与佛陀跋陀罗一系的关系探析

法显与佛陀跋陀罗一系的关系探析徐文明法显为早期求法高僧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在翻译经典方面很有成就的一位,在其求法和翻译经历中,都与佛陀跋陀罗一系结下了不解之缘,值得对之进行探讨。佛陀跋陀罗为罽宾大禅师佛大先的门人,为当时着名禅师,受到各方重视,也引起了中土求法高僧的关注。这表明智严请佛陀跋陀罗东行,既是众人共称,也是由于其师佛大先的推荐。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

孔子与佛陀的教育观之比较 [夏金华]

2009年5月13日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虽然孔子希望通过从政来改变社会动荡的愿望未能实现,但是,他的教育事业却异常成功。从上述可知,孔子的教育是基于救世的初衷,办学培植人才,乃是手段和途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就此而论,佛陀的做法也有类似之处。

宋道发:观世音菩萨感应初探

其中《高王观世音经》又称为《小观音经》。清代以后,观世音菩萨更以送子菩萨之形象出现,致信仰之范围愈形扩展。在娑婆世界中,据《华严经》中说,印度南部靠大海边的普陀落迦山,是观音菩萨在此世界最初示现的道场。

罗汉、菩萨、佛陀是甚么?

是的,许多人对于罗汉、菩萨、佛陀的意义,不能明确的了解,甚至信佛多年的佛教徒们,也有捉摸不清之感。大乘的菩萨道,只有菩萨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称为一乘。这种歪曲观念如不纠正,实在是对罗汉的大侮辱。所以,中国人说的罗汉型,实在说成化身的菩萨比较妥当。罗汉必是出家的僧尼,僧尼是佛法的住持者,也是佛法的表征者,罗汉不可随随便便,否则即有碍佛教的声誉;菩萨没有固定的身分,目的是开化众生,

“壶中人”故事的演化─从幻术说起

“壶中人”故事的演化─从幻术说起台湾省大学外文系教授张静二佛学与文学─佛教文学与艺术学研讨会论文集佛学会议论文汇编2页329-376?下文将先略述幻术源流,再依「壶中人」故事的两个主轴分成两部分来探讨其演化。页330「壶中人」故事的演化─从幻术说起佛教文学与艺术学研讨会论文集据典籍的载述,幻术在东土的出现甚早。

阿育王与前七祖

优波崛多于佛灭百年时成道,假若其时他二十岁,则阿育王即位时他已经一百三十多岁了,这种可能性不是太大。北传以其与阿育王同时,主要是将法阿育与黑阿育混为一谈,将阿育王当成了佛灭百年时人。

佛陀宣讲楞严咒四次以上揭密

佛陀宣讲楞严咒四次以上揭密-古梵音暨楞严学推广讲师,果滨老师撰2005/5/7前言:释迦牟尼佛宣说“楞严咒长咒”的记录,据经典资料记载,最少有4次以上。经文中有句话说:“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阿难为了我们末世轮回的众生祈请佛陀再一次的宣讲“楞严咒”,我们可以靠着佛的“密音──楞严咒”,而使“身”与“意”皆能得解脱,可见如果没有佛的“密音──楞严咒”,我们的“身”与“意”修行就不能圆满成就。

阿育王障日造塔的故事

阿育王障日造塔的故事在《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陀国》“无忧王建舍利塔”条中记述:在地狱遗址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佛塔。接着近护大罗汉又给阿育王讲述了献土因缘〓的故事和如来授记兴建〓八万四千塔的预言。阿育王接受了这个指教,向各路鬼神宣布了这个命令。是说佛祖对阿育王授记预言的事。如把阿育王称作法王。两个故事的情节虽然不同,但结尾都是罗汉以手障日同时起塔入藏舍利的。

《普贤行愿品》的往生思想

这就说明《华严》眷属经中有着见佛和往生的思想。也就是说,澄观是在把《普贤行愿品》的临终往生同《无常经》视为同类的思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