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董仲舒儒学理论框架的道家色彩 论董仲舒儒学理论框架的道家色彩 董仲舒新儒学承继了道家籍天道以论治道、人道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通过对源自道家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观念的系统阐释和发挥,董仲舒为三纲、五常等儒家的仁义制度觅得了“天道”的宇宙论根据。这不仅弥补了早期儒学体系在理论...
简述董仲舒提供的天人感应论这一思想 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董仲舒认为,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董仲舒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因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乃是一个人作用于天,天作用于人的循环系统。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观点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董仲舒认为天下都应归天子来管理,人人都应来服从他。
第四节 “天人感应”力量无穷 “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使得第一次清醒地认识到,汉王朝地位的合法,将为自己的威望添加砝码。这一点,汉武帝早有察觉,但儒生的地位已无人撼动,除非废除“天人感应”学说。因此,继眭弘之后,带有强烈“反汉”色彩的“天人感应”理论层出不穷,最终的结果就是催生儒生顺利改朝换代。但他的主要观点,还是顺应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