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天人感应:人是效仿天的形象而产生的,人是天的副本,因此人与天是同类的。而“同类”事物之间会出现相感相动的现象。所以,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相感相动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

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的道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天地之间除了正常的现象之外,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小的异常称之为“灾”,大的异常称之为“异”。董仲舒认为,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董仲舒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

推而广之,天不仅会降下灾异现象来遣告人间统治的过失,同样会降下祥瑞之兆来预示有德者的兴起。所谓“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物故以类相召也”。(《同类相动》)天对人间统治的干预是全方位的。因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乃是一个人作用于天,天作用于人的循环系统。

西汉时期的刘彻是一位非常重视儒学的人,在他即位的以后,便开始诏举贤良方正之士,董仲舒也在 ... 对策之列。对策这一天,武帝的第一个问卷是:“天命是不能挽回的吗?” 

董仲舒答道:“臣小心查考了春秋的记载,根据前代事来看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觉的很值得敬畏。国家将要发生违背天道的坏事,天就先降下灾害来谴责、告诫他;如果不知道醒悟,又显示一些怪异的事情来警告他;仍然不知道改变,而后灾祸才来到。由此可见,天对人君还是爱护的,而且要替他来防止灾祸。只要不是十分无道的时代,天总是要扶助和保全他的。事情的成功取决于君主的努力。努力于学问,见闻就会广博;努力行道,品德就会日渐提高。” 

武帝看完他的对策很是满意,于是又问道:“虞舜为帝,整日漫步于回廊之上,拱手无为,天下太平。整日忙碌,到黄昏也无暇吃饭,天下也得到了治理,帝王之道不是一脉相承的吗?为什么劳逸相差如此之大呢?” 

董仲舒回答说:“臣听说尧接受天命,把天下作为忧虑对象,诛伐乱臣,力求圣贤,所以得到舜、禹、稷等贤人。有众人辅佐,所以教化大行、天下合洽。到了商纣王的时候,杀戮贤良、残害百姓,文王顺应天命,以圣贤为师,把仁爱施于百姓,天下归心。但此时纣仍然为君王,尊卑混乱,百姓逃亡。所以文王感到悲伤,要安抚他们,因此直到黄昏仍无暇吃饭。由此看来,帝王的传承相同,而劳逸有别,是由于时代不同的缘故。” 

武帝听了点头称是,又发出第三道诏问:“朕想寻求昌明或渐渐灭亡的道理,以便虚心变革。” 

董仲舒回答说:“臣听说,天是万物之祖,通过阴阳寒暑来使万物生长。所以圣人效法天而创立道;仁是人君用来爱护人民的;德是人君用来养育人民的;刑罚是人君用来惩罚人民的。道的根本来自天,天不变,道也就不变。所以禹继承舜的道,舜继承尧的道,三圣相传而遵守一个道。”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观点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他的“天人三策”,是是答武帝策问“贤良文学之士”的三个对策。从“天人感应”说出发,论证了“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一套办法,归结到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在治公羊学时,说《春秋经》上所论的那些“变异”,如日月蚀、地震、山崩、水溢之类,不是自然界的偶然现象,而是“上天”有意的借以示警。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其对策语云:“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这就是他所发挥的“灾异”之说的意义。

“天人感应”论,把天人格化了,把自然界原本与人间无关的灾异,硬拉在一起。他说,作皇帝的,须要时时刻刻注意这些“变异”。每当遇上“变异”的出现,变要检查自己的德行,看一看有哪些地方违背了“天意”,借此“改过自新”,争取挽回“天意”。

为了进一步将“变异”和皇帝的行动联系起来,他把若干自然现象同皇帝的某些行为,作了一个系统的类比。如阴雨象征什么,天旱象征什么,四时失时象征什么,日月失序象片什么,山崩地裂象征什么,凡此种种,仿佛列表一般,都依一定的次序排列出来。反正遇到这些“变异”,皇帝就要“修省”。如果“修省”之后,“变异”不消,皇帝就要受“天”之罚。但是,皇帝是“天子”,又不能因为惩罚而轻易去位,所以要借假“灾异”而转移到策免三公之制,甚至还有因“灾异”而诛杀三公的。理由是三公之官,代皇帝行使政权,应当任皇帝之咎。

董仲舒认为“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遣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将天道人和事牵强比附,企图论证“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假借天意把封建统治秩序神圣化、绝对化。

董仲舒认为天下都应归天子来管理,人人都应来服从他。同时又提出天这一说法,来约束天子的行为,天子胆敢做出大逆不道的是,就会遭天打雷劈。董仲舒就以此来教育出一个好皇帝。

简述董仲舒提供的天人感应论这一思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沉香劈山救母之三娘被抓

    刘向的考期将近,此时的三圣母却已有身孕,爱意浓浓的两人更是难舍难分,为表达自己对三娘的一片真心,刘向赠予三娘一块祖传的沉香,说生子后以“沉香”为名。在他上任之时,正值王母娘娘的生日,当然,按照常理各路神仙都要去为王母祝寿,但是三娘却推脱染病不能前去。哥哥二郎神觉得奇怪,就带着哮天犬去了华山,三娘虽然极力掩饰,但最终还是被二郎神看出了破绽,得知三圣母怀孕的二郎神勃然大怒,责怪妹妹触犯了天条。

  2. 梦见虐待别人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自己被虐待,说明你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受到敌人的虐待!怀孕的人梦见被人被虐待,预示生男孩,六七月占生女孩,但是要慎防动胎气流产。梦见自己被虐待狂虐待,暗示著梦者在现实心里上渴望被虐待。梦见虐待某人,表示你会因为和别人的业务关系而遭遇不幸并破财。梦见自己肚胀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3. 孟浩然有子女吗 世人眼中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孟浩然孟浩然被誉为“诗星”,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一生肆意洒脱,未曾入仕。孟浩然有子女吗>孟浩然>孟浩然有一个儿子名叫孟仪甫。也就是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所说的“子曰仪甫”。>世人眼中的他是个怎样的人>李白曾写了几首诗给孟浩然,如:《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

  4. 重阳节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重阳节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

  5. 杜门自绝造句_杜门自绝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杜门自绝dùménzìjué杜门自绝的意思和解释: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杜门自绝的出处《汉书·张陈王周传赞》:“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王陵庭争,杜门自绝,亦各其志也。”杜门自绝的例子杜门自绝造句杜门自绝造句相关由两个主谓结构并列而成,即“主Ⅱ谓·主Ⅱ谓”。每个成语都有两个主语和两个谓语。

  6. 梦见买新被子

    周公解梦梦见买新被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买新被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牛喝水

    周公解梦梦见牛喝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牛喝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杨广和 ... 都喜欢打仗,为何一个成亡国之君,一个成千古一帝?

    文/春秋历史会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传承的泱泱大国,有着深厚的底蕴,同时还有着诸多传奇的人物和故事。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时期,其中诞生了太多的传奇人物,以及传奇的事迹。

  9. 嬴政驾崩,扶苏自尽,胡亥到底有没有谋朝篡位?

    首先是在秦始皇死后,胡亥并没有立即昭告天下,相反,他和赵高等人火速回到咸阳。后世普遍认为这份诏书是赵高和李斯等人伪造的,为的就是扫除胡亥登上皇位前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障碍。即便这样,有些人依然认为胡亥真的是秦始皇指定的继承人,应该不是谋朝篡位得来的。

  10. 能控制情绪的人,皆为高人

    感动生活,感悟人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