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试析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教化书,其中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张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倡导“贵生”的生命情怀,提出&l...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为中国最著名、流传最广的「善书」。《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太上感应篇》1卷」,《宋史‧艺文志》亦有「李昌龄(937-1008)《感应篇》1卷」,推测此篇早在宋代既已存在。 至于此篇作者,除了《宋史‧艺文志》以其为李昌龄作品,...
故事说法——在家篇 故事说法--在家篇一、土着转世天地鬼神这些事情,虽然现在人都说是迷信,可是报章杂志上常有传闻。这些事情在我们周边有很多,我们要警惕。这当中的道理,都在《地藏经》上。“家和万事兴”,家一和就感动邻里乡党,也感动当时的尧王将两个女儿嫁给他,王位也让给他。>从这个例子仔细思惟,我们喜欢批评别人,说实在话就是自己本身的过失,哪有资格说人家?
故事说法——出家篇 故事说法--出家篇一、鸟窠和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谁都会说。鸟窠和尚回答,“三岁小孩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有一位达宗法师,每天一千二百拜。>>六、与鬼往来>我有一位同参道友明演法师,跟我一同出家、一同受戒,他喜欢神通、感应,跟屈上师学密,修学非常认真。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A 净空法师讲述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壹、出家篇>贰、在家篇>参、佛典篇>肆、积善篇>伍、善恶篇>陆、谦德篇>精要十念法>(此为恭录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之公案因缘,共一百则。尚未经净空法师鉴定,仅为华藏讲记组亲聆音带,摘要记录,顺文整理,草成此篇,供养读者。这位法师何以叫做‘鸟窠’?有一位达宗法师,每天一千二百拜。>七、元晓法师喝死尸水>韩国元晓法师是一位高僧,也是净土宗的大德。
《太上感应篇》精选故事集 宇文英迪竭力为他辩解澄清,终于得到从轻处理。这时正遇上倭寇入侵,在避难途中,夫妻走散。颜氏异常恐慌,落荒而逃,晚上到一座古庙投宿。到庙门前敲门,应声开门的竟是妻子颜氏。两人相见,大哭不止。主人殷勤款待,送给他干粮,并为他提供车马,李生问其原因,主人把所作的梦告诉他。一剂药下去便治好了太子的病。
印祖故事:初到扬州藏经院,刻印善书觉群迷(33) 面对如此深重的灾难,印光大师痛心疾首,急于流通佛经善书,唤醒世人的觉悟。明清以来扬州的刻经质量上乘,天下闻名。大师决定到扬州藏经院去刻印。兴慈法师把双林寺刻印的《傅大士集》[4]版送到扬州藏经院,送一本《傅大士集》给印光大师征求意见,大师看完后,告诉兴慈法师,“误字犹多,刻亦未精,理当重梓,方可流通。”>大师此次出山到扬州藏经院,开始了他十余年流通佛经善书以及到各地随缘说法的事业。
经典故事之:当今四百天不睡觉的常慧法师 常慧法师博主提示:此为恭录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之公案因缘,共一百则,摘要记录,顺文整理,草成此篇,供养读者。她今年六十五岁,声音像三、四十岁的人,身体轻飘飘的。有一位达宗法师,每天一千二百拜。
感应与业报——《感应篇》是佛法吗? 初阅《太上感应篇》,见其中“祸福无门,为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文字,以为它也是讲因果报应,劝人行善止恶,与佛教的业因果报说一样;然而细读其文,方知谬矣!那么,《感应篇》是一篇什么文章?一.《感应篇》是什么书?《感应篇》,全称《太上感应篇》,成书于宋朝。
太上感应篇直讲(1) 印光大师序李炳南居士序唐湘清居士序太上感应篇原文太上感应篇灵验记太上感应篇直讲后记旧序印光法师太上感应篇直讲序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着、好恶,种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太上感应篇者,道家劝善之书。印光大师生前创办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