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异记

《广异记》龙兴寺主

《广异记》龙兴寺主唐原州龙兴寺,因大斋会,寺主会僧夏腊既高,是为宿德,坐丽宾头之下。有小僧者,自外后至,以无坐所,唯寺主下旷一位,小僧欲坐,寺主辄叱之。如是数次,小僧恐斋失时,竟来就坐。寺主怒甚,倚柱而坐,以掌掴之。方欲举手,大袖为柱所压,不得下,合掌惊骇。小僧惭沮,不斋而还房。众议恐是小僧道德所致。寺主遂与寺众同往礼敬,小僧惶惧,自言:“初无道行,不敢滥受大德礼数。”

佛教的果报观与唐代社会

另外,引用历史人物,注明故事来源的果报故事;诵经、造像、布施、设斋等求功德的行为;不偷盗、不负债、不妄语和不恶口等社会道德的规范;佛教吸收儒家孝道的内容,加入因果报应而在社会传播的现象,均显示果报观日渐普及于唐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佛教果报观对于唐代社会的信仰、生活与文化,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