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禹

问答:曾国藩为何能剿灭太平军,却无法剿灭捻军|文史宴

问答:曾国藩为何能剿灭太平军,却无法剿灭捻军|文史宴李古|文本文是应文史宴6月份答读者问而请李古兄撰写,希望提问的读者梦笔雪山能够满意。本文从捻军的组织形式、战斗方式与太平军的差别,曾国藩攻打太平军与捻军时的权威高下,战术的合适与否等方面着手,全面总结了捻军的历史。太平之后,无复太平。这就是捻军史上的“六安事变”。

捻军

起义后的“捻”,史学界称捻军。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联合后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年底,内部出现分歧,捻军分裂,大部分旗主返回淮北,只有张乐行、龚得等少数留在淮南,与太平天国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1862年秋以僧格林沁为首的清军大举进攻皖北,次年3月攻陷捻军根据地雉河集,张乐行被叛徒俘送至清营遇害。自1863年4月至1868年8月为后期捻军。至此,捻军起义失败。

清朝战争:太平军残余势力四处逃窜,清军荡平残部

清军悍将领僧格林沁被太平军将领赖文光击毙后,清王朝举国大惊。赖文光和捻军首领张宗禹共围雉河集,同时出兵占据了高炉集,切断了雉河集的运粮通道。清军在赖文光的后面紧追不舍,赖文光眼看已经将清军吸引南下,调转枪头再次北上抵达许州。赖文光带领太平军进入运河防线,李鸿章下令全面收缩防线,想要将赖文光困死在运河防线东侧。在济阳的张宗禹再战清军,随后不明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