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融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讲《楞严经》,用过斋饭后,叫来弟子觉真法师,说道:“明天,你讲!”公元580年,印度僧人来到东土,前来天台山拜访智者大师,相谈甚欢,认为止观中三种观照的观点和印度的《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出师不利,没有丝毫动摇一颗弘法利生的愿心,法师又做了新的准备,把《楞严经》整个背了下来。

《楞严经》的故事

回来后,他将《楞严经》默写出来,呈献给他所在的国家。国王见了之后非常重视,将《楞严经》奉为国宝,并藏在国库里,而且禁止外传。《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的时候,他的盛名已经传来。印度僧人说《楞严经》中,关于这方面义理的阐述十分详尽。因房融宰相学养渊博深厚,故而使《楞严经》的文字十分典雅优美。房融宰相将此感人的事迹和译出的《楞严经》奏送入朝廷,但朝廷没有即时地颁布弘传。

和尚割开自身肉体只为藏这么一部经

因此,本经更是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宝典;楞严经《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的时候,他的盛名已经传来。印度僧人说《楞严经》中,关于这方面义理的阐述十分详尽。法师剖开了臂膊的肌肉取出经文。房融宰相将此感人的事迹和译出的《楞严经》奏送入朝廷,但朝廷没有即时地颁布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