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讲《楞严经》,用过斋饭后,叫来弟子觉真法师,说道:“明天,你讲!”事出突然,法师深感无从下手,晚上苦思不得,却有人叫门请教佛法,于是便灵机一动,在第二天借题发挥起来;接着天天都有类似的机缘,直到讲经结束。这是一段觉真法师讲过几次的借机弘法的佳话。随着对佛学经典的不断学习,我慢慢了解到,《楞严经》乃是大乘佛法的经中之王,是佛的真身,真身中的骨髓。经中的四种清净明诲、二十五圣各述圆通及五十阴魔的境界,好像照妖镜,使妖魔鬼怪无处遁形。《法灭尽经》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逐渐而灭。”虚云老和尚多次跟弟子们讲:“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以我的愚见,学习《楞严经》,只管读诵、听闻原经经文,就一定会有悟处,能悟多少算多少。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公元580年,印度僧人来到东土,前来天台山拜访智者大师,相谈甚欢,认为止观中三种观照的观点和印度的《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师自成一家,对《妙法莲华经》中的六根功德来源向有疑念,于是就殷殷请教《楞严经》的义理,正式奉请这部伟大的经典。客人走后,大师在天台山华顶设置了一个拜经台,不畏寒暑,向西竭诚地礼拜了十八年,虽未能如愿,但这份愿力早已惊动了天地。印度天竺国法师般剌密谛,被智者大师深深打动,觉得这部经与东土众生必有殊胜的法缘,发愿要达成此事。据记载,《楞严经》是龙树菩萨从龙宫取出来的,印度各国为之争斗不休,后来藏在天竺国皇宫之内。法师小心地抄录下来,打算藏匿着带出边境,不料,被驻守的官吏搜查出并没收,责令其返回。出师不利,没有丝毫动摇一颗弘法利生的愿心,法师又做了新的准备,把《楞严经》整个背了下来。后面就会说到,《楞严经》很宏大,翻译过来的中文字数有74231个,般剌密谛法师下了多大的功夫啊!但第二次机缘仍不够,法师好不容易到达边境后,因奔波劳累,经文已经记不全了,无奈之下,只好再次返回天竺。为了万无一失,法师将经文写在一种极细的白布上,塞进割开的上臂的肌肉里,缝合后,等待刀口平复。佛菩萨保佑,般剌密谛法师第三次终于成功地过了关口,渡海来到中国广州。那是武则天罢政后的第一年,即公元705年,当时的宰相房融是佛教居士且受过菩萨戒,恰好在广州负责政务,得知来历,请法师在制止寺住下。因时间太久,从肉里取出的白布血迹模糊,已很难辨识,正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旁边有一位哑女忽然说起话来,指出了一个用人奶清洗的 ... ,一试之下,果然灵验无比,令人赞叹不已。经周密筹备,当年五月二十三日正式译经,般剌密谛法师任译主,北印度弥伽释迦法师翻音,怀迪法师证译,房融宰相笔录润饰文采。在佛学界,这部译经与鸠摩罗什译的《维诘摩经》,其文法之畅美典雅,都可以与《庄子》相媲美,这十分得益于房融的学养渊深。其后,百般挽留不住,般剌密谛法师坚持回国请罪,有种说法是被残酷处死了,真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啊!房融记录了此事,并上奏了朝廷,后来神秀大师进宫弘法,楞严之风气才得以逐渐盛行。历史上,同时代的著名译经师义净法师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了唐太宗贞观十五年至武后天授二年间,四十余年中原及各国共五十七位高僧赴印度求法的生平传记,对佛弟子不惜身命的求法精神大加赞叹,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义净三藏法师题了一首诗: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费尔蒙特公墓散园

    埋葬方式的最新变化是越来越多地使用火葬。根据北美火葬协会的数据,2000年,美国近26%的死亡都是由火葬造成的,而不是传统的葬礼。他们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50%。有了这些数字,分散式花园就成了墓地设计和管理中的一个新事物,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分散式花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地方,让人们不用购买骨灰龛墙中的一块地或壁龛,就可以将亲人的骨灰分散开来。因此,散园提供永久性的纪念,给家人和朋友一个特定

  2. 梦见偷摘辣椒

    周公解梦梦见偷摘辣椒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偷摘辣椒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怎样才能降低室内氡的含量?

    室内的氡含量无论高低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只要注意降低住房里的氡含量就可以减少这种危害。在建筑施工和居室装饰装修时,尽量按照国家标准选用低放射性的建筑和装饰材料。有条件的可配备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器;5、尽量减少或禁止在室内吸烟,有儿童和老人的房间更要注意。

  4. 倒三颠四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ǎosāndiānsì【解释】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例子】【相关】百度“倒三颠四”

  5. 顾左右而言他的主人公是谁?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

    顾左右而言他的主人公是孟子。关于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战国中期,有一个名叫孟子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即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王顾左右而言他。

  6. 关于爱情的歌词说说大全-感人的情话

    《夜空中最亮的星》十八、没有关系我们只是朋友,所以不会有分开的理由。二十六、爱情流过的眼泪,从刻骨变得无所谓,那些快乐的零碎是抚慰。

  7. 因抢项羽一条胳膊, 被刘邦封侯拜相, 后代还出了千古一帝

    因为刘邦已经下令谁能抢到项羽的首级或者尸身都重重有赏。>杨喜当年因砍下项羽的一条胳膊,不仅自己封了侯,而且让后代从此显赫,二十世孙还出了千古一帝隋文帝,也算是冥冥之中一切早有注定。

  8. 端午祝福语_年端午节短信_端午祝福

    祝你端午节快乐。不赶在端午节问候你,只为在节后告诉你:每一天我都在祝福你。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9. 优美伤感爱情句子

    我不要短暂的温存,只要一世的陪伴。我的生日愿望是成为你床上的公仔,愿你每晚都能拥我入睡。我发誓五十年后我还像现在一样爱你.我将把你紧紧地搂在怀中,吻你亿万次,像在赤道上面那样炽烈的吻我将对你的感情,化作暖暖的阳光;期待洒落的光明能温暖你的心房。我今生今世爱定你!我想将对你爱恋的短诗,升华为生活的散文。我想将对你的思念,寄予散落的星辰;但愿星光照进你的窗前,伴你好眠。

  10.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_成语“畏首畏尾”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畏首畏尾  【拼音】wèishǒwèiwěi  【解释】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成语故事】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