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郑板桥出生 1693年11月22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网络配图>郑板桥工诗、词,善书、画。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清代进士邹一桂,不仅饱读诗书,他的画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 邹一桂和扬州八怪的画法也不相同,当时扬州八怪的画风,多是狂放不羁,笔墨潇洒。后世很多人提起邹一桂会遗忘了他曾是进士,而是想起了他的书画,可见他在书画上的影响力。邹一桂对花草树木的刻画深入透彻,不论是对造型的刻画还是对神韵的表达都胸有成竹,他运用自己的绘画审美,表达出生动的画面感。
[网上展馆] "扬州八怪"之一——罗聘 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清乾隆三十六年,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47岁时,第二次赴京。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乾隆五十五年,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妻方婉仪、子罗允绍、罗允缵亦擅画梅,有罗家梅派之称。
扬州八怪的艺术赞助者 扬州八怪的艺术赞助者艺术与商业的联系,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关系,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清代扬州盐商对艺术家的赞助,就是选择了这种更为风雅的方式。扬州的盐商主要来自陕、晋和徽州地区。发达的市场促使了扬州八怪参与到艺术市场中来了,并靠以卖画谋生。艺术赞助——以风雅的方式盐商富贾结交扬州八怪,多方面给书画家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潜心艺术创作,在艺术上得以提高。
浅析扬州八怪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 浅析扬州八怪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扬州古“九州”之一,位于江苏省中...江北岸,大运河入江口,自古为“淮盐”总汇。扬州八怪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且属于同一画派,他们虽然风格各异但也有着共同的一面。
“无锡画派”散论 “无锡画派”散论说到画派,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康熙、乾隆年间,在南京地区以龚贤为首的八位画家世称“金陵画派”。虽然画派有以跨时空为标志命名的,如南、北山水画派;有以画家姓名为标志命名的,如黄筌画派;也有以艺术特点或美学思想为标志命名的,如没骨派、写意派、文人画派、院体画派等等,但画派的命名多以地名为标志,所以,“无锡画派”这一称谓是较为确切的。但是,这两位画坛巨匠,无疑是无锡画派的源头。
如何鉴定郑板桥作品 如何鉴定郑板桥作品“扬州八怪”的书画作品很多,在民间也有不少收藏,其中尤以郑板桥的书画作品为盛。首先,要了解郑板桥的创作背景。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在这一点上,郑板桥更可称为“扬州八怪”之首。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是要了解郑板桥作品的鲜明特点,因为只有在了解郑板桥的创作特点后,才能判断:这样的作品,究竟可不可能是出自他之手。
高凤翰与他的《玉照清辉图》 高凤翰与他的《玉照清辉图》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亦自号南阜山人,山东胶州人。◆《玉照清辉图》赏析在扬州八怪中,高凤翰是画牡丹的圣手,堪和郑板桥的竹、兰与李复堂的松齐名。从《玉照清辉图》的年款来看,该画创作于甲寅年夏。高凤翰时年52岁,离他右手病残仅差3年时间。《玉照清辉图》的特点有三:构图繁复、笔墨雅洁、物象生动。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出生 1693年11月22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