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博物馆

功过难辨张大千:为得到敦煌壁画,一边画一边剥

1943年,张大千用20余头骆驼载着临摹的276幅壁画,回到四川,完成20万字的学术著作《敦煌石室记》,并先后在成都、重庆展出所临摹的敦煌壁画,轰动一时。张大千为了临摹出所有朝代的壁画,在画完最上一层后,将其剥下继续画。事情于1942年底遭曝光,张大千迟至1943年11月才离开敦煌。与此同时,张大千被聘为“敦煌艺术研究院”筹委会...。除破坏壁画外,张大千很可能带走不少敦煌文物。

敦煌本生故事与其石窟艺术述论

对于本时期石窟的现况及本生故事内容的主旨加以分类,并析论其主题特色和思想内涵,此时敦煌石窟艺术为一成熟阶段。本章将针对佛本生故事对佛教历史、中国文学,中国思潮、敦煌壁画演进的影响做一析论。可见本生经在佛典传译过程中,扮演印度故事中国化的桥梁与媒介。

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論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大批唐五代写本文书,其中亦存有为数可观的佛教感应故事,由於保存民间实际流传的原貌,对於考察此类故事在文献学、文学、佛学与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意义,颇具价值。其中保存的灵应故事,有中原地区流传至敦煌的,也有敦煌地区所产生的;有见存於佛教史传感应记的,也有为现存感应记诸书所未载的。

敦煌佛教灵应故事综论

由于灵应故事较之义理深奥、思想抽象的经论,更易为一般庶民所接受。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大批唐五代写本文书,其中亦存有为数可观的佛教感应故事,由于保存民间实际流传的原貌,对于考察此类故事在文献学、文学、佛学与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意义,颇具价值。这是专为宣扬鼓吹《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而编的灵应故事。

汉简

一类是在汉代西北边塞地区遗址里发现的,可简称为边塞汉简。这是敦煌汉简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1976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等单位组织调查组,沿额济纳河下游,在居延地区进行了广泛调查,获汉简164枚。这批简的出土地点接近所谓楼兰遗址,也有人称之为楼兰汉简。已发现的边塞汉简绝大多数是木简。边塞汉简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边塞地区的情况。

关山月敦煌临画研究

关山月敦煌临画研究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本文拟主要对馆藏的关山月先生敦煌临摹的82件作品及其相关背景作为一个重点叙述,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初步的看法。虽然目前没有材料显示关山月的敦煌之行和这些事件有关系,但这些关于敦煌艺术的重要展览活动和事件,却的确是关山月敦煌之行的社会时代背景。

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而国内的敦煌艺术研究和传播,也即将展开新的篇章——总共26卷、历时十余年编撰而成的《敦煌石窟艺术全集》即将于今年10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内容包括了现存最完整的石窟壁画和塑像,为国内长达90年历史的敦煌研究和传播作了一个特殊的注解。在保护敦煌石窟的呼声中,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战火还未平息的1944年成立,这标志着敦煌石窟任由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的历史结束。

荣新江:敦煌景教文献写本的真与伪

有一天,我从敦煌学的角度向林先生提问:学界一般都认为敦煌的景教写本有七件,可是只有一件是伯希和收集品,而其他六件属于散藏文献,这从概率上来说是很难成立的。因此我怀疑,这些散藏的所谓景教写本中是不是存有伪造的呢?林先生负责从景教的历史、教义出发来看小岛文书的内容是否符合景教的历史和教义,我则负责从写本的来龙去脉、其上的印章和题跋等敦煌学方面来看写本是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