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

敦煌本生故事与其石窟艺术述论

对于本时期石窟的现况及本生故事内容的主旨加以分类,并析论其主题特色和思想内涵,此时敦煌石窟艺术为一成熟阶段。本章将针对佛本生故事对佛教历史、中国文学,中国思潮、敦煌壁画演进的影响做一析论。可见本生经在佛典传译过程中,扮演印度故事中国化的桥梁与媒介。

丝绸路上的睒子故事与艺术

丝绸路上的睒子故事与艺术作者:张鸿勋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促进中外经济往来的商贸之路,也是一座沟通东西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至于1923年北平永盛斋刻本《二十四孝图说》、《百孝图》等本中的郯子故事,与上引大同小异,故不再一一介绍了。传说中的郯子鹿乳奉亲故事发生在周朝,具体说是春秋时期的事情。二季羡林先生早已指出,我国二十四孝中的郯子孝亲故事,是通过译经从印度传入我国的睒子故事。

神僧刘萨诃的故事

神僧刘萨诃的故事唐代道宣编着《续高僧传》上记述:释门僧人慧达,俗姓刘,名叫窣和。后来因为在酒宴上酗酒过量,得病命终,亲自目睹了地狱的各种苦刑之后,又死而复生。慧达复生后便出家学佛,住在文成郡。他曾前往南方吴越之地进行游化弘法。直到元魏太武太延元年,江南吴越之地云游弘化完毕后,他便开始做向西弘法的事。当他走到凉州番禾郡东北御望山时,便向山谷岩崖远远致礼,同行的人都不明白,就问慧达是何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