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赞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意思是到达这种不可思议,没有法子想像的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普贤,所谓“道遍宇宙曰普,德邻极圣曰贤”,意思是他的道遍满宇宙,他的德行和最高尚的圣人是一样的,和最高尚的圣人作邻居了。普贤菩萨修行发的行愿是最大的,所以叫大行普贤菩萨。凡是佛说法都有弟子请法,华藏世界海,以《华严经》为主,这部经的请法主就是普贤菩萨。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因为这部经典是所有经典中最基本的一部,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的核心内容“十善业道”作为基础。而十善业道通常又是不为我们所重视的,总觉得它很简单。《十善业道经》便是一部介绍善恶因果与人生命运关系的经典。关于善恶的定义,在《十善业道经》里讲得非常清楚。此外,善恶的行为还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

因果与六道轮回的关系

今天晚上我就给大家讲一下佛教中最不容易讲清楚的、也是大家最希望弄清楚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因果与六道轮回的关系是什么?”一说到“因果”问题,大家都知道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一个因果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把“因果”二字离开了,佛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事实上,佛教的所有理论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这个基础上的。比如佛教的“缘起性空、缘生性空”所产生的“四谛法门”都是建立在“因”和“果”的关系上。

因果网络

因果网络2006.06.08新加坡青年弘法团大家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一切唯心造”,它不是一般的心,这个心,我们今天要学...因果,题目是“因果的网络”。因果是心的基础上所展现出来的这样一种功用。以有漏的因感有漏的果。世出世间,不出因果二字。因果有没有法则?我讲网络,这是比较现代的一个名词,大家听了比较新鲜,因为现在讲网络世界。我所以说“因果网络”,网络是现代新名词,因果的本身就是一个规律。

《普贤行愿品》的往生思想

这就说明《华严》眷属经中有着见佛和往生的思想。也就是说,澄观是在把《普贤行愿品》的临终往生同《无常经》视为同类的思想表现。

净土法门大意

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常人谓净土宗惟是送死法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众生之宏愿。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修净土法门者,固应诵《阿弥陀经》,常念佛名。故修净土法门者,常读诵此《普贤行愿品》,最为适宜也。否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是小乘、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故惟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