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

曾侯乙是谁?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件件价值连城!

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人们挖掘出了曾侯乙墓,这块墓总面积高达220平方米,从墓中出土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施工人员在意识到情况不对之后就立即上报了国家文物保护局,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说的曾侯乙墓。曾侯乙墓是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墓室的形状大概呈现一个“卜”字,中间没有墓道。墓中出土过很多的宝贵文物,其中就有闻名世界的成套编钟。

春秋时期玉器的一些工艺特征

春秋时期玉器的一些工艺特征额头的鳞片和腹部的V型斜线,很形象的表现手法。有发束的绞丝纹春秋早期纹饰,上承西周斜刀的单勾阴线,由简变繁,进而为多个双勾阴线龙头纹呈于一器。这种双阴线反向斜刀工,在春秋晚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且,无论从型制还是风格,曾侯乙的372件玉器中起码有一半以上,特别精美具有代表性的,都应该属于是春秋晚期。

[专家点评] 曾侯乙长枚甬钟

[专家点评]曾侯乙长枚甬钟铭文细部这是一件为全国人民所熟悉的青铜器,属于战国早期铜编钟,1978年在湖北隋州擂鼓墩1号墓出土。当时出土时曾侯乙编钟中长枚甬钟共计有22件,形制相同,大小有别,个别部位纹饰略有差异。篆及鼓部饰蟠龙纹,钲两侧各有长枚9个,正面钲间有错金铭文。奇怪的是在这一时期有的墓葬里出土了陶制甬钟。浙江省博物馆就藏有一件原始青瓷甬钟,本网数据库内也有一件这样的甬钟。

[专家点评] 战国早期 曾侯乙联禁铜壶

[专家点评]战国早期曾侯乙联禁铜壶战国早期曾侯乙联禁铜壶出土于湖北随州。壶盖有衔环蛇形钮,盖外沿套装勾连纹的镂孔盖罩。壶颈两侧各有一攀附拱屈的龙形耳。两壶内壁均铸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禁面有两个并列的中空圆圈,以承放大壶圈足。禁的长边各有二兽足。兽口部和前肢衔托禁板,后足蹬地。禁面和侧面均饰蟠螭等纹饰。铜禁出土不多,迄今为止国内外仅见4件。在湖北省是首次发现。

中国十大著名青铜器,件件都是国宝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具有强度高、熔点低、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

河南农民打井的惊世发现——登上太空的珍宝

虽然它的总数没有曾侯乙编钟那么多,但是它的发现要比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早很多年,另外,它所演奏的《东方红》还上了太空。1956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小刘庄的农民在村后打井,这里有一条高起的土岗,岗上还散布着6个高起的土包,一看就可能是古墓葬。朴实的农民随即向当地人民...会报告,并层层上报至河南省文化局。令人没想到的是,到了1958年,又在这座墓东边十米发现了第二座墓,并进行了发掘。

曾侯乙墓的这只衣箱,昭告天下何谓「 ”华夏文明,渊源有自”

有一只看似不起眼的木箱,长71cm,宽47cm,高40.5cm,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十分地渺小,可是,它却真的存放着一个宇宙,一放,就是2400年。公元前5世纪的某一天,一位宫廷木匠选择了两根上好的整木作材,一根挖空,制成了箱体,一根凿出一个弧面,制成了箱盖,箱与盖上下契合,成为一只完整的方型木箱,当时的人们把它叫做匫。木箱的主人出身高贵,地位显赫,是为一方诸侯,这只箱子准备用作盛放主人夜晚饷宴的华美礼服与衣冠。

千古绝响!两千多年前的打击乐器,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

曾侯乙编钟,重达五千多斤,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合而成的乐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当时到场的音乐家研究发现,此编钟仅比现代的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十二个半音齐全。幸好被及时发现,古墓得到了文物部门的精心保护。第二年,考古人员将墓室的积水排出,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曾侯乙编钟,呈现在人们面前。编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发明的大型打击乐器,源于西周初年,兴盛于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

国宝曾侯乙编钟:主人的身份为何成为秘密?

一九七七年九月,驻扎在湖北随县(今湖北省随州市)城郊擂鼓墩的人民...在扩建营房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这是一个面积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六倍的「”超级古墓”。第二年五月,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让曾侯乙墓的发现有了更加重大的意义,因为这套编钟不仅精美绝伦,而且雄伟壮观,堪称「”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共有8组56个大钟、小钟和不大不小的钟,都用青铜铸成,总重量竟达2567公斤,更令现代人叹为观